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外資進駐 收視戶仍是冤大頭 p.52

外資進駐 收視戶仍是冤大頭 p.52

台灣的有線電視系統業者聯合壟斷市場已久,壟斷造成的暴利,引發了外資對此一產業的垂涎,也使得消費者自由選擇權利和市場機制無法正常運作,然而主管機關卻放任這個亂象繼續存在……。

短短幾年內,三大外資卡萊爾(凱雷)、麥格理、MBK(安博凱),分別以每戶約四萬到四萬五千元的價格,收購全台精華區約三百萬有線電視訂戶。

若以四萬元一戶計算,交易總金額高達一千兩百億元。一般而言,外資的操作期大約是五到六年,其間盡力降低成本 (如裁員)、提高獲利、美化財報,最後轉手出脫、獲利了結。

EBITDA(息前、稅前、折舊前、攤提前的獲利)是外資在收購系統時慣用的評估工具。通常使用年期為七到九年,也就是以一家公司未來七到九年期的EBITDA獲利,來計算出收購的價格。

即使隱藏獲利 數字仍驚人

近一年外資收購有線電視系統的每戶單價約為四萬二千元;換言之,在外資精確查核過系統的過往帳目後,每戶七至九年的預期獲利約為四萬二千元。若以九年計算,平均每年每戶獲利貢獻約為四千六百元,每月是三八○元。再以每戶每月收視費五六○元為準,EBITDA獲利率竟高達六八%,可見有線電視系統的暴利驚人。

另外,從有線電視系統所公布的財報,也可一窺他們獲利狀況。許多系統在過去六年間,賺進超過一個股本。

雖然如此,一般仍認為財報上是低估數字,因為系統有很多方法可以隱藏或移轉獲利。像是以統購或統包的名義,個別系統的控股總公司代為處理個別系統的機房與網路營運、工程與節目採購、頻道出租、電路出租、區域廣告、數位訊號等業務,從中移轉利潤。

舉例而言,總公司代為購買節目,再以高於實際成交價一至兩成的價格,轉售予個別系統,如此可將利潤隱藏於總公司,製造系統高額成本的假象。

由此又帶出另一個核心問題,系統何以能夠任意操縱價格,隱藏利潤來獲取暴利?原因還是出在台灣有線電視MSO(多系統經營業者)的市場壟斷與獨占,這種市場獨占現象不只發生在系統實質上一區一家的平行壟斷,還同時出現在系統與上游頻道之間的垂直壟斷。

以目前中嘉、東森、台灣寬頻這三大MSO來說,不是直接同時經營系統與頻道,就是聯合起來挾著系統壟斷的絕對優勢號令頻道商;以下架斷訊要脅頻道商不得跨出有線電視系統之外,頻道彷彿是系統集團的禁臠,都是這種「有我沒你,勢不兩立」政策指導下的抵制對象。

這種「整碗捧去」,不留一滴殘羹給其他競爭者的完全壟斷現象,早就超越了原先主管機關或學者所謂有線電視的「規模經濟」或「自然壟斷」的合理擴張範圍。回過頭來看,政府當初基於市場自由化原則,放手坐視財團不斷的以購併、交叉持股、串聯結盟等各種手段逐步遂行市場控制,正是造就今天有線電視市場怪獸的主要原因。

以開放市場和公平交易的角度來看,這種絕對排他性的作法,已明顯的濫用獨占力量,也就是利用其不正常的市場獨占地位,以不公平的方法,直接或間接的阻礙其他事業參與競爭。

消費者權益遭剝奪無力對抗

這種壟斷性的市場結構及獨占力量的濫用,不僅造成上游頻道產業無法自由經營、其他競爭者無法接近市場;在系統為維護其獨占利益而逕自剝奪消費者選擇權利的情況之下,最終也將對消費者權益造成重大影響。

像現在,全台四百八十八萬戶的有線電視收視戶就算對現有服務有諸多不滿,例如覺得費率過高、對系統台的蓋台廣告及動輒移頻、併頻感到不爽,或是壓根兒就不需要這硬塞而來的上百個頻道等種種不滿,抱歉!你除了不看以外沒有其他的選擇。

