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WTO不是萬靈丹 P.26

WTO不是萬靈丹 P.26

台灣與中國大陸雙雙取得 WTO (世界貿易組織)的會員資格,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此一影響台灣經濟及人民生活的重大事件?《今周刊》特別舉辦「 WTO不是萬靈丹」座談會,探討台灣因應加入 WTO 後的經濟發展戰略。

主持人:謝金河(《今周刊》發行人)

主講人:蕭萬長(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

徐小波(理律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陳飛龍(南僑化工董事長)


謝金河(以下簡稱謝):兩岸同時加入 WTO 一事已引起全球矚目,在台灣, 最近顯而易見的就是米酒搶購風潮,讓大家在生活中深切感受到 WTO 的威力。

兩岸同時加入 WTO,對台灣經濟到底是提升還是威脅?過去台灣在區域型的經濟裡,還有分羽量、輕量級,而 WTO 就好像一場沒有量級的競爭, 五十公斤和一百公斤的都要在同一個舞台對打,競爭更加白熱化。

面對未來新的競爭情勢,《今周刊》在此要請各位一同把脈。首先要請教的是,目前台灣民眾、企業乃至政府,對於加入 WTO 是否有何錯誤的期待?


台灣對於加入 WTO 是否有何錯誤期待

蕭萬長(以下簡稱蕭):目前大家對 WTO 有三種不同的態度, 都不是很正確,第一種是過於樂觀,認為加入後兩岸可以重啟對話,三通馬上就來,台灣低迷的經濟有了新的契機,國際地位也有新的局面等等。

第二種是過分悲觀,認為台灣經濟現在是最困難的時刻, 加入 WTO 是雪上加霜,台灣產業會禁不起考驗、出走,使產業空洞化……。第三種則是根本不聞不問,對加入 WTO 已經麻木、不關心。

像最近米酒事件出現, 大家才開始問 「 WTO 到底是怎麼回事」,可見前面講的三種心態不只存在於民間,連政府也是,所以才會出現米酒這樣一個小小的產品,卻造成很大的社會衝擊。

徐小波(以下簡稱徐):WTO 的自由化、市場開放,事實上是提供台灣經濟走入世界潮流的一個最低標準,我們卻把它當成一件很偉大的事情,這就是一種迷思。

與這個迷思相對的,是台灣本身的願景,例如過去的亞太營運中心、新政府的全球運籌中心,這些其實都是超過 WTO 的標準,不在 WTO 要求內,而由我們自己提出來的願景。日本、韓國都沒有說要做亞太營運中心;新加坡雖然有這個野心,但不具備我們所擁有的優勢,不一定做得到,而我們有條件做到。

第三個 「超 WTO 」標準的願景, 是過去和現在的政府都在強調的──台灣產業走向全球化經營。

第四個則是以台商台灣接單、全球製造的能力,在海峽兩岸的特殊關係下,事實上是在整合包括大陸在內的其他國家、地區的資源,來幫助我們成長。如果把運用包括大陸在內的全球資源也當作我們的發展願景, 那麼也是超過 WTO 的標準。

我們現在應該跨越迷思,不要在 WTO 的框架裡打轉,而是以 「超 WTO 」的標準來建立、實現我們的願景。

陳飛龍(以下簡稱陳):我年輕的時候就有機會跟著政府的貿易團到瑞士,參與申請加入 GATT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作為一個傳統產業, 因為接觸到這類事情,讓我把關貿總協和 WTO 會發生的事情,當作公司的引導方向,跟關貿總協有關的事情,我都做,無關的事情都不做。 所以我是屬於有充分準備的一類人,期待 WTO 早一天來,甚至由於世貿組織來得晚,造成步驟落差,為我帶來損失。

對於某些產業而言,WTO 和中國大陸兩件事幾乎不能不畫上等號,進軍中國大陸的觀念和布局策略如果正確,則加入 WTO 就是一個很好的消息。 例如和我有合作關係的康師傅方便麵,看到 WTO 快要來臨的布局, 就是回台灣拿下味全,使其競爭優勢超過統一。

民間會對 WTO 有錯誤期待,可能是來自過去民間和政府了解的落差, 還有就是政府沒有連續性、長期的計畫,讓工商界不知道 WTO 究竟有何意義。


台商面對 WTO 的挑戰和政府的配套作為

謝:從個案來看,我們很想聽聽陳董事長現身說法,在兩岸加入 WTO 後, 南僑集團的商機在哪裡?

陳:南僑只有十億元的資本額,要到世界上競爭,我想到的策略就是要創造一種 「獨占的價值」。如果有獨占的價值,國際市場再自由、再競爭,我都能生存;沒有獨占價值,隨波逐流等訂單的話,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抱著這樣的想法,十多年來,對於一些戰術性的,能賺錢、擴大事業的投資我還是做,但適當的時候就統統拋掉;戰略上則是要在利基市場裡拿第一,例如我到泰國投資的布局,是選擇米果這樣產品,把在台灣最拿手的技術、行銷技巧都搬到泰國去,在市場裡做到第一名。

以我們這樣的小公司,不去大陸不行,但去的做法是找策略聯盟,以我們最會的東西來取得市場裡最大的占有率。這樣的布局,讓我們的財務雖然不像大公司充裕,但也能有長期的規畫。我們的企圖不是要做最大、做世界第一,而是要在利基市場裡創造 「獨占的價值」。

我能夠生存的條件,是因為掌握了一些從台灣出發,隨著台灣奇蹟走的獨占價值,在世界裡競爭。所以 WTO 對我們來講,只是一個開始,還沒有熱身呢。

我們公司到明年滿五十年了,是個老公司,如果台灣的老公司都像我們這樣期待WTO,有能量和衝勁,絕對是台灣提升的力量。

徐:很多台商擁有 「超 WTO 」的願景,但現在問題來了, 我們政府的政策有沒有配套?如果台灣現在的法令政策有很好的機制,可以吸引企業把控股公司設在這裡,而控股公司可以很方便地上市,是不是符合台商作為全球資源整合者的策略?如果是,為什麼這套政策法令還沒有搬出來?現在有了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為什麼設立產業控股公司的制度不趕快推出來?

