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今年是公股銀行「強迫」合併元年 P.34

今年是公股銀行「強迫」合併元年 P.34

台灣終於有銀行合併的案例,第一宗銀行合併案千呼萬喚下敲定,由合作金庫合併慶豐銀行,這件合併案是財政部在二○○一年的第一件業績,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但是,嚴格來講,這應該是一件紓困案,對台灣銀行業合併的刺激效果不大。

研究台灣銀行業長達十年的台灣大學財務金融系所教授黃達業指出,合庫合併慶豐銀行沒有指標性,對銀行界形態的影響有限,台灣一定要出現優質銀行的合併,而且,要有兩、三個上市、上櫃銀行合併的案例,吸引投資者注意,才算是真正的合併。


中銀、交銀、世華萬眾矚目


去年黃達業聯合幾位國內教授,針對銀行合併進行專案研究,經過交叉分析的結果,黃達業提出最佳合併組合,即交通銀行、中國國際商銀、世華銀行,且以中國商銀為存續銀行,該合併組合建議完成後,連中央銀行也上門取經,不過,這件合併案披露後,卻引來「消滅」銀行||交銀的抗議。

從業務、股權上來看,這三家銀行,交銀是工業銀行、中國商銀擅長外匯、世華擁有龐大的活期儲蓄存款,資金成本低,合併後可以發揮各自的專長,但是,由於三家銀行的員工文化背景、薪資結構相差太多,合併後的文化融合問題是最頭痛的事。

黃達業說,未來金融控股公司法完成後,或許可以加速優質銀行的合併,中銀、交銀、世華也可透過共同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的方式,讓三家銀行同時存在。最近中華開發和華信銀行曾經洽談過一次合併,就是計畫透過這種方式進行。

短期間,由於財政部強力主導公股銀行進行合併,要求十二家公股銀行提出合併計畫,因此,今年是財政部的銀行合併元年,但是,卻僅限於公股銀行的強迫性合併行動,對於國內銀行界的影響有限。


合併美嬌娘:中銀、交銀、世華、華信、玉山、富邦


到底誰跟誰合併才能真正刺激銀行的合併風潮,像元大證券、京華證券一合併,立刻掀起證券公司自發性合併風潮一樣。黃達業說,經過分析顯示,有能力合併別人的銀行,資產規模在五千億元以上的大型銀行有中銀、中信銀、世華、台北銀行、交銀,資產規模在一千到兩千億元的中型銀行有玉山、華信、台新、富邦,這四家屬於 A 級銀行,遠東、亞太、北商銀屬於 B 級。

至於值得被合併的銀行,大型銀行有中銀、交銀、世華,中型銀行有華信、玉山、富邦,比有能力合併別人的銀行家數少。黃達業說,被合併的條件是獲利性高(包括淨值報酬率六%以上、資產報酬率○.四八%,均為同業平均值)、經營能力強(包括催收比低於同業水準、員工平均營收高於同業水準、調整後的自有資本率大於七%),而且必須符合所有數值,結果顯示只有六家是最適合被合併,也是人人想搶的銀行,當然這幾家也具有合併別人的能力。

因此,中銀、交銀、世華、華信、玉山、富邦是目前各銀行最想搶的「美嬌娘」,而中信銀、台北銀行、台新、遠東、亞太、北商銀由於被併的條件不夠好,只能選擇合併別人,當新郎。

當然,這個結果是學術研究的理想配對,和現實的狀況有差距,至於未列入能合併別人、被別人合併的銀行,當然是兩者條件都不符合,只能慢慢退出市場,不過,財政部目前是希望藉由政府的主導力,半強迫、半鼓勵公股銀行合併其他經營不善的中型銀行,而不是透過市場的力量,讓經營不善的銀行退出市場。


合併後獲利衰退兩年


以自發性的合併案例來看,元大合併京華迄今陣痛期還沒有過,元大京華合併後的獲利能力大減,不少京華的員工離開,兩大證券陣營仍然處於磨合期,自發性的合併案尚必須面臨此種局面,更何況是政府主導的合併案?

以國外的案例來看,黃達業指出,兩家銀行合併後,至少一至兩年獲利會衰退,以日本的案例來看,至少要五到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合併,以目前的進度來看,台灣銀行業要出現第一件合併的成功案例,沒有五年,也要十年。

至於政府積極推動的資產管理公司( AMC ), 黃達業認為是金融機構最佳的退場機制,當初財政部推動台銀、土銀、中信局合併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具公務人員身分的員工,如果有 AMC 存在, 一方面壞帳可以移轉給 AMC,合併後的部分員工可以轉到 AMC,有助於紓解合併的阻力,黃達業認為,如果早一步成立 AMC,或許這件合併案有成功機會。

不過, 資深銀行主管認為,不宜過度寄望 AMC 解決銀行合併產生的呆帳問題,AMC 在商言商,承受銀行資產時,一定是參考市價打折再打折,銀行一旦把不良資產移轉到 AMC,第一件事就面臨資產嚴重縮水,淨值大幅下降,雖然解決了壞帳,但是,卻立刻帶來淨值下降的窘狀。

雖然這種方式讓銀行壞帳的透明度提高,反映銀行資產真正價值,但是,接收資產的 AMC 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除非有極佳的處理、包裝資產的能力, 否則,如果是由銀行自行投資設立 AMC,只是將壞帳左手換右手,銀行的問題解決了,整個社會的問題沒有解決,短期間,AMC 的資產接手乏人。黃達業認為,AMC 的功能在於讓銀行資產的透明度提高,只要透明度提高,就會有吸引力,即使銀行會面臨淨值下跌的局面,這一步還是必須要走。

至於經營不善,無合併價值的銀行,黃達業透露,事實上,透過公正的學術機構的評等,把銀行分出優劣,目的就在於幫大眾篩選銀行,慢慢的,體質好的銀行,存款會越來越多,授信實力增強,體質不佳的銀行會面臨存款流失的嚴重局面,透過這股力量,讓經營不善的銀行慢慢降低影響力,將來即使發生問題,對整個社會的影響也會大降。

延伸閱讀

信用卡帳單不是有按時繳錢就沒事!理財小白無視循環利息:夫妻倆認真確認卡債時,竟已高達49萬

2023-07-05

信用卡被偷刷、借錢付前妻贍養費...47歲女經理被騙90萬:為何職場上精明能幹的女強人會陷愛情詐騙?

2023-08-09

5位陽明交大第3屆傑出校友出爐!返校與學弟妹見面同樂,「航海王」謝惠全秀七言詩致謝

2024-03-01

玉山金配股又配息,為何我存股800張中信金?年領500萬股息達人教你買「保證填權息的股票」

2023-09-10

佳世達小金雞將IPO》眾福如何從客戶求償上千萬窘境,變身面板界「航海王」?故事要從27年前說起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