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文言白話爭議後,又當如何?

文言白話爭議後,又當如何?

廖玉蕙

教育

2017-09-12 07:43

教育政策必須照應最大公約數的學生,這是律則,不是寬容或墮落。

有位臉友 水中月在我臉書留言裡寫了一段話,我覺得很直指核心:

「孩子接受教育是為了更快速有效率的學習進入生活,了解建構自身的邏輯想法以及對世界的價值觀。

語言是言語交流的工具首重溝通,文言架構牽涉到的是人文美學需要經歷人生的深度才會有所感。

對文學有意圖時才會有抒寫的興致,文言不是不能教,是孩子對生活學習相關的一切會更感興趣,雖然對文學之美的學習可以讓孩子在經歷苦澀時學習抒發自我以豐潤的情感來表達呈現,但它確實較偏向個人情感藝術的表達,與現實生活學習間需相互衡量。」

所以,一般敏感的文學人特愛文言文,總覺得文言文真的很好,許之為精簡的經典 (其實其中也不乏渣滓糟粕) ,只要接近,就一定受惠;常常忘了考慮到性向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需求。

教育政策必須照應最大公約數的學生,這是律則,不是寬容或墮落。不能潔癖、執著地以「學生不懂得珍惜,以後他就會知道。」或「這是珍貴的遺產,教育不能刨根。」來做為立論的根基。

雖然文言、白話爭議看似落幕,但仍想為將來進一言:沒有人要刨根,只是減一點。人生不是只有過去,還有現在跟未來。活在當下,卻只肯擁抱過去,怎樣開拓未來?不必一逕「自」造恐怖,緊咬著所謂「刨根」。

就算再好、再營養的食物,吞不下去也是枉然。要讓多元思考進來:多元喜好、多元解讀、多元教學法,如今文言、白話比率既定(?)不必再抬槓,大家一起就各自專長努力。(作者為知名作家、教授)

延伸閱讀

黃仁勳加州理工畢典致詞》「所有痛苦都會讓人成長!」AI教父勉畢業生「以退為進」:找到自己的GPU變得更強

2024-06-15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成大歷史系分發沒人來、頂大中文系師批「台積電很過分」...念理工才擁高薪:文組在台北很難活下去

2024-06-16

入列「黃仁勳大學」,台成清交電機系幾乎滿招!這兩所私大理工科也破9成…月薪曝光「能比大學教授高」

202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