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大聯大靠購併鞏固龍頭地位 P.44

大聯大靠購併鞏固龍頭地位 P.44

布局中國有成的電子零件通路商的價值近年漸獲重視,其中大聯大透過投資控股的方式合併多家公司,成功建立起以兩岸企業為主的亞太第一大電子零件通路地位,未來大聯大將靠著購併,達成五年成長二.五倍的目標。

「我們希望公司能夠『愈聯愈大』!」二○○五年十一月,由台灣第一與第三大半導體通路商世平興業、品佳合組的大聯大控股公司股票掛牌上市,成為台灣首宗通路商合併、並以「投資控股公司」模式營運的案例。當時,大聯大董事長、同時也是世平董事長黃偉祥說出他的心願,「大聯大要從全球第三大半導體通路商的位置,繼續仰攻成為全球的龍頭。」

如今回想起來,恐怕已沒有太多人記得黃偉祥曾這麼說過,甚至因為○五年時出現虧損,讓大聯大股價在掛牌後最低竟跌至八.八四元,更讓許多冷眼旁觀的同業,對這種合併控股模式嗤之以鼻,覺得大聯大還沒愈聯愈大,問題就已經很大了。
採投資控股合併 成功整合

不過,經過兩年多的整合,如今大聯大不僅已站穩亞太地區第一大電子零件通路商的地位,去年更以三十五.八億美元的營收,領先全球前兩大零件通路商艾睿電子(Arrow)及安富利(Avnet)在亞太區的營收,這兩家公司亞太區營收落在十六至二十五億美元間,同時,透過一連串的合併所建立起來的產業規模及競爭優勢,大聯大已成為目前在中國布局最深最廣的電子零件通路商,並且有超過四成營收是來自大陸本地企業,這個成績單,讓原本不以為然的人,又不得不佩服大聯大的整合成功。

事實上,大聯大確實是國內電子通路商中最具合併經驗的公司。早在○五年開始,世平就陸續購併朋商、龍臨、維迪、荃寶及富爾特旗下的富威等公司,○五年三月,世平與品佳兩集團率先宣布組成大聯大投資控股公司,讓大聯大的龍頭地位為之更加鞏固,而且,在整合過程中,大聯大也率先跨越了平台整合並累積進軍國際市場的經驗,這些成就更讓許多同業望塵莫及。

過去通路業的合併模式,往往採取消滅式合併,經常出現被併的一方不服氣,主管就帶著團隊及產品線走人,因此合併的效益往往不如預期,大聯大首先採用投資控股集團的方式組成,讓所有旗下的公司都覺得很被尊重,沒有人有被矮化的感覺,當然也就減少團隊出走及產品代理權流失的機會。

同時,由於採取各家公司獨立經營的模式,也可以代理多個互為競爭的產品線,讓大聯大的營運規模可以更加擴大。

配合IC設計業者 快速成長

目前大聯大旗下包括世平、品佳及富威三個集團,共享同一個內部管理平台,包括ERP資訊系統、制度與倉儲硬體等前後段都進行整合,既獨立運作但又分享共同資源,代理線總計超過百條,至於區域則分為台灣、中國大陸、東南亞及韓國等四個,控股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黃偉祥每個月召開會議,檢討各項營運及財務指標。這種運作模式,也讓大聯大成為國內金融業以外,第一家成功地以控股集團模式管理旗下多個企業的科技廠商。

除了採用控股集團模式,大聯大可以贏過歐美電子零件大廠,主因是集中全力發展亞太市場,並與亞洲的IC設計業者及製造商建立穩固的關係,隨著亞洲勢力的崛起,大聯大的業績也跟著大幅成長。

舉例來說,大聯大除了擁有像英特爾、德儀、飛利浦、英飛凌、海力士等國際一流大廠的代理權之外,也與台灣IC設計業者如聯發科、原相、凌陽、揚智、茂達、崇貿等緊密配合,協助打入大陸的本土企業,這也是為什麼大聯大可以成長如此快速的原因。

至於艾睿電子及安富利兩大廠,由於營運重心是以歐美系的零件商及製造商為主,因此,在新興的亞太市場就很難兼顧,例如在手機及網通產品上,兩大廠服務的供應商有德儀或Marvell等客戶,在大客戶的要求下,他們就很難爭取到像聯發科這種競爭者的產品線,而這些廠商正是近年來半導體業中成長最快速的企業。

大聯大控股的經營績效,可以由幾項指標看出來。今年上半年,大陸地區占大聯大的營收比重已達六七.七%,台灣則以二二.六%居次,同時,大陸地區的業務,又有六成是交貨給大陸本地的客戶,其餘四成則是台商,這個比率,是目前台商中最高的,大部分台灣電子零件通路商在大陸的業績,都還是交貨給台商在大陸的生產據點,能夠打進大陸本地商的企業並不多見。

