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四缺」產業如何重振士氣? P.50

「四缺」產業如何重振士氣? P.50

前言:現階段景氣低迷,你知道國內創投業者已乘機在撿便宜了嗎?可投資的產業那麼多,哪些是創投業認為最具潛力的明星行業?本刊特與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TVCA )合作,針對國內創投業製作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創投業者,都呼籲政府恢復投資抵減的政策,以度過景氣寒冬!

「簡單地講,現在創投業是沒人、沒錢、沒案子,而且還跨不進國際舞台。」一位從事創投業十餘年的總經理,一語道盡這個行業目前所處的困境。

從一九八四年宏碁董事長施振榮成立國內第一家創投──宏大創投以來,十八年來,台灣創投業與高科技業可以說是同步成長,創投業者對高科技的發展與貢獻,也絕對不會輸給電子業的經營者。

不過,若詳細觀察最近兩年創投的表現,用「踢到鐵板」來形容實在不為過。

去年獲利是八年來最差──基金成長也是六年來最低

首先面臨的是整體獲利大為衰退,根據創投公會的統計,去年全體創投平均每股稅後純益僅○.五六元,是九三年以來最差的成績;至於去年新增的創投只有七家、增加基金金額只有六十.三一億元,以及全部投資金額僅八十一.四六億元,三個項目都創下近六年來的新低。

除了獲利萎縮、資金不足以外,創投業還面臨比科技業更嚴重的威脅。一方面創投業沒有科技業的扎根及縱深,難以吸引優秀人才長期耕耘;另一方面,政府不鼓勵創投業赴中國投資,也阻斷創投業到新市場一展所長的機會。向來與科技業同步成長的創投業,如今已被拋到後頭。

為了解台灣創投業者的處境,以及未來的投資展望,《今周刊》特別與創投公會合作,針對公會成員做了一份問卷調查。若以做答的基金金額來計算,此次回收問卷的創投管理團隊,旗下管理的基金占全體一三六○餘億元基金中的六六.六%,已相當程度反映國內公會成員的意見。

兩兆產業是明星中的明星──美國是現階段投資重點

根據此次問卷的結果,被創投業普遍認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前三個產業,分別為半導體、通訊及光電,幾乎都各占四分之一的比重。這個答案並不令人意外,以目前台灣資訊產業的分布來看,「兩兆雙星」中的兩兆產業正是半導體及光電業,至於通訊業的產值也僅次於半導體及光電,在現有產業的帶動下,相關上下游的投資已成為創投的最愛。

不過,針對軟體、網路獲選的比率較低,華晶創投執行合夥人曾煥哲認為,「投資標的若太集中在少數產業,其實並不是很健康,因為這樣容易造成大家追逐少數的投資案,形成一窩蜂的熱潮。」曾煥哲建議台灣創投業可以多與美國創投公司合作,如此較容易形成互補的功能。

至於在投資區域部分,台灣、矽谷及大陸是大家認為最重要的投資區域,這個排列順序,若對照目前很多創投在各區域所投入的資金來看,確實也有很多類似之處。值得推敲的是,如果再把美國其他地區加進來,則美國與矽谷的重要性將提高到四成,美國將超越台灣成為未來三年最重要的投資區域。

到美國撿便宜正是時候──景氣低迷才是加碼良機

事實上,近來美國的確已成為許多創投著力最多的地區,包括普訊、怡和、和通及華陽等創投,都加重在美國的投資。普訊創投董事長柯文昌就說,「目前普訊沒有案源缺乏的問題,最近美國不景氣,普訊在矽谷更加碼投資了許多無線區域網路及藍芽等相關的公司。」

另外,華陽中小企業開發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張維仲說,最近他頻頻飛往美國看案子,目前美國的投資案已占華陽創投全部投資的四成,這是歷來最高的比率,此時美國景氣相當不好,正是台灣創投前進美國的最佳時刻。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美國企業無法獲得創投的支持,紛紛將募資對象轉到台灣,或是將美國公司搬回台灣,例如最近漢友創投主導一個收購案,耗資二千萬美元將美國 SMI 買下來,並與台灣的慧榮科技合併, 另外像旭陽、華陽及普訊,目前也都有不少類似的案子在運作。

張維仲認為,現在是台灣創投業「撿便宜」的機會,有些體質不錯、技術領先台灣兩年的公司,就直接投資;若技術層次只領先台灣六個月,就乾脆把公司搬回台灣,改組後再推動上市。

