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馬志玲必須澄清的三大疑問 P.42

馬志玲必須澄清的三大疑問 P.42

元大投信爆發結構債問題,主因是馬志玲先以自家控股的騰達投資公司,分別買下四十八億元和八十七.五億元結構債後,總共認列了十三億元的虧損,馬家與元京證這兩大股東應該各認多少?正是問題的關鍵。

「 元大被移送?誰會是下一個?」這個疑問,恐怕是今年七月以來,國內投信負責人心底最深沉的恐懼。

今年七月,因為結構債後續的處理過程出現疑似圖利自家投資公司的交易,元大投信被金管會移送檢調偵辦。

不單只是元大,據悉,和元大犯下類似錯誤的還有幾家投信公司,一併被金管會移送,霎時,投信業者人人自危。

兩年多前,結構債曾經在國內投信界引發「史上最大風暴」,威力之強,不輸眼前的次級房貸。業者私下估計,國內債券型基金最巔峰時期,規模高達二.二兆元,其中,至少有四千億元的結構債,按當時利率反轉後的折價比例損失計算,全國投信基金最少損失三百億元的基金淨值,這個數字,超過國內所有投信資本額的總和,全面性的贖回風險幾乎一觸即發。

為了安撫投資人的心,也穩定金融秩序,當時,金管會委員李賢源曾親口證實,要求所有業者都必須在民國九十四年底前全數處理完畢。

為了「緊盯」進度,每個禮拜三下午,以債券見長的李賢源親自坐鎮,與所有投信總經理開會,席間不准無故請假,每次開會投信總經理必須各自報告結構債的處理進度,這個「周會」足足進行了超過半年的時間,才讓警報暫時解除,「結構債風暴」看似順利平息。

疑問一:認列太多虧損
元京證被馬家占便宜?

當時為了在「大限」日前快速解決,據業者透露,大部分投信採取三種解決之道,一是大股東自己先把虧損的結構債買下來,例如這次的元大投信;另一是暫時先「掛」在外面,類似過去的養券行為,後續再攤回處理;另一則是兩家投信相互掩護,互相以成本價交叉買進,等於是把問題先遮掩住,再等待時間慢慢處理。

如今,元大投信爆發的結構債問題,主因是元大馬志玲先以自家控股的騰達投資公司,分別買下四十八億元和八十七.五億元結構債後,總共認列了十三億元的虧損,至於接下來十三億元虧損的「術後處理」,馬家與元京證這兩大股東應該各認多少?就是這次出問題的關鍵。

元京證當時持股元大投信二○.七%股權,按理應該認列十三億元虧損中的二成比率。而為了順利轉移這筆虧損,騰達勢必要與元京證進行多筆債券交易,並以略高於市價的價格轉給元京證,才能順利將騰達帳下的虧損,逐步轉給元京證。

根據金管會金檢結果顯示,元京證認列的虧損比重「超過」當下元京證在投信的二成持股,所以懷疑馬家投資公司把「太多」的虧損倒給元京證的小股東去承擔。

雙方爭執的關鍵點在民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元京證的債券部門出現一筆元京證以每單位九十八.一四五二元價格(面額一百元),出售給騰達公司共計八十七.五億元的結構債,讓元京證獲利五.一六億元。

不過這筆交易,卻未出現在金管會的金檢報告上,因此,金檢報告認定元京證認了「超過其在元大投信股權比例」的虧損比例。

根據馬志玲身邊人士透露,要證明這筆交易「確實存在」的證據,可以去查當月元京證的月報,如果沒有這筆交易,證券部門應該會出現巨額損失,然而,實際上並沒有發生。

但金管會進行檢查時,實在沒有理由遺漏一筆如此重要的關鍵,究竟孰是孰非,馬志玲有必要給元京證所有小股東與主管機關一個明確的交代。

疑問二:公債出現其中
「非結構債」交易所為何?

