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司徒達賢論大學改革及政大之命運 P.46

司徒達賢論大學改革及政大之命運 P.46

司徒達賢是台灣第一位鑽研組織策略管理的企管學者,也是台灣商學院中第一位採用個案研討與啟發式教學的教授,言談幽默風趣、思路清晰的他,提出的策略管理觀念也廣受學術圈及企業界人士重視。

半年前,司徒達賢應政大校長鄭瑞城之邀,擔任政大副校長一職。就任後,他積極推動「分院不分系」以及「學程制」學生選課方案,以期靈活運用制度與學校資源。他認為,大學是培育國家建設人才的園地,現階段大學評鑑制度應加入「應屆畢業生整體滿意度」與「企業對畢業生就業情況滿意度」兩項調查,把學生當成 customer (顧客),提供校方調整課程內容的方向。


學生就是顧客 凡事以客為尊

此外,全球化時代來臨之際,他也提出,調整現有僵化的大學教育制度以及制定完善的僑生政策,才能在大陸留學熱趨勢下,吸引更多的國際優秀人才來台進修,增加台灣大專院校的競爭力,以下為《今周刊》專訪摘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長年耕耘台灣管理教育,自從你接任政大副校長一職,大家都很關心你將如何結合理論與實務來治校,能否談談你的治校理念與規畫?

司徒達賢答(以下簡稱答):政大規畫得再周詳,還是需要教育部政策的配合,目前教育部有一套評鑑大學的制度,而政大也有評鑑各系所的標準,但是兩者的評鑑項目裡,卻遺漏了「應屆畢業生整體滿意度調查」與「企業對畢業生就業情況滿意度調查」。

如此一來,校長、院長和系主任才會把評鑑當成努力的方向,目前,元智、銘傳或淡江等學校已在執行上述制度,不過,教育部從未要求學校將該項結果列入評鑑,若是一個系的經營成效連該系的畢業生都不滿意,那所有的評鑑就失去了意義。

學校不是中央研究院,除了追求知識創新,也要學生滿意,包括課程內容、師生的互動關係等。或許有人認為,學生年紀小不懂事,我卻認為,學生已經是大人了,應該把學生當成 customer 的概念,為他們設想。

再者,大專教育範圍廣泛,我認為七成以上的目的是為國家建設培養人才。我們常說知識經濟重要,而國家建設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知識,最大的知識培養園地來自學校,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以及政府機構服務,但是國家發展建設和學校教育之間的關聯性卻沒有衡量評鑑的標準。

大學所扮演的角色好比企業裡的人力資源部,負責把培育好的人才送到各個事業部,若各事業部對你提供的人力都不滿意,你就應該檢討。

但是,企業每年繳稅讓政府培訓人才,卻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沒有人徵詢過企業主是否滿意大學畢業生的質與量、就業情形、學用是否相符等問題,讓學校得以根據企業的回應來檢討、調整教學內容,與指導教授的研究方向。


教育部應推動畢業生評鑑 提供校方調整課程的依據

老師的時間精力有限,只能專心在某些領域,所以研究要支援教學,教學必須配合學生與社會的需要。學術研究若只針對某些世界級權威學術期刊的編輯所好,教授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去發表文章,這只能提高國家的可見度,對國計民生的幫助並無顯著貢獻及幫助。

我認為研究與教學都不能偏廢,因此每個校長和系主任在斟酌課程內容時,都應該思考如何透過學校教育,讓學生的事業與人生因為在這裡的學習經驗而變得更豐富,不過,這項調查超越了單一學校資源所能做的範疇,應由教育部來推動。

曾修過 EMBA 的人不難發現,教授的教學態度與大學部的不同,前者學生付高額學費,老師必須配合學生需求來設計課程,後者卻是由政府負擔部分學費,我認為,在這個制度下應該附帶配套措施,否則大學生都以「我進來是應該的,學費政府付,所以不心疼」的想法,老師則是「學生沒付錢,無權抱怨授課品質」的心態,看待大學教育,就是不對的情形。

問:政大是否會實施畢業生滿意度調查?

答:我希望這樣做,鄭瑞城校長也同意,目前政大仍依循教育部的規範行事,我們希望推動教育部加入這項評鑑指標。

問:這是不是行銷學的消費者導向?政大要落實想必存在不少阻力,因為有學者認為教育不是商業,不能講短期需求,現在的畢業生懂什麼?數十年後,他們自然會發現課程的價值,若政大把商業概念放入教育裡的可行性會有多高?

