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強龍、地頭 蛇與國台辦 P.42

強龍、地頭 蛇與國台辦 P.42

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之間驚爆經營權糾紛,雖然合資失敗的例子屢見不鮮,但北京奧運在即、新光三越又具高度經濟統戰意義,在新光天地繼續經營基調未變之下,新光三越現在放低身段,不啻是為之後分食市場大餅預留一個位置。

雖然開業不滿半年,位於北京中央商務區的新光天地,已經成為識貨的首都高收入族群的最愛;然而即使業績開低走高,並且未來看來是一場「好酒沉甕底」的好戲,而不論北京華聯的說法為何,歸根結柢是一場經營權風暴。

新光天地的設立,相較於其他當地的台資百貨公司可以說是得天獨厚;一方面它擁有北京華聯強有力的地主奧援優勢,同時還有新光三越台日幹部的專業團隊輔佐,即使未設在傳統的北京商圈內,卻仍吸引了北京高消費族群的青睞。

挾著新光團隊日本與台灣的經驗,新光天地的招商,吸引了國際名牌雲集北京,當初為了招徠這些全球性品牌,不僅提供的專櫃租金低,並且部分還享有補貼裝潢費用的特權,但是新光三越也成功將LV、Channel等國際一線名牌精品齊聚在北京新光天地。

老闆性格迥異埋下拆夥危機

不過新光三越與北京華聯因個性不同所潛伏的危機,早在北京新光天地興建初期就曾爆發衝突,受美式教育、擁有建築師思惟的新光三越總經理吳昕達,與擁有解放軍背景、在國務院做過事的北京華聯集團董事長吉小安個性根本南轅北轍。

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雖然都是吳昕達設計監督,但是他卻不善與人交際,而且深受日式經營風格影響,吳昕達雖然一路做到總經理,卻不常和國內新聞媒體接觸,但當要爭取LV、Channel等國際一線名牌精品到台北信義新天地設櫃時,吳昕達勤跑LV、Channel總部,雖然LV當時未落腳新光三越台北信義新天地,選擇了台北一○一大樓,但LV高層卻與吳昕達建立良好的互信。

北京華聯集團董事長吉小安則擁有北方人剽悍的個性,插過秧,下過部隊,成立北京華聯時,不靠購併,一家家把店開出來,但是吉小安過人的意志力,也造就了他的霸氣。同時吉小安也曾與嘉德置地(Capital Land)合作,以合資方式,由華聯蓋好購物中心,再賣給嘉德置地經營。當時吉小安曾說:「一加一不等於二,雙方共同組建一個非常團隊,就能犯較少的錯誤。」但是吉小安這次選擇與新光三越合作卻發生問題,光是工程付款,吉小安就不能接受按工程進度付款的模式,也因此懷疑督工的吳昕達所領導的台幹在付款上有問題。

工程慣例引起中資誤會

這次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發生糾紛的引爆點,北京華聯主要是指責新光三越台幹收回扣,其中傳出在新光天地董事會時,直指台幹在工程款上動手腳,加上工程趕進度,因而回扣驚人。

在台灣,百貨公司收取紅包、接受招待的行徑,原本就行之有年,到了中國大陸化身台資企業也依舊如常。去年就有一位上海台資百貨公司的店經理被人檢舉,經台灣母公司主動派人調查後發現,確實有收回扣事實,同時這位台籍幹部不僅在十里洋場擁有好幾戶住房,還擁有一張近百萬元人民幣的高爾夫會員證。北京華聯方面就指責新光三越,台資百貨公司在引進新管理技術的同時,也把陋習帶進中國大陸,但造成這次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之間的嚴重衝突,應該是始料未及。

根據︽聯合晚報》報導,新光三越董事長吳東興近日與友人餐敘時指出,為了新光天地的工程能盡快如期完成,按照台灣商場慣例,趕工程、提前支付款項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卻因此造成中資誤會,指控新光掏空公司,然而事實並非如華聯所想,顯示雙方認知頗有差距。

不論是任何時期,台外商在大陸的合資事業出現糾紛都相當頻繁,一方面是大陸法令欠周全,還有大陸企業經營人缺乏法治觀念,對執法缺乏專業素養與決心,導致不少合資項目都以失敗收場,大陸合資形式成了市場的票房毒藥。

合資模式多以分手收場

就以電子科技業為例,七年前,聯想與台商友訊雄心壯志地成立了「聯想網路」公司,雙方企圖借由彼此的優勢,創造網路銷售的霸主地位。然而聯想一面跟友訊合作,一面還想琵琶別抱到思科懷裡,友訊也只想借由聯想品牌與通路行銷商品,並無意把網路核心技術移轉,合資二年後雙方就分道揚鑣。

雖然最後結果並不成功,但聯想與友訊畢竟是有制度的大公司,兩家公司還算好聚好散,分手也沒口出惡言,算是合資失敗中受傷較輕的案例。

這次的北京華聯與新光三越之間的經營權糾紛,姑且不論誰對誰錯,但在距離北京奧運舉行不到一年,新光三越具高度經濟統戰意義,尤其正值對台統戰陷入僵局之際,以及十七大中共高層權力重分配即將展開之前,國台辦強力介入的情況下,新光天地繼續經營已是基調。

九月三日新光三越在台灣各報刊登說明後,兩家衝突似乎看到轉機;從登報內容可以看出新光三越不願事態繼續擴大,低調含混的說詞為雙方未來談判,還有北京的協商預留更大空間。

雖然新光天地可望在十七大前平和落幕,不過從近年的陳由豪廈門石化廠因市民抗議停工、鴻海血汗工廠被大陸媒體嗆聲,還有新光天地的糾紛案,可以明顯看出,即使是台灣大企業,進了中國大陸,終須知道強龍不壓地頭蛇的道理,何況中國大陸濃厚的人治色彩、不照國際法律慣例走的行事方式,萬事還是小心為上。

延伸閱讀

領死薪水省吃儉用,很難財務自由!他45歲提早退休,18年後寫給上班族5個忠告:退休規劃把握2原則

2024-01-31

他45歲提早退休勸「年輕人要儘早買房」,16年後改口:買不起房不要買,養不起小孩不要生

2022-04-29

別再做發財夢!他45歲提早退休,16年後得出6個教訓:別花太多時間理財,反容易賠掉老本

2022-08-07

退休金1千萬差點不夠用?他45歲提早退休,16年後真心話:到底要準備多少錢

2022-05-04

「40歲前投資績效慘不忍睹」他學到3個理財教訓,45歲提早退休:當包租公太累,養房不如領股息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