對於景氣及投資的預測,此次調查也有令人振奮的消息。許多人在景氣低迷時,都對投資抱持保守態度,但是在此次的調查結果中,今年上半年創投的投資金額,比去年同期增加、減少及持平都大約各占了三分之一,其中減少的比增加的還多了兩個百分點。但未來一年內,有五五.三%的創投認為將增加投資活動,認為會減少的則掉到只剩一三.二%,顯示創投業確實掌握了在低檔投資的基本原則。

怡和創投副總經理張世枋就認為,現在景氣低迷,正是投資最好的時點,「因為很可能一年後景氣回升,現在的投資會有很大的報酬率。」


案源短缺是最大問題──齊聲要求政府恢復投資抵減

至於在創投業目前所面臨的瓶頸部分,有超過三成的人認為,優良案源短缺是最大的問題,資金來源短缺則排第二位,至於創投仍不准赴大陸投資,以及國際化困難則分別排第三及第四。

同時,對於政府現階段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恢復投資抵減獲得的票數最高,達到過半數的五二.六%,顯示創投業不僅相當肯定過去這項政策所帶動的效益,同時也期待政府能夠重新恢復,讓更多資金願意投入創投。

另外,允許創投業上市、開放四大基金投資創投、加速開發基金投資創投等,也都是不少創投業共同的心聲。由於上市有助於創投業的集資及壯大,政府長期資金注入創投,又能夠讓創投產業的規模更加擴大,這些選項也都已成為創投業企盼政府加把勁的德政。

針對這些瓶頸及對政府的建言,幾位創投大老也提出了解決之道。


柯文昌用力投資美國──邱羅火呼喊恢復投資抵減

過去兩年,普訊有不少員工離開,柯文昌也減少台灣的人員配置,增加在美國及中國兩地的布局,目前在美國的投資額度已大幅增加,但中國地區則仍然處於初期布局階段。

另外,怡和創投董事長王伯元則建議,政府既然已允許一些產業至大陸投資,這些項目應該也要開放讓創投投資。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則認為,台灣創投公司在追求國際化以前,應該先努力成為亞太區的參與者,而要做到這個目標,應該尋找專業人才、了解各地文化,並發揮各地區產業優勢,以進行跨國產業移轉。

至於有半數同業希望政府能夠恢復投資抵減,邱羅火認為相當合理,他說,要政府開放四大基金、退休基金投資創投,實行起來會非常困難,因為「沒有一個官員敢負責,這種錢若輸掉,一定有人會被檢討」。但相對來看,恢復投資抵減的可行性就很高,若創投業能夠重新取得二○%的賦稅減免,政府可以用很小的成本,創造很大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邱羅火分析,以目前台灣約一千三百億元的創投基金,二○%的減免僅二六○億元,但一般來說,創投業幾乎都只有一半獲得抵減,因此政府只有少收一三○億元的稅收,但因為創投一千三百億元的投資,以創投占公司一、二成的投資比重來算,可以吸引五倍至十倍的投資額,也就是六千億至一兆元以上的投資,對創造就業及社會財富很有幫助,對政府來說,「一三○億元僅占六千億元的二%左右,沒有道理不推動」。

曾煥哲則認為,他覺得政府的角色應該愈少愈好,只要把投資環境搞好就好,因此他並不是很贊成投資抵減的政策,但是,對於退休基金及法人基金投入創投,合理的比率應該在五%到一五%,這是美國創投基金很重要的資金來源,台灣也應該開放才是。張忠本也認為目前要政府恢復投資抵減可能不容易,但他建議政府明確說明,新設創投基金投資於政府鼓勵的新興產業時,可以比照一般企業享受投資抵減二○%。

另外,創投公會祕書長楊正秋則建議,如果政府怕恢復投資抵減對社會大眾不好交代,可以藉由此次挑戰二○○八國家重點發展計畫的要項來訂定,恢復過去產升條例所賦予創投之股東投資抵減優惠,但時限可以規定三年或其他年限,並嚴格規範只於創投投資於政府政策推動的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為限,在年限到期後,由主管機關評估施行成果評估,再討論是否存續實行。

延伸閱讀

31歲被騙光千萬積蓄,侯昌明從一毛不拔到住上億豪宅:50歲轉念「對老婆花錢不再手軟」

2022-04-17

0056、00878、00713、00720B...他48歲月領10萬股息提早退休「存股ETF月月配月曆大公開」

2023-10-30

0050、0056...他43歲存股這5檔ETF,48歲月領10萬提早退休,「3步驟找買點」不上班資產還多300萬

2023-10-12

勞保年資、基數怎麼算才對?注意「1眉角」退休還能多領10個月,一文看懂

2023-11-13

公司勞保 VS 職業工會勞保,哪個好?達人:3種人適合加保工會「1個潛規則退休領更多」

2023-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