另外,對於零件通路商來說,由於全公司有九○%的資產都放在營運資金上,因此,要看公司的經營績效,淨營運資金報酬率(ROWC,Return on Working Capital)是最清楚不過的評估數字,近三年來,大聯大積極導入ROWC的指標,努力提升營運績效及盈餘品質,目前來看,績效已經呈現出來,ROWC從二○○年的七%,成長到去年的一二%,今年則預估可0升至一五%到一八%。若以今年第二季最新的數字來看,ROWC的數字為一五.二八%,比去年第二季的一一.九九%又明顯進步許多。

大聯大財務長袁興文說,ROWC不僅作為整個公司的績效指標,在大聯大面對各項產品線、各個地區及客戶時,ROWC也是一項很重要的評估指標,「從這個數字,我們可以選擇獲利及報酬率高的業務,把獲利不佳的業務停掉不做。」依目前各區域的情況來區分,中國地區的業務ROWC可以超過二五%,比全公司平均的一五%到一八%還要高出許多。

袁興文認為,由於中國地區持續保持高成長,預估中國地區的ROWC,還可以再持續兩、三年維持在二五%的高檔之上。雖然陸商的比重增加對於毛利率成長沒有直接的挹注,但因大聯大對陸商均採收現金的方式,因此反而陸商的營運資金報酬率大幅優於台商,陸商的ROWC即高達二五%,較台商明顯高出二倍。從這項指標來看,也可顯示大聯大因為抓到了大陸的商機,確實已成為不折不扣的中概股。

至於營業費用的降低,也因為合併而明顯受益。今年第二季的營業費用率已降至三.二八%,比去年第二季的三.七%要降低不少,預估未來三年內將再降低至三%以內,而相對於美商艾睿及安富利等公司高達一二%的營業費用,大聯大的競爭力已明顯拉開。

由於過去累積了豐富的合併經驗,黃偉祥也認為,未來大聯大將會持續進行整併,而且,由於平台的運作都已上軌道,未來只要增加很少數的員工,就可立即挹注業績。他預估,未來三至五年,亞太一定會步上北美市場的後塵,演變為三、四家通路商獨大,其中龍頭市占率至少將達二○%;以亞太半導體市場○八年預期規模十五.四億美元、通路約占其中三成比重計算,屆時亞太前四大通路商年營收將挑戰九十億美元。

營收增二.五倍 五年達陣

若黃偉祥的預估成真的話,以目前大聯大約三十六億美元的營收,預估三至五年內將可再成長二.五倍。

事實上,在通路業大者恆大的趨勢下,合併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包括國內外的競爭者,都積極購併,安富利與艾睿等國際大廠,很早就透過購併大幅擴充全球的市占率,例如安富利很早就以四.七七億美元收購Memec,今年八月,艾睿宣布已收購奇普仕超過九成以上的股權,預計半年內奇普仕就將從台灣下市,成為艾睿的子公司。

至於國內的通路業者整併速度也很快,包括友尚參與佳營的私募案,並於日前宣布收購宏碁集團旗下的建智,另外增你強併入擁有SanDisk產品線的正達國際,詮鼎也收購日系代理商振遠科技,據了解,目前還有多家企業正洽談合併,未來整併動作將持續進行,而大聯大的成功模式,也將成為業界的參考標準。

若觀察目前電子零組件通路商的競爭者,像艾睿及安富利等一級大廠的威脅依然存在,未來將加速對台灣中小型業者的收購,不過,由於企業文化不同,又習慣以裁員來解決合併後的問題,因此對有意合併的廠商來說不一定最有利;另外,大陸本土的電子零組件通路商也已開始出現,只是目前規模都還不大,年營收最大的也只有二億美元的規模,短期內難構成威脅,對於大聯大等國內廠商來說,未來幾年正是大顯身手的最好時機。

延伸閱讀

圖/寒流「雲街」直撲台灣繼續冷!9縣市「急凍6.7度」低溫特報…何時回暖?跨年天氣搶先看

2023-12-22

一週天氣/跨年夜「越晚越冷」還飄雨,元旦下探12度!不想看霧茫茫101煙火,最佳觀賞處在這

2023-12-31

一週天氣/冷氣團繼續發威、聖誕節跌破10度!4縣市大雨「這天起」逐漸回暖...跨年天氣如何?

2023-12-24

220萬跨年人潮,北捷拚42小時不收班!哪裡搭免費接駁車、「3階段管制」交通攻略懶人包

2023-12-26

跨年元旦優惠快看!全聯、家樂福、大潤發「買一送一」…全家小7龍年福袋開箱,日期品項出爐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