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日本越光米 在蘭陽發光 P.96

日本越光米 在蘭陽發光 P.96

駛過百轉千迴的北宜公路,暫別台北城,翻往山頭另一端,迎向一望無垠的蘭陽平原,此刻我們要造訪的是位於宜蘭五結的夢田。在這裡,跨海自日本新瀉縣千里而來,傳說中的頂級越光米種,春暖三月,要在蘭陽落腳生根……。

一向平靜的五結田間狹路,因為三月二十七日的盛大插秧活動顯得喧鬧非凡,老厝旁一塊犁好的四分地前後,只見不尋常的車陣與人聲,蟲鳴鳥叫反而消失無影。

被尊為台灣越光米達人(日語,對專業者的敬稱),現年七十一歲的林阿和,赤著腳,精神抖擻地挑著秧擔進場,頓時吸引全場目光。老人家十歲下田,務農六十年,從沒想過有朝一日會因種稻而如此風光。

越光米五結試作
日本人嘛講好呷


「種田一輩子,沒想到會被人請到大飯店表演。」黝黑但精壯的林阿和,憨厚的語音中帶著靦腆。去年越光米豐收,在台北君悅飯店的展示會暨慶祝典禮上,受邀出席的林阿和贏得如雷的掌聲。雖然今春的秧苗才剛播下,主辦單位已經提前預約,豐收的七月還要請林阿和再上台北一趟。

今年是林阿和第三年插下越光米的秧苗, 為了因應台灣加入世貿組織( WTO )的嚴峻挑戰,在五結農會宣導,當地農民支持下,三年前從日本兵庫縣嘗試引進越光米種,試種五甲地,一舉成功之後,去年擴大種植為三十甲,並首度進入市場銷售,「試呷(台語,吃)時,連日本人嘛講好呷。」林阿和對辛苦的收成獲得肯定,感到十分滿意。

由於去年一百二十噸的越光米產量,在個把月內就銷售一空,農會與農民對越光米的信心大增,「今年所有人加起來,總共種一百甲。」
林阿和說。

五結農會跟農民並未因去年的成功而自滿,仍然持續為種出更好吃的米而揮汗,「我們試吃比較後,覺得新瀉縣魚沼的越光米種更棒,所以今年特別進口七十公斤的原種,一公斤要價八百六十元,這些原種,都交給林阿和來種植。」農會總幹事李林欽相信,宜蘭的好山好水好空氣,加上達人的好功夫,一定能在台灣產出更優質的越光米。

得天獨厚好山水
專家取經勤照料


歡慶豐收的背後,辛勤的血汗總是乏人知曉,其實越光米種引進台灣並非第一遭,但過去不是種植失敗,就是產出不豐,因此一直無法商業化,「宜蘭的礁溪、壯圍,甚至台東的池上也都試過,但是都沒有成功。」李林欽說。

三年前林阿和初次試種時也碰到困難,因為台灣氣候較暖,育苗時秧苗居然呈現異常的泛紅色,但勤學的林阿和不放棄,日語「嘛耶通
」的他,親自打電話到日本請教當地農業試驗所的越光米專家,經解說後,隨之靠著林阿和的妙手辛勤照料,終見越光米在台灣生根。


「這裡近海,五、六月海風吹入,帶著鉀與磷,稻子才會生得好。」林阿和在試種時做了各種嘗試,「肥料不能放太多,稻粒太飽滿會倒,泡水就沒效了。」蘭陽平原作物一向只有一作,林阿和試著二作,不過第二作得從七月起,夏季颱風、雨水多,生長不易,就算躲過天災,稻子一結實馬上引來滿天禽鳥爭食,「越光米好吃,鳥仔嘛搶。」林阿和笑說敵不過禽鳥,最後還是放棄二作。

鮮度口感一級棒
比一般米貴六倍


自開放觀光起,越光米的盛名就流傳全台。幾十年來,台灣觀光客從日本返國,除了電子、電器用品外,常不忘隨手帶包「好吃的米」;稻米開放進口後,日本產的越光米更是全面入侵超市,不過一公斤要價約二百五十元,普通米則僅約四十元上下。常見精打細算,但又嘴饞的消費者,總是拿起越光米,反覆再三,置入購物車後,往往因為心疼,又取出放回貨架。

五結越光米的定價約在每公斤一百五十元,雖然貴,不過因為產量少,依然受到消費者青睞,並且大部分都翻山越嶺進了台北人的肚子。儘管越光米難種,單位面積產量又比一般禾旱稻低二成,但利潤好,農民樂於栽植,且絲毫不懼來自進口稻米的競爭。

