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生活內容自己排,因此也有了許多彈性時間,去圖書館借了一些書回來,把書桌清理出閱讀空間,我才發現自己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時間沒有靜靜坐在書桌前了,可想想在精神心靈充實上也沒有空著。
退休後,生活內容自己排,因此也有了許多彈性時間,去圖書館借了一些書回來,把書桌清理出閱讀空間,我才發現自己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時間沒有靜靜坐在書桌前了,可想想在精神心靈充實上也沒有空著。
這些年來一趟再一趟走進山巔水涯,和自然做朋友,從這些動植物朋友的互動中學習省思人與自然的關係,這也是一種閱讀吧!
我從荒野學習的閱讀方式不全然是用眼睛觀察,還學習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舌頭嚐,甚至用皮膚去感受季節的更迭,體會自然的脈動。我們在白天或黑夜裡,走進森林去進行探索,森林裡頭的生物包括甲蟲、蝴蝶、松鼠、青蛙、竹節蟲等,加上各種鳥雀,往往給我們帶來發現的驚喜;森林裡頭的風、溫度、溼氣,甚至是落在地面的樹葉花瓣,增加了許多探索樂趣。
自然觀察是一種閱讀,探索也是一種閱讀。
自然觀察加上書本的引導,可以增加很多閱讀的趣味,早期劉克襄、王家祥、杜虹…的自然寫作作品都是我所喜歡的。徐仁修老師的《不要跟我說再見‧台灣》、《思源埡口歲時記》《福爾摩沙野之頌》《荒野有情》更是我投身自然保育最重要的啟發。
近期看到吳明益的《迷蝶誌》和《蝶道》,因其長期浸淫於學院的薰陶又積極跋山涉水走進自然,讓我們更加安心於自然和文學的互動。他開啟了新的視野,展現對生物學、自然科學、人文關懷以及環境倫理的知識掌握,更讓我們看到領悟自然意志者、領受幽微天啟者的密碼編織。
由小魯出版社出版邱承宗老師執筆的《我們的森林》,讓我印象深刻,書裡頭沒有文字,卻透過畫面讓讀者對森林豐富的生態面貌可以有更多想像,美學的欣賞與自然觀察力在翻閱間悄然增長。
學學文創志業及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為推動改變社會力量,以綠色覺醒為主題,徵求綠色環保創意,舉辦「XUE XUE AWARDS學學獎」,獎勵對台灣生活文化具影響力之環保新提案。
這星期我參加學學獎評審,看到綠色媒體報導組有許多主流媒體都有專題報導參予,最令我振奮的是財經媒體商業周刊、遠見雜誌、天下雜誌…等也都有作品參予,比如說天下雜誌的傷心海岸---無魚無沙之島,探討12座台灣沙灘被謀殺以及「現撈魚」變冷凍貨台灣變身「無魚島」的議題;商業周刊則以台灣海岸浩劫議題報導入圍決選,這份報導對台東杉原海岸美麗灣事件有深入追蹤報導,突顯台灣海岸環境應該被更多的關注。
雖然我沒有看到今周刊參選作品,但我已經注意到今周刊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尤其是核能部份,更令我驚訝其投入的關心程度。
許多人對我以數學國中老師投入環境生態關懷的好奇,我總覺得不管從事何種行業的人,我們都同樣需要這片土地的生養,我們不主動去愛它,誰來愛?
我真的很樂於看到文創業和綠色覺醒的結合,對於媒體和出版界投入環境關懷也抱持著希望,我相信透過綠色閱讀,閱讀自然,必然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然的法則,進而找到人類可以永續生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