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重視金融旋風後的影響 P.100

重視金融旋風後的影響 P.100

財政部宣布自今年十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接受第一階段金融控股公司之設立申請。由於申設金融控股公司的最低資金額為兩百億元,門檻不是很高,且規定金融業資產規模達三千億元以上有跨業事實者,均須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醞釀已久的金融版圖之重整再度掀起一陣旋風。

九月二十八日華信銀行宣布與建弘證券合組「建華金融控股公司」,雙方均將在十一月十九日召開臨時股東會後遞件,預定明年三月完成設立重新上市。華南銀行亦於同日晚間與永昌證券共同宣布籌組華南金融控股公司,額定資本額一千億元。之前,富邦集團旗下之富邦產險、富邦銀行、富邦人壽及富邦證券四家公司,亦於九月二十六日分別舉行董事,會敲定各家與未來富邦金融控股公司之換股比例。

財政部主導的台銀、土銀與中信局「三合一」案亦不甘寂寞,於九月二十七日表示,三行局希望能在今年十一月一日起的第一階段申請期間內遞件申請成立金控公司,未來這一金控公司總資產將達四兆二千多億元,可擠進世界百大銀行之列。在外商方面,匯豐、荷蘭銀行均不排除在台設立金控公司,除了可享節稅優惠外,對未來購併其他金融機構會比較方便,在業務拓展上也較有彈性。

荷銀即在一九九九年買下美國銀行在台的消費金融業務,接著又買下光華投信,金融版圖也相當完整。根據財政部的估算,今年內可能提出設立申請的金控公司約有十二家,若加上整合中的公營、半公營金融機構,國內可能成立的金控公司將達二十家以上。

有人擔憂一時成立這麼多的金控公司,可能重蹈民國八十年開放新銀行設立的覆轍,一場廝殺必不能免。不過金控法立法之目的就是適應世界趨勢,尋求國內銀行之整合與大型化、集團化,進而追求效率化,整合後的各金融集團間廝殺或許難免,但這也可能是邁進另一次整合必經之路,鹿死誰手我們只有拭目以待。

金融業的大型化與跨業經營可以說是現今全球的趨勢。美國在一九九九年後已大幅放寬銀行營運的項目。歐洲的銀行則是朝綜合銀行的方向發展。日本大致走美國的方向,但分兩階段進行,先將銀行、保險與證券各自整合為控股公司,第二階段才將各自領域的控股公司整合為一個大的跨業控股公司。

日本近兩年所進行的瑞穗、住友三井、東京三菱與 UFI 等合併案,均屬第一階段銀行間合併的控股公司。我國做法更為積極,不僅允許跨業合組控股公司,且租稅上加以優惠,更進一步對資產三千億元以上者強制要求轉型為金控公司。依現行金融控股公司法規定,金控公司對國內金融業確有下列優點,足使國內外金融業者無不趨之若鶩。

一、設立時可享稅負減免及優惠外,將來所得可採合併報表,母子公司可盈虧互抵。

二、金控公司集團之間可進行聯合行銷、聯合辦公,降低企業行銷成本,且可提供客戶一次購足( one stop shopping  )之服務。

三、金控公司透過子公司可全面跨業經營金融業務,不受各業別法令對各金融機構轉投資總額上限規定。亦即跨業、十足控股均更為方便而有效。

四、可加強聯屬事業及母公司間之資訊連結,發揮規模經濟、資源共享之效果。

但金融控股公司之林立並非沒有風險。未來金控公司除須面對諸多金控同業之激烈競爭外,亦將面臨「多種的經營風險」。因為金融業務多角化經營,同時也意味著面對多種不同的金融風險,集團內某一子公司風險控制之不當,將牽涉其他集團之安全。

七十多年前的一九二九年,就是因為當時金融巨人的跨業經營,造成了世界金融的大恐慌,也才產生了一九三三年的銀行法(俗稱 Glass-Steagall Act  ),所謂亡羊補牢,將銀行業與證券業分離,也設立了存保公司。為了銀行經營之健全,金融業務之分割分業幾已成為當時全球的金科玉律。

但事過境遷,昨是今非,在自由化、全球化的美妙口號下,我們及西方均一致恢復到一百年前的綜合性金融經營的老路,只是換成不同組織形態的金控公司。但金控公司也好,綜合性大型銀行也好,其所具金融巨獸的事實及所負之風險則並無二致。

金融控股公司也會增加資產掏空的機會,因為金融控股公司在財務運用上為求靈活,傾向統合調度資金,主其事者可調動的資金大增,巨大化的金流自然包藏了權力的誘惑與腐蝕。

當控制了金控等於控制了旗下一系列子公司時,金控公司必將為各路人馬爭奪之地,也給有心人士掏空子公司資金的機會。金控公司固然可以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量,但若金融巨人的經營不善,對整體金融體系之穩定必發生深遠的影響,對存保公司承保之風險亦有重大衝擊。