其次,在騰達公司與元京證之間多筆結構債交易中,意外出現好幾筆「公債」交易,也是讓金管會有所疑慮之處:為什麼結構債的交易轉讓,會出現「非結構債」的交易?再者,如何認定「非結構債」的標的交易,目的也是將應由元京證認列的虧損,逐步由騰達公司轉到元京證帳下?馬志玲也應該說清楚、講明白。

馬志玲身邊人士說,結構債的「術後處理」,對所有投信而言,都是全新的經驗,馬家當時也是兵荒馬亂,摸石頭過河,才會「出槌」;元京證發言人李雅彬表示:「元京證認列多少數字的虧損才是重點,至於用什麼標的交易去達成這個虧損數字,並不重要」;但金管會卻不這麼認為,質疑馬家投資公司沒有必要「無中生有」,另用公債進行交易。

疑問三:時機敏感
馬家不避嫌搞購併為哪樁?


此外,騰達開始將虧損轉給元京證的時點,是從民國九十五年九月開始,慢慢轉移;但就在這個敏感時點上,馬志玲竟然同步進行一項交易,由元京證向馬家投資公司等其他投信大股東,以每股五十七元的價格,買進元大投信六二.五%的股權,五十七元怎麼算?貴了還是便宜?很難有客觀標準。

但是馬志玲沒有避嫌,不待結構債徹底整理結束,再進行購併,硬是選在結構債爆發初期的敏感時刻,完成交易,對元京證小股東的權益,恐怕難有清楚的交代。

元大投信被移送,震驚投信界,尤其和元京證一樣,結構債爆發當時的投信股權,是由大老闆與其他大股東持有,並非由單一大股東,例如金控或證券百分之百持有的投信,都面對與元大一樣,龐大虧損不知如何「術後處理」、虧損不知如何分攤的棘手問題,除了元大外,還有寶來、國際、日盛、統一等,都必須嚴陣以對。

不過,元大出事之後,業界也普遍發出質疑,倘若還原當時現場,金管會為了壓制系統性風險發生,在沒有法令、沒有函令的前提下,僅以「口頭承諾」方式,就要求業者限期解決,不僅業者處理空間大受壓迫,如今還要回頭追究處理細節,確實令業者有如啞巴吃黃連。

主管機關執法不夠細膩


還有不願具名的業者說,今年以來很多家投信都遭到金檢,但當時要業者忍痛砍斷結構債的是證期局,如今金檢的是檢查局,兩個部門之間,究竟有無對結構債發生背景做充分溝通,關乎業者是否受到主管機關的合理待遇。

尤其九十四年底,全球利率走勢接近波段高點,結構債當下奮力一砍,如今看來,幾乎都砍在相對低點,業者痛得要命不說,當時如果有人採取「暫掛在外面」的敷衍作法,最近聯準會連續降息三碼,結構債價格又觸底反彈,反而賺回來,兩相來回之間,對業者其實未盡公平。

事實上,近幾年,台灣金融業經歷一次又一次風暴襲擊,先有卡債風暴,後有結構債風暴,如今,還身處次級房貸的暴風圈中,每一次風暴,都嚴格考驗主管機關與業者面對的勇氣。

卡債風暴等到「紙包不住火」之後,終於引爆,引爆威力之大,讓金融股股價整整低迷了二年還抬不起頭來;緊接著結構債風暴蠢蠢欲動,金管會委員李賢源確實勇於面對、勇於處理,卻只唱了半台好戲,沒有執行徹底,以致投信砍斷結構債之後的「術後處理」,手法千奇百怪,早是業內公開的祕密。

這一次,金管會選擇龍頭元大開鍘,不無向市場警告的味道,不容許處理手法有灰色地帶,業者只有誠實面對,坦然申報,才能安度這次風暴。

延伸閱讀

又有黑胡椒粉驗出蘇丹紅!優奇170公斤成品外流10縣市,緊急下架!胡椒粉為何會加蘇丹紅?

2024-04-28

寶林茶室案有新進度!是人為下毒?北市警局長曝重大發現「應該會破案」…偵查「相關嫌疑人」

2024-04-18

51勞動節「沒有」全國放假!軍公教+7大行業仍要上班…這天算國定假日嗎?出勤薪水怎麼算?

2024-04-19

寶林案首位重症出院「22天搶命實錄」!肝指數飆萬八、人黃到眼白不見險洗肝:這場劫難讓我學到4件事

2024-04-27

懸案?寶林食物中毒案最後27檢體「廚師住家全陰性」,為何王必勝說「在預料中」…4重症1人將換肝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