答:這牽涉到生產與行銷導向,有的老師忽略學生需求,有的老師拚命爭取必修課,這都是不對的,我認為學生探索社會科學領域廣博比專精更重要,因此我提出以「學程制」搭配「分院不分系」的招生方式,來解決開設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與提升教學品質的問題,讓學生進來之後還能再選擇,而這個選擇可以指導學校的資源分配,以求配合學生實際的需要。


學程制打破系所概念

學程制的概念是每一科系減少必修課學分,改開學程讓學生選修,因為大學四年修單一門學科,對學生將來就業的幫助可能有限,每個學生都要懂一些文、史、法知識,若真想鑽研某一領域,學生可報考研究所,大學教育不能要求專精、廣博並重,這樣只會讓各系所變得大同小異。

若能把學生有興趣的,或是近年來的社會趨勢,配合學生需要組合出多樣化的學程,依學分收費,選課人數達一定標準就可聘兼任老師,學生即使選到不喜歡的系也不一定要轉系,可經由學程制自由選修課程,讓老師跨院、跨系教學,打破系所的概念,應該十分可行。

以政大企管系所提的藝術管理學程為例,政大和國立藝術大學成立策略聯盟,雙方正積極洽談由研究方向相近的老師組隊跨校教學。此外,政大有不少留歐的老師,我也建議外語、法律以及社科院的老師策畫歐洲學程,可以滿足台灣想了解歐洲的需要。

問:實施學程制後,系主任和院長的權力減弱,會不會造成反彈?

答:會,但是政大若再不提供多元化的選擇、創造優勢,將會流失學生。

問:有的系或課程比較熱門,若學生表現優異,是否能有優先選課權?

答:教育部規定學校開課須以專、兼任老師的比率做為評估標準並不合理,師資的變動調整需要多聘兼任老師,熱門的系可增加學生名額,師資不足則聘兼任老師,再讓兼任逐漸轉成專任;冷門的學程,師資可逐年減少或是收掉,透過這個彈性創新的機制,既可靈活運用制度和學校資源,又可配合社會需要。


大一不分系 老師壓力大 學生也會認真上課

在分院不分系的構想下,由校方跨系開大一必修課,學生會考後再依會考成績高低填選系別,以志願強度分配志願,不過這個良法美意對師生而言,可能有點辛苦,一方面,老師的授課壓力很大,會迫使老師授課認真;一方面會考成績影響選系順序,學生也會認真上課。

而且大一學生修完一學年的課程後,系主任就得帶著全系老師開說明會,解釋系所的特色、發展,以及校友的就業情況,而系上的高年級學生就是宣傳者,老師為了爭取資源及好學生,就會想到要好好照顧學生。

問:「分院不分系」和「學程制」是否會出現爛系收爛學生的現象?

答:不無可能,但是你可別小看這些學生,十幾年後,回校捐款的可能正是他們。

問:全球化時代來臨,國內大學將如何因應時代潮流?在既有教育體制下,台灣的大學教育是否會落入「低品質,低價格」的惡性循環?若國外的學校來台設立分校,以高薪吸納國內優秀師資,是否將造成師資外流?

答:外部競爭加劇,校方只能更強化內部資源的分配。若開放後,政府准國際學校來台高薪聘師資,收高學費,將會出現師資外流現象,但是教育部似乎並未朝此方向思考,若教育部限制學費與師資待遇,各國名校也無意來台發展。

問:近兩年來,台灣學生「留陸」人數增加,據估計,前年有四百位,去年有四千位,這對台灣高等教育是否會造成威脅?老師會不會去大陸開課?


大陸熱動機不強 建立人脈勝於進修

答:大陸熱導致學生趨之若鶩,不過很多人都是去建立人脈而非單純進修,在大陸學校至今未定出一套招生策略下,吸納威力還不算非常強大,反之,台灣學校的壓力會很大。至於我向來主張台灣優先,尚未想過在對岸開課。

問:面對大陸留學熱,台灣學校如何才能吸引大陸優秀人才?

答:我們曾考慮透過境外辦推廣教育的方式,但是陸委會卻頒布「學員限拿中華民國身分證」的法令,政大若有意到美國和哈佛競爭,還得受「大陸條款」所限,即使我們想突破卻難以施展。

此外,台灣沒有一套完善的僑生政策,國內大學無法篩選優秀學生就讀,人才很難匯聚本地,反觀日本,日本早年即以優厚條件廣招各國優秀人才留日,這些人學成歸國後就成為日本外交及經貿政策的資源,日本的做法值得台灣政府深思。

問:除了「學程制」與「分院不分系」外,你在任內還將推動什麼計畫?

答:我們一方面規畫「政大商圈改造」,另一方面也成立「國際教育交流中心」,逐年增加國際學生及師資的比重。此外,我們發現很多博士級的學術人才在教大學生,未免大材小用,將來希望這群人才可以做學術研究,校方則該語系學校畢業的碩士來教大學生語文,讓文科學生更具國際觀。


司徒達賢

出生:1948 年

學歷:1976 年  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博士 (主修企業政策 )

經歷:2001 至今 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所教授兼副校長

1992 至今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6-1992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

1984-1986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系主任

1983-1984    國立政治大學公務人員教育中心副主任

1982-1984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副主任

研究領域:策略管理、企業政策、組織理論與管理、問題分析與決策、非營利組織之經營管理

延伸閱讀

她剛經歷喪夫之痛...小三馬上「冷凍胚胎生子」搶遺產!保險金、房產、股票全都要 法院這麼判

2024-04-19

一家8口「裝憂鬱」成立Line群組教戰,10年詐保6500萬…住院還能外出唱KTV,全家下場曝光

2023-04-18

獸醫疑詐保「用鈍器碎趾」,截8腳趾獲賠850萬...保險公司揪傷勢疑點,破案關鍵曝光

2023-09-17

禾馨集團涉詐保數百萬!百警同步搜索5診所 大陣仗嚇壞看病民眾

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