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電子業走不停 價格戰更慘烈 P.26

電子業走不停 價格戰更慘烈 P.26

對於台灣資訊電子業來說,去年最熱中的一件事就是「集體出走中國」,這個趨勢肯定也會延續到公元二○○一年,而且將更加方興未艾。由於台灣資訊電子業全面移植中國,未來一年內肯定會發生更慘烈的價格戰,大者恆大的效應將會出現,同時,企業大舉外移,企業家「根留台灣」的承諾也將遭遇嚴苛的檢驗,台灣只有加速朝向知識經濟的方針發展,才能化解製造業大舉出走所形成的產業空洞化危機。

台灣資訊電子業赴中國投資其實早就不是新聞,許多需要較多勞力的後段組裝廠,過去幾年已將生產線大量移至中國,但是,去年台商投資大陸的話題突然浮上檯面,而且在程度上似乎更為嚴重,甚至在國內政局不穩定的衝擊下,似乎投資大陸已成為「全民運動」,出走中國已成為必然的宿命。

不過,許多到大陸投資的台商,在大陸設廠的規模是台灣工廠的數十倍,擴充的規模相當可怕,這種競相擴充的模式,難免引來日後的殺價競爭。還有,許多企業外移中國,基本上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因此把生產線移到大陸,這樣的商業模式依然不脫過去台灣企業「只重視價格戰,不重視品質及附加價值」的模式,在技術及研發沒有同步進展的情況下,依然難逃殺價競爭的厄運。

突破通訊董事長陳鴻鈞就說,如果到大陸去投資,只是為了降低成本,那麼這種投資一點意義都沒有,沒有創造太多附加價值。陳鴻鈞認為,只有掌握技術價值較高的部分,企業才有競爭力,因此他寧可把心思放在尋找具有創造力的技術團隊,至於生產工廠則不再擴充,以後找別家公司代工就可以了。他在美國設立一家以研發纜線數據機晶片組的 TurboNet, 目前 TurboNet 與美商 Broadcom 同樣各占有纜線數據機晶片組市場約三成左右的市場,突破因此較其他纜線數據機廠商擁有更關鍵的技術。


殺價競爭再起


除了價格戰一觸即發外,許多企業主說,赴大陸投資只是生產線往大陸移動,其實根還是留在台灣,但是這樣的說法恐怕禁不起考驗。以筆記型電腦為例,今年上半年,筆記型電腦廠商前仆後繼前進大陸設廠,前五大廠仁寶、廣達、英業達、宏電、華宇,以及華碩、大眾等,每一家公司都在大陸設有據點,而且投資層次已不僅是低附加價值、重勞力的生產製造基地而已,各公司其實都已將研發基地移往大陸,而且每一家所規畫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例如早就在大陸設有研發據點的英業達,目前在大陸的研發人力早已超越台灣,至於仁寶、倫飛、廣達、華宇、大眾都有赴中國設立生產及研發據點的計畫。

以華宇為例,華宇已在南京、上海及杭州等地分別設置基礎及應用研發基地,就近運用當地的人才,華宇董事長李森田也指出,大陸研發基地的產品項目將涵蓋個人電腦、資訊家電、無線通訊及光電、光纖等產品,至於台灣研發基地將鎖定個人電腦相關領域,這種規畫的方式,其實已可看出未來華宇的投資配置將會如何重視中國而輕忽台灣。

筆記型電腦目前是國內資訊硬體產值中最大的一個項目,去年台灣占全球出貨量超過五成,預計今年可以超過六成。根據資策會的統計,一九九九年台灣廠商的筆記型電腦幾乎都在台灣生產,但從二○○○年起大陸生產的比重逐年提升,自二○○三年台灣生產比重將占五二%,大陸生產比重則大幅增加到四六%,換句話說,只要三年的時間,大陸的筆記型電腦產值就會凌駕台灣,這樣的數字相當值得國人深思。


人才出走,根留台灣很難


事實上,所謂「根留台灣」不容易做到,原因就在這裡,因為一旦生產基地都移到大陸,當然會在當地培養出人才,技術也會在當地生根,至於資金則更早就移過去了,這些企業最重要的生命都已移過去,未來不僅人才、研發全部跑過去,甚至財務、採購的總部也會跟著移動,如何讓台灣廠商根留台灣,恐怕很困難。

事實上,過去台商在發展資訊電子業的過程中,外商在台灣的投資有一定的作用,許多來自外商在台灣本地公司的人才,以及從海外回國的創業家,把台灣的資訊電子業帶上來,現在同樣的情景也在中國大陸發生,更可怕的是,中國擁有足以左右產品規格的龐大市場,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資金,加上來自台灣同胞義無反顧的協助,中國對台灣的取代作用已經相當清楚而且必然會發生。

這麼多高層次技術及人才的西進,台灣原本能做的,一樣樣都搬到大陸,那麼,台灣還能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恐怕許多企業家答不出來。許多人說再找下個目標就好了,但是下個目標是什麼?通訊產業台灣技不如人,軟體業台灣根基不夠厚,原本最強的製造及管理技術已移到中國,台灣恐怕能做的是越來越少了。

去年十一月十八日,王文洋的宏力半導體在上海動土興建,這個公司的技術團隊全部來自台灣,建廠資金也有相當程度來自台灣,王文洋用繞道方式直接挑戰「戒急用忍」政策,當然引起市場矚目。不過,宏力只是眾多來自台灣的半導體投資案之一,在宏力之前已有張汝京的中芯,在宏力與中芯起了示範作用後,還有十個以上的晶圓廠將陸續在中國興建。


提升知識經濟比重


半導體是目前台灣電子業中較具附加價值的一段,台積電及聯電等半導體公司的產值及規模,幾乎已占台灣資訊產業的半壁江山,這種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目前也都還列在限制赴中國投資的項目,可是,精明的生意人早已透過別種管道去投資,而且擺明的是要用台灣的人才及資金,這種情景看在守法的人眼裡,當然很不是滋味。

半導體元件是所有資訊產品的上游,台灣目前掌握了製造端,設計能力上也不差,在產業鏈中還掌握住相對優勢,但是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挑戰,這種優勢很可能會逐漸拉近,如果台灣廠商層次不能夠繼續提升,未來領先差距勢必縮短。

目前台灣規畫出朝知識經濟密集的產業發展,希望能夠繼續保持台灣的領先優勢,至於符合知識經濟條件的產業,大概只有像 IC 設計業及軟體業,過去晶圓代工及 DRAM 製造業在台灣雇用了相當多的人才,對其他產業在吸引高素質的人力時形成排擠作用,如果在半導體製造業開始移轉至中國大陸時,也許可以讓台灣企業有進行升級的機會,積極朝向高人力密集的知識經濟產業發展,這可能是台灣在面臨二十一世紀開端的挑戰時,可以採取的「危機就是轉機」的思考。

延伸閱讀

台灣首個!看好生成式AI未來,Gogolook旗下袋鼠金融推出金融智能問答服務Roo AI

2023-07-04

金融業法規鬆綁後力拚生成式AI 合規與AI治理成致勝關鍵

2023-12-29

成電論壇登場》ChatGPT橫空出世,全世界見證生成式AI威力!台灣半導體廠該如何掌握商機?

2023-11-10

善加利用生成式AI推動全新商業模式

2023-02-17

遠傳偕同新創迎戰OMO商機  打造零漏接AI智能客服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