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兩岸基因體研究有落差 P.84

兩岸基因體研究有落差 P.84

晶圓代工應不應該「登陸」,前一陣子在國內引起很大的討論,大家都關心半導體出走會不會使台灣產業競爭力急遽衰退,卻少有人注意到同是高科技領域的生物科技業,大陸的積極投入也讓台灣的學者、業者感受到不小的壓力,即使是在基因體研究的層次上,中國大陸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今年四月,中國大陸的華大基因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稻米亞種秈稻的基因定序草圖,搶在十國共同發表另一品種水稻基因定序前,公開中國大陸的研究成果。七月中旬大陸財政部、科技部共同公布「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在這份長達數萬字的報告中,人類基因組計畫、基因治療、基因動植物被列為生物技術方面的重點領域。

其實大陸投入基因體研究的時間和台灣差不多,大概都是一九九五年前後,兩岸都有學者開始起步,但是現在大陸的研究已有了初步的成果,怎麼會不令人擔心,台灣將來的基因體研究應該怎樣做出成績來?就像去年台灣公布將在今年推動成立國家基因體中心一樣,大陸早在九八年就成立國家人類基因組的南方中心和北方中心,這兩個中心和華大成為大陸基因體研究的主要角色。

南方中心的主任陳竺,是中國大陸基因體研究領域中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大約從九五年開始,陳竺就開始與美國的基因體研究機構進行頻繁交流。那時候我正在提倡基因體研究,因此常在兩岸之間來回穿梭,發現當時台灣或許自覺在人力、資金、技術等方面無法與國外相比,因此似乎並不太重視這個領域。反而是中國大陸在陳竺等相當有心的科學家帶領下,正在傾全力開展基因體研究。

大陸會選在九八年成立國家人類基因組的南方中心和北方中心,可能是受了一家外商公司「上海基康」( Gene Core 〉 的刺激, 基康的大股東為美商應用生命系統( Applied Biosystems 〉 公司,九七年初正式成立,早期的經費來自大陸的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的研究預算。國家科委會提供基因體研究的案子,事實上,基康初期接到的二、三個大案子都是國家科委給的,但是基康是百分之百的外資公司,在意識形態上不符合大陸的民族主義主流,這讓主管單位很受刺激,所以中國政府內部也曾對此有過爭論,因此才有九八年南方中心、北方中心的成立。

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雖同時成立,但是任務目標卻略有不同,南方中心以基因定序、解碼,以及開發定序下游,尋找基因、基因的產業化為路線。北方中心基本上是做生物資訊,但是組織比較分散,北方中心不像南方中心有固定的位址,而是散居在各大學、研究單位裡的實驗室中,所以成績也比較不容易凸顯。但是南方中心就不同了,南方中心在上海浦東有美輪美奐的實驗中心,已經成為大陸發展基因體研究的「樣板」與「櫥窗」。

中國大陸發展基因體研究,若是從九八年南、北方中心成立算起,已有四年多的時間,今年初已有初步的成果,就是公開水稻基因的定序,其實這個水稻基因背後有一小段故事,就是研究鬧雙胞,原本全球已有由日本主導的「國際水稻基因聯盟」在做這個研究,成員由十個國家組成,包括台灣、大陸、韓國、英國、法國、印度等,並預計將於年底完成計畫。

雖然大陸搶在今年初先公開他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不過大陸研究的是另一個品種,而且整個研究過程與一般不同,因為他們做的是「初稿」,這個情況就像是寫文章之前,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片段,文章中哪些段落在前、哪些在後,之間如何銜接都還不知道,現在只能看到輪廓,從研究的角度來看,實用性有限,還有許多後續的工作需要進行,而且產業價值也尚待開發。

即使發表水稻基因初稿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但是無論如何這至少代表了中國大陸的初步成果,而且這件事還有一個隱含的意義,那就是相較於台灣,大陸的基因體研究是更積極的,你要他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可能並不容易,但是一旦他下定決心要去做一件事,那就很快,他們是「一言堂」,說做就做,從這方面來比,台灣是比較吃虧的。

