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洪馨蘭從都市于歸美濃 P.104

洪馨蘭從都市于歸美濃 P.104

從高中起即不斷懷疑生命價值的阿蘭妹,在美濃找到她另一佪生命戰場。從最早的反水庫運動、美濃菸草文化的研究,甚至婚後持續投入社區民眾教育,阿蘭妹要在農村完成生命的價值。

五十年來,台灣社會經歷國民黨政權在台灣以反攻大陸為目標的經濟建設,和1950年代以後的土地改十及快速工化業化及都市化的發展過程,農村人口被迫遷移到都市,背離了故鄉生活在城市的孤島中,與土地失去了聯繫,也失去了原生的文化記憶。但台灣南端的小鎮美濃,卻意外因美濃水庫的興建計畫,喚醒了一批年輕人的土地記憶。

一九九二年開始,一直在黑箱作業中進行的美濃水庫興建計畫,引發了地方人士的惶恐與疑惑。繼而催生了台灣社會運動史上最特別的一支抗爭隊伍─一群由年輕人組成的反水庫隊伍。這支以客家文化保存為訴求的抗爭隊伍的引起當時社會的注目,因為他們透過運動形式所呈現的深刻文化內涵,除了吸引了美濃子弟參與,也有不少具社會改革意識的外鄉年輕人投入,其中有一位來自台北的女孩,因緣際會地加入他們,在一個封閉保守的客家聚落,重建自我的生命價值……

開始進入美濃之初,阿蘭妹用自己台北人的方式和週遭的人相處,「 當時我用客家話向愛鄉協會的鍾永豐(前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總幹事)打招呼,沒想到他竟然對著女朋友說你看你看……,一副快來看怪物的表情。原來一個河洛女孩操著標準客語在美濃是一件多麼稀奇的事」 在美濃已住了六年、人稱「 阿蘭妹」 的洪馨蘭,一隻手邊撫摸著肚子裡的「 美濃之子」 ,談到自己初到美濃的經驗,自己也覺得好笑。


因反水庫運動 投入美濃社區營造

阿蘭妹,從一位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到操著流利的美濃腔客家話主持「 黃蝶祭」 的活動,你很難想像她曾是在台北成長的鑰匙兒童。進研究所之前,不僅沒聽過客家話,到了龍潭客家村落,還以為到了外國;爾後卻一古腦兒投入美濃,歷時六年,她已成為台灣研究菸草產業史的最佳代言人,這一切,都緣自於一場反水庫運動。

一九九四年,鍾永豐成立了美濃愛鄉協會,並擔任總幹事,在各地密集舉辦各種水資源活動,美濃反水庫運動如火如荼地在全台各地展開,讓沉寂已久的台灣社會運動再掀高潮。三年後,當時就讀於清華大學人類所二年級的阿蘭妹在一個愛鄉協會辦的營隊中,認識了鍾永豐和另一位成員張正揚等人。兩個月後,她以尋找論文題目為由來到了美濃,看到一群年輕人窩在破爛的伙房內進行各種和水資源有關的事,這些熱血青年的投入感染了阿蘭妹,她立即爽快地接受鍾永豐的邀請,加入反水庫運動。

在美濃,因為客家文化強烈力道,那裡的社會氣氛相形比起其他客家聚落更為保守,只有都市經驗的阿蘭妹也在那裡遇到前所未有的衝擊。「 有一天一個朋友告訴我,永豐要請我喝咖啡,那時我嚇一跳,在那樣保守的村落,一個單身男子要請我到他家喝咖啡,真是一件詭異的事,還好是那個朋友要和我一起去。當我走進鍾家伙房裡,在那昏暗的三合院內,我看到昏暗的房間內竟擺滿了唱片,甚至還有真空管。」 阿蘭妹雙眼燦亮,仿若仍處在當時的震撼中,以《 我等就來唱山歌||美濃反水庫運動音樂紀實》 CD 獲得二○○○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的鍾永豐,如此就扭轉了阿蘭妹的生命。

這天,阿蘭妹第一次知道原來在農村也可以過著和世界接軌的生活,也第一次感到其實人還是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可以不受地域所牽絆。於是她接下在美濃的第一份工作||進入愛鄉協會負責專案企畫與社區運動,這個原本只是三個月的工作,意外地做了一年,也讓她結下與美濃的緣分。