相信很多對服務品質不滿的收視戶都有這種經驗,心想這區有兩家系統台,頂多換一家試試看,打電話過去詢問的結果卻是:「我們不能幫你裝喔!因為我們兩家自己有分,你家這區不是我們的範圍。」

送上門的生意就是有人不做,因為這兩家系統台不是所謂的策略聯盟,就是「系」出同門的兄弟公司,私底下早就劃分地盤,分頭大賺其錢。氣歸氣,在審慎評估過自己對「沒有電視可看」這件事的忍受程度之後,絕大多數的收視戶還是只能鼻子摸摸,繼續邊看邊罵,續訂下去。

所以現在網路上有些知名的部落客發起一個「有線電視系統台無視運動」,他們的主張是,如果系統台無視於收視戶的權益,並且宣稱一切合法,那麼消費者完全可以選擇不購買他們的服務,一樣達到收看電視、獲得娛樂效果與吸收資訊的目的。

這些團體希望能以消費者的收視轉換行為,來對系統業者造成品質與競爭上的壓力,進而達到系統業者改善服務內容的目的。至於轉換收視的方法,則包括改用中華電信MOD、直播衛星、網路串流P2P電視軟體、無線數位電視及終極方案——不看電視。

今天台灣有線電視的問題是市場的結構性因素,是系統台壟斷與暴利複合糾結的結果,市場的開放和公平競爭才是解開這個問題的鑰匙。

主管機關不該袖手放任


事實上,暴利與壟斷實互為因果。因為壟斷,所以得以排除自由市場的競爭效果,左右價格,獲取暴利;為了要享有暴利,所以必須力保壟斷結構的繼續存在。三大外資跨洲越洋征戰全球資本市場,計算何其精明,若非看中台灣有線電視壟斷及暴利的好處,斷不會以眾人皆曰的「天價」收購三家MSO。要期待外資接手後自動丟盔棄甲,放棄壟斷獨占這個聚寶盆轉而自行開放市場,無異是緣木求魚。

有線電視既屬特許行業,性質上為準公用事業,與民眾生活密切,行政部門沒有理由坐視消費者因不當壟斷而失去選擇比較的機會,只能任由財團擺布。主管機關適度運用既有權力,引進新的競爭者,在開放市場的架構下達成多樣產品、自由選擇、彈性費率的目的,去讓失靈已久的自由市場機制重新運作,應是最簡單且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外資並非一定是洪水猛獸,癥結是,「若無腐肉,兀鷹不至」。如果政府能先讓有線電視市場正常化,改變壟斷和超額暴利的扭曲生態,讓所有參與者都能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市場中合理競爭,讓消費者能依據價格、品質與需求自由選擇,不被系統業者如同貨物般按戶計價轉賣,讓意在炒作而非長久經營的業者再無暴利可圖,如此恃吾有以待之,外資還有何可懼?

但如果這些國外私募基金只是垂涎於扭曲市場下的獨占暴利,且運用高槓桿財務操作與賣方財團結合,向賣方財團所屬的銀行融資貸款來買系統台,自己實際上只拿一成到三成資金,其餘都是借台灣人的錢來炒作市場,再從台灣收視戶的身上獲取暴利;有線電視產業及消費者都將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如果政府對此仍然「無視」,放任這個壟斷、暴利複合體繼續掌控有線電視市場,那消費者再多的「無視」恐怕也將徒勞無功!

延伸閱讀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輝達黃仁勳掀AI熱潮!家長憂「該讓孩子提早學嗎」…葉丙成給建議:先讓自己成為願意使用AI做事的人

2024-06-10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他花31萬買輝達,抱10年「如今飆破8400萬」!身價跟著黃仁勳翻倍,曬一圖爽喊:謝謝NVIDIA

2024-06-09

冷凍食品大佬桂冠 跨物流當老大

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