蕭:原因之一是政府在做決策的時候,有很多國內外政經情勢的考量,另一方面,不少政府官員的心態、想法,還沒有到一個很前瞻的程度。無論如何,由於台灣仍有很多不知所措的企業,所以政府的方向仍很重要。現在我們正好碰上世貿組織這個關卡,拿到了入場券,進去以後要遵守它的遊戲規則,這對於在當前低迷不振環境中的政府和企業界,是一個很好的啟示和機會。

陳:政府在金融上的開放是對的,但結果卻是一些企業在有限的能力、人力和資源下,利用財務槓桿進入不同的領域。由於財務上的便利而使一個企業可以跨金融、製造、服務、生化……領域,結果呢?這樣子的公司如果還沒倒的話,現在都很累。所以金融開放有好處也有壞處,關鍵是在企業的價值觀有沒有確立。台灣才工業化幾十年,有沒有足夠的人才和能力、經驗?雖然工具上是對的,但是在價值觀上,我們在這個發展時段應該走專精的路線。


兩岸政府因應 WTO 的表現

謝:從最近三個月兩岸政府對即將加入 WTO 的做法來看, 中國政府在國內的教育、宣導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國營企業的改造、一些產業的調適問題,中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不斷強調 WTO 的衝擊跟挑戰。 反觀我們政府,只看到官員參加會議、入會通過在媒體上有很大報導, 其他應對 WTO 的衝擊上,看起來我們的政府似乎不是很認真地在面對。

徐:其實台灣媒體對此也有責任。例如這次參加亞太經合會就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從外交部的訊息看來,這次我們參加亞太經合會部長級會議有很大的成果,但是媒體都沒報導,只把焦點集中在領袖高峰會參加與否之類的政治問題上。

蕭:台灣要朝向未來發展的大方向,WTO 是一個必經的門檻,這是全民應該有的認識,大陸對加入 WTO 準備積極, 是因為他們有危機意識,大陸的企業到目前為止,五成的國內生產總值還是來自國有企業,這些國企體質都很差,加入世貿組織是很大的考驗,所以大陸政府才會不斷提醒,給國企經營者壓力。

坦白講,有時候出自內心想要檢討改革,還不如來自外在的壓力。我們以前也是這樣,在貿易自由化方面的進展很順利,是因為出去談判的時候立即就受到外國的壓力,回來不改不行。

中國大陸面對 WTO 所做的改革,對大陸本身的經濟而言是很大的衝擊, 對外商來說則是很大的機會,我們也不能放棄這樣的機會,應該要利用台灣有利基的價值,做全球布局、兩岸布局。

陳:我覺得增加台灣的競爭力和開放市場、自由化好像是雙面刃。我們在貿易自由化方面的進步反映在讓步上,有時候讓企業界覺得實在太快了。太快的意思是指我們內部應該要做的事情,跟不上開放的步伐。

為什麼產業界感覺 WTO 衝擊大,不是因為 WTO 開放進口的部分,而是因為 WTO影響到中國大陸和其他地方的發展,我們的訂單被別人拿走。也就是說,別人因應 WTO 後調整的出口能力比我們大,我們的競爭力跟不上, 所以才抱怨政府放得快。


WTO 之後的兩岸互動

謝:兩岸同時加入 WTO 後,在政治、經濟上會不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蕭:我的看法是短期之內不要在這方面有期待。政治上不會因為加入 WTO,就有什麼突破或改善,因為中共有很多事情都是先定調,不會把兩岸問題拿到國際機構談,而且 WTO 也不談政治;經濟上兩岸加入 WTO 彼此都有好處,這是大家都看得出來的,在 WTO 規範下,對兩岸經濟走向更正常化、制度化是有幫助的。

台灣經濟未來發展的定位,我覺得就定位在自由貿易區,把整個台灣變成一個大新加坡,所有的觀念、思想、教育就朝向自由化、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來走。事實上,加入 WTO 之後不走這條路也不行,越晚就越錯失時機。

徐:WTO 會對大陸帶來經濟、社會、法律乃至政治制度的莫大改變,我們希望大陸有質變,兩岸經濟的互動正可以引發大陸制度的轉變。現在兩岸政治上沒有任何交集的理由,跟大陸談政治會輸,但我們並不是被動的不要談,而是更老謀深算的,利用經濟互動引發它的制度轉變。

WTO 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思考台灣更大的目標── 「超 WTO 」的願景。

延伸閱讀

竊密後還申請專利!大立光「內鬼工程師」帶槍投靠先進光,1招讓他們遭業界封殺

2023-06-27

「重磅藥」 專利懸崖 —— 「大藥廠」策略因應

2023-05-17

LED晶片廠新世紀光電 狀告蘋果專利侵權、求償2.1億元

2021-12-20

蘋果兩款Apple Watch再度遭美禁售…法院駁回動議、專利戰遇挫敗,接下來該怎麼走?

2024-01-18

求償3億!億光控告特力屋等三公司LED產品專利侵權…特力屋提「一個關鍵」回應了

2022-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