大陸花了多少錢在基因體研究上?這是很有趣的數字,但是外界卻得不出一個準確的數字,看官方的數字都講得冠冕堂皇,但真正投注在基因體研發的經費到底實現多少也很難查證,這方面大陸和台灣倒是挺像的,台灣政府也常講政府「預計」投入多少經費,創造出多少「產值」,但卻常常讓許多生技專家為政府捏一把冷汗,而業者雖然非常感謝政府這些政策性的宣示,但卻不知如何下手與政府一起打拚。

舉例而言,去年台灣政府提出「基因體醫學國家型計畫」,打算在三年內投資七十四.八七億元的總經費,光是今年就有二十六.三億元,其中有一部分是要和產業界合作的經費,可是到現在,相關的配套辦法一直沒有定案,業者都不知應如何和各政府機構、研發單位合作,共同加速台灣基因體研發的進展,只能無奈地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非常不利台灣在分秒必爭的國際生技社群中競爭。

大陸的南、北方中心早在九八年成立,台灣等到二○○○年人類基因體解碼公布後,才在去年推出基因體國家型計畫,兩岸投入基因體研究差不多都是從九○年代中期開始,官方的正式投入也沒差幾年,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差別是,大陸已經有具體的初步成果了,台灣則還在「施工中」。

而且台灣基因體計畫的定位也比較鬆散,整個計畫公告的項目高達二、三十項,涵蓋的範圍非常廣,讓人覺得缺乏特色,只要是國際上有的基因體研究,台灣統統都有,但是相較於人才、設備、經費,台灣的力量可能只有美國的百分之一,這種情況下若想樣樣都做,恐怕會有力有未逮之處。

但是到底哪些項目應該列入重點呢?這又要經過一番爭吵,像現在常常在吵的中草藥的基因體研究,我只能說,中草藥要和基因組「掛鉤」,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世界各國現在都已體會中草藥的生技發展潛力,研究者已眾,東方人在中草藥方面的優勢已日漸式微。台灣必須要選擇獨特、具有商業價值,且能在短期豎立研究里程碑的項目,國際競爭才會比較小,也才有勝出希望。

說到競爭,兩岸基因體研究人才也是目前常被討論的話題,台灣的留學潮啟動得較早,第一波留學生現在差不多都是五十多歲,經歷生技產業萌芽成長期,具有豐富產業經驗。大陸因為文革的關係,歸國的留學生大多只有三、四十歲,台灣的人才比較有經驗,大陸人比較年輕、比較多,這方面是可以互補的。

另外,在資金方面,現階段台灣還是比大陸充裕,大陸的產業層面幾乎都是政府出錢的單位,大陸其實是產學不分家的,各學術中心都有轉投資一些事業,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就是產業,是一家一家的公司。

大陸很歡迎台灣的生技公司去那裡扎根,但是台灣業者和大陸合作應該長線規畫,謀定而後動,最好是雙方能夠做到優勢互補,台灣的技術、管理、國際觀、有經驗的人才等等,相對於大陸而言,目前都是具優勢之處。不過相對優勢是有「時間性」的,台灣本身不論在學研界或產業界,都應隨時上緊發條,將目光從亞洲轉向世界舞台,除了大陸之外,生技公司更想爭取的是歐美大藥廠的合作。當然,若是兩岸生技合作能夠碰撞出美麗的火花,讓全球肯定華人的生技貢獻,也是美事一樁,說不定還是改善雙方關係的一劑妙方。

(陳奕雄為賽亞基因總經理電子郵件為 echen@vitagenomics.com 〉

延伸閱讀

一做23年,竟在46歲被開除...再幸福的企業,都不應該把整個人生託付給它

2022-10-15

李克強心臟病驟逝合理嗎?醫解析「這級別領導人猝死很不容易」修理二把手歷代相傳,毛澤東也曾這樣做

2023-10-27

普丁7天前才和習近平「面對面喝茶」,今傳倒地抽搐「心臟驟停」!醫:奇蹟不會發生做最壞打算、克宮這樣說...

2023-10-27

琇琴40歲時欠60萬卡債,繳不出4萬保費醒悟「斷捨離10幾張保單」,靠5帳戶理財翻轉財富

2023-07-11

李克強猝死,習近平會怕?憂天安門事件重演、狂壓新聞禁集會…想想胡錦濤被架走「誰敢質疑死因?」

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