「去年進口米高達三十四萬噸,包括美國、泰國、澳洲、日本都有,不過台灣的米好吃,有競爭力。」農會推廣股長曹文騫強調,就算與日本米相較,台灣米也毫不遜色。

越光米貴在新鮮,五結越光米三月插秧,六月收割,七月上市,「從田裡收成到超市貨架,不超過兩個月,日本米由產地來到台灣至少需要半年。」曹文騫說,同時,五結農會還準備提出更具野心的計畫,「未來考慮出口到香港、新加坡,甚至日本。」曹文騫相信,五結越光米品質高,且成本低於日本,就算回銷越光米的原鄉,也仍有勝算。

以有機農法栽植
精耕為惟一出路


五結越光米在栽植時,就秉持著嚴控化肥與農藥用量的方針,但為了滿足現代人對健康飲食的嚴格要求,農民也開始與農會配合,嘗試以有機農法來種植,今年預計實施十甲,未來視狀況還將進一步擴大。

從人工插秧到機器代勞,由手工拔草、施作除草劑,到有機農法,回憶六十年如一日的種稻人生演變,林阿和面露微笑,但感觸良多,「三十年前要自己拔草最苦,夏天時水會燙人,拔一會兒,就要躲進大溝(水渠)降溫。」

回憶此事,林阿和不自覺跳著腳,活靈活現表演著當年的模樣。後來使用除草劑,省了拔草的麻煩。但除草劑對水田生態的影響一直備受批評,現在,五結農民經過多年的努力發現,使用米糠可以壓制雜草,又能當作肥料,堪稱一舉兩得。

我們尾隨林阿和踏入田邊老厝,門前的偌大庭院正是過去的曬穀場,林阿和笑稱,有時夏天雨多,光是曬穀就沒完沒了,所幸現在都有自動化的機器設備可以代勞。林阿和引我們走進老厝旁的庫房角落陰涼處,這裡細心收藏了兩大包稻穀,正是去年收割的越光米。

捧在手心,陽光下的禾穀粒粒飽滿、色澤動人,這些是預備用來育苗而留下的兵庫種。待到六月底,新瀉種的越光米收割,一般消費者可無緣享用,那些由日本原種栽植出來的第二代,將被細心擺進這裡收藏,成為明年的秧苗來源。

或許有人質疑,WTO 開放農產品進口之後,台灣農產品是否有競爭力?五結以台灣越光米證明,在分眾的市場趨勢下,精耕農業絕對是一條活路。林阿和不懂複雜的 WTO,但他相信只要種出好米,一定有辦法跟外國米競爭,因此逾七十歲的他,仍然日日下田幹活,時時想著怎樣能讓種出的米更Q、更香。

維繫生態多樣性
經年累月做復育


透過進口,台灣足以不缺米糧,但保留一定比例的農地,卻能讓脆弱的台灣生態,維繫起碼的生態多樣性。消滅一塊農地只消幾小時,但要復育一塊農地,卻是經年累月的長期工作。

為了插秧儀式犁好這塊四分地的林阿和,喜見上百位的父母帶著孩子,親身體會農作的辛苦, 這一天還來了位協助官方從事教育相關工作的德國友人史塔勒(Horst Stodler),在德國從不知米飯滋味的他,也興致高昂地脫去鞋子,踩著爛泥下田插秧,「我相信這有助於台灣的農產品, 因應 WTO 開放市場後的競爭」,史塔勒說。

對林阿和來說,外來客的插秧活動其實是徒增麻煩,待賓客散盡,田園再度響起蟲鳴鳥叫,他還得善後,把這片慘遭﹁踐踏﹂的良田重新整過再插秧,儘管如此,他仍喜孜孜地欣賞這幕喧鬧的場景。

農作終究發不了大財,我們得感謝農民用一生守住了這片天地之間的青蔥綠意,畢竟若要未來世代淪落到看動物必進動物園,賞植物必進植物園,是何其悲傷之事。(本文轉載自380期今周刊)

延伸閱讀

假提單騙走台新銀4.9億,怎麼辦到的?誌富負責人聲押,從偽造到申辦一條龍手法曝光

2024-01-16

三大特色提升財富管理效率 台新智慧投組管理系統 開創資產配置新紀元

2024-01-18

台新銀行2024投資趨勢論壇 為年度資產布局點燈 超前部署股債匯獲利機會

2024-01-04

2024美元高利定存最新專案,這家飆10%!中信銀、北富銀、台新銀…一次看5銀行限時好康

2024-02-19

台新介入彰銀案關鍵推手、83歲「新光集團國師」新書揭特別股操作精髓!謝金河:向「吳會」致敬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