我國過去十年,資金持續大量西流大陸,造成了資產價格持續下跌,銀行資產持續惡化,銀行逾放則逐年攀升,國際論壇也在此時而預言台灣之金融危機,引起國人及政府高度的關切。其實「金融機構合併法」之推出及「金融控股公司」之立法,自始就多少帶有借助金融機構之合併,以強化金融機構抗拒金融危機的能力,藉以度過金融難關之思惟與意圖。

我們不否定金融機構之合併確有助於信心之提升,亦可暫時解除弱小銀行的金融危機。金控公司之成立也確可將銀行之逾放問題,經由其他金融業務之子公司如證券及保險,以整體金控公司之信用來加以掩護。

但若從另一角度來觀察,我們亦可發現,由於我國過去一直採取證券、保險、銀行、票券各自分割之制度體系,使近年來銀行逾放、票券公司之危機均未波及整個金融之領域,對我國金融穩定有了不少的貢獻。儘管資產價值之萎縮達到十七坪公寓僅值四十二萬元,上市公司平均股價跌到每股僅十六.一九元,證券公司所承受的,僅限於營業風險而較少信用風險,保險公司亦然。

但金控公司成為我國金融體系新的組織基幹之後,整體金融體系面對危機的連帶性就愈趨密接,亦即某一部門的金融危機波及其他金融部門的機會大為增加。此一原本為穩定金融體系的組織設計,在某種情況下,可能反而會成為動搖金融穩定的罪魁禍首,尤其面臨「負財富效應」持續發酵的現今經金環境下,金控公司對整體金融的非穩定性將更顯突出。

此非危言聳聽,因為問題業已存在,而此一問題(主要為不良債權 )並不因合併或因轉型金控公司而消失。是則如何強化金融監理的功能,銀行、保險、證券、票券等監理之整合,賦予監理單位應付系統性風險危機之機制,強化業者之自律等,就愈顯得非常重要(不用說,如何防止我國經濟體之失血,壓制實質資金之持續西流,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 )。

金融控股公司對我國民主議會制度亦將發生深遠的影響。金控公司挾著對市場占有率之提升,國家財經影響力道之增強,在議會政治、國家政策之釐定上,將逐漸增添其影響力,最後可能成為左右政策的巨大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占領日本的麥師所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解散日本的財閥。因為日本的財閥不僅掌握了金融,也掌握了日本經濟的生產與物流,甚至左右了日本的軍閥與政局(美國的財閥則早在一九二九年的大恐慌與一九三三年的銀行法下解體 )。由於我國法令對各金融機構的投資活動日益鬆綁,將來我國金控公司所能控制的將不止是金融,麾下必有如珠的企業群,包括生產與流通。

我們不否定這是全球資本主義的新趨勢。大趨勢只有適應,我們難以抗拒。但在財團民主主義尚未形成之前,建立一套防範弊端的機制與法規,可能是我國將來在全球新資本主義體制下,能否享有真正民主的關鍵之所在。


將來可能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
名稱 主體企業 控股企業
富邦金控 富邦產險 富邦人壽、富邦證券、富邦銀行、富邦投信
建華金控 華信銀行 建弘證券、合華信銀證券
華南金控 華南銀行 永昌證券
霖園金控 國泰人壽 東泰產險、匯通銀行
中信合控 中國信託商銀 中信銀證券
玉山銀行 玉山證券、玉山票券、玉山保代
台新銀行 台灣證券、台新保代
新光人壽 新光產險
中華開發
台灣銀行 土地銀行、中信局
國電金控 國際票券 國電聯合證券、國電投信
合作金庫銀行 慶中銀行
中國國際商銀
彰化銀行
第一銀行
萬通銀行 萬通票券、統一●●、萬銀保代
世華銀行
台北銀行
交通銀行
台北商銀
台灣企銀
農民銀行
上海銀行
寶島銀行

延伸閱讀

每月都能爽撈4、5萬...我好像有炒股天份,專職投資行不行?想全職操盤,你必須想清楚的4件事

2021-07-10

想當專職投資人,如果沒有 2000萬,千萬不要用巴菲特的方法投資!

2017-08-28

專挑大跌時加碼!IT工程師辭工作全職投資:只想長期安穩賺,我推薦3檔高配息ETF

2022-03-08

別讓錯誤的投資金律害慘你!咖啡店長賣店專職投資滾出破億身價:一個家財萬貫富豪告訴我的成功祕訣

2023-09-15

「股市大漲這2年,我卻把200萬玩剩80萬...」一個20多歲全職投資人的苦惱:該堅持嗎?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