為客家人寫史 完成八萬字論文

從那時候開始,阿蘭妹像美濃人家的女兒穿梭在古老的街巷間,這一年,她挨家挨戶記錄了半世紀以來客家人與菸草經濟化的綿密關聯。在她《 菸草美濃》 一書中附錄了菸農曾富壬老先生給她的紙條「 阿蘭,你一天到晚東奔西走,有沒有帶來好消息和成績,阿伯對你寄望和你父母親一樣高,好好幹……」 幾句簡單的話,看出她已像美濃兒女般與當地人建立了濃厚的情感。

在美濃待了一年後,學校的指導教授終於想起這個去美濃做調查卻音訊杳然的學生,而忙著反水庫運動的阿蘭妹被找回學校之後,她說服教授讓她以美濃菸草作為論文題目,接著在很短期間內寫完八萬字的論文。

後來以論文的完整內容出版了《 菸草美濃》 一書,日後也成為研究台灣菸草產業的重要文獻。她以驚人速度完成論文:「 當時在協會工作時就住在菸農家,真實地感受到美濃反水庫背後的文化根源,那些過程其實就已深化在內心,所以過去在文獻上看到的東西,就活生生地在眼前獲得印證,也因此才能一氣呵成很快地寫完。」

在研究過程中,阿蘭妹被美濃平原上那股強韌的生命力所折服,她在文章中這樣寫著:「 美濃,這個在史前時代便有人類蹤跡的平原埔地,台灣原住民族用矯健的狩獵身軀為這裡留下了陶製、石製的生活跡痕,溪畔的水草沙洲,亦是早期漢人彼此爭奪、賴以生存的雜處之地。」

「 南面的荖濃溪在二十世紀以前都仍是展現著支流散布的十指狀竄流姿態,每逢發大水,許多村莊就要移居他處,其中,便有一群群客家先民,步行越過支流滿布的荖濃溪埔地,帶著為求生存而堅強的族群意識,在這屏東平原的東北角落,堅忍地存活了下來。」


嫁作美濃婦 農村生活寬闊自在

從高中起即不斷質疑生命價值的阿蘭妹,在美濃找到她的生命戰場,在水庫運動中她負責社區規畫和文化記錄,讓她更深刻體認到土地的強大力量。此刻的阿蘭妹,正如美濃傳統土地公「 上見天空,下坐泥土」 地寬闊自在。

反水庫運動階段性目的結束前,阿蘭妹與第一次在澄清湖畔結識的美濃男兒張正揚結婚,成為真正的美濃人。張正揚在訂婚卡上這樣寫著:「 感謝美濃,我們因此相遇,也成為我們的希望。」 婚後的阿蘭妹,不像大多數高學歷的美濃子弟搬到都市去住,「 雖然我血液裡流著都市的生活,但期待生活在農村,自己曾許下諾言,要讓小孩在農村裡長大,摸得到土、玩得到雞、和鴨一起跑步……。」

農村對阿蘭妹而言,已經不再像被一般現代人美化過的田園風光,「 你是踩到滿地的農藥上,因為我體認到灑農藥的過程,也知道曬穀時那癢得半死的感覺……」 但她依然無悔,結束了反水庫運動的阿蘭妹,與夫婿張正揚進入了另一個生命戰場。

張正揚負責高雄社區大學的規畫執行工作,讓農村社區居民也有和都市居民同等的進修權利;阿蘭妹則在母親、媳婦的角色之外,也繼續她的菸草文化研究。雖然她自謙地說他們在做一件既卑微又偉大的事,夫妻倆矢志要把生命的價值在農村完成,雖然偶有挫折也會想退縮,但永遠不會忘了自己常說的一句話:「 別忘了,二十世紀的人類,我們都在寫歷史。」

把自己從都市移植到截然不同文化的客家農村裡,阿蘭妹正走著和一般年輕世代相反的路,最後路會通往何處?她不急於找答案。

延伸閱讀

00878、0056、00713...他年領百萬股息,目標存股1千張!40歲數學老師靠這2方法,加速前進200萬

2024-05-22

藍白舉手讓「國會改革五法三讀」,最後一刻還修文字!青鳥行動包圍喊無效,花東錢坑法、反滲透法該怎辦?

2024-05-28

藍白強推國會擴權法案,監察院批違反權力分立!黃國昌、傅崐萁:下一步就要廢除監院

2024-05-28

6萬人上街抗議國會擴權!國會調查權二讀通過,被調查者可請律師「要立院主席決定」,綠批:偽君子條文

2024-05-24

國會擴權法案三讀後繼續大亂鬥…藍營要設「在野特偵組」、柯文哲打臉反對,綠要最速件提釋憲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