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開放民眾預報加入各單項協會,歷時三個月,於十二月二十日晚上九點截止,隔天體育署舉行盛大記者會,宣布報名人數破十七萬。然而,風光場面背後,卻可能是派系奧步盡出,甚至為求勝選不惜觸法,體育署若視而不見,改革恐怕將會白忙一場。
由於排協、跆拳道協會、籃協等尚未繳交章程,體育署宣布二十五個協會延後入會期限。但第一波報名截止,已證實本刊11月揭露的派系動員,果然在截止前瘋狂加碼,確保「協會派」在個人會員這一塊占有穩定多數。
手法一:會員暴增 掌握人頭票票入匭?
體育署十三日(截止前一週)公布,各協會共六萬兩千人加入,最後一週就增至十七萬,多了十一萬人,其中游泳協會與高爾夫協會都多了一萬人,足協、羽協、網協也增加七千多人,人數破千的協會從十個增加至二十一個。體育改革聯會調侃,若真有這種熱度,應該會像全民抓寶可夢一樣,「但你有看到街頭巷尾都在加入協會嗎?」
實際上,體育改革對一般民眾而言,相當遙遠,儘管媒體不斷披露許多協會惡待選手的實例,諸如羽球球后戴資穎的贊助商鞋款事件、王子維漏報名中國羽球公開賽等,但要催出民眾熱情、主動入會,仍有很大一段路要努力。
體改聯過去幾個月全台走透透,舉辦不下十場座談,單場最多也不過五十名聽眾參與,會後若有二十人回報已上網登記就算「高標」,這樣聚沙成塔的累積,與不知何方動員來的大批會員相比,只是零頭。
以排協為例,在旅外球員黃培閎宣告參選、錄影片號召下,單週也不過增加六百人,而排協最後一週竟暴增七千人,據指出,其中就包含五千名與其他協會交換的人頭會員。
手法二:人頭互換 體育署只能道德勸說?
人頭一事非空穴來風。體育署在截止後將預報名單送交各協會,進入審查階段,健美協會就指稱收到的三一一三筆名單中,有超過三千筆資料的通訊地址重複,體育署於也證實首批四十七個協會中,有五個協會的報名資料查出同一批申請者,填列同一通訊地址,確有異常。
網路上有民眾爆料,排協理事長號召企業員工加入,並承諾代交會費;台灣人壽員工也被要求簽署授權書,讓中國信託金控行政長高人傑代辦加入棒協。
知情人士指出,未來若協會僅以通訊地址聯繫,在會員本人不知情的狀況下,由他人代為繳費、投票,恐將涉及偽造文書、妨害投票與賄選。目前僅有協會與體育署能掌握名單,若協會本身就是動員的勢力,而體育署僅勸說「成立立場中立之選務小組」,那麼根本無須選舉,結果早可預料。
手法三:不送章程 遊戲規則隨協會操弄?
收到名單後率先發出繳費通知的協會是棒協,卻也點出另一荒謬之處:遊戲規則不先說清楚,會員看不到章程與權利義務,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協會可以各種方式架高門檻,妨礙民眾入會。
舉例來說,棒協會費原為入會費一千元、常規會員費三百元;但日前通知卻須繳納入會費兩千元及常年會費五百元,提高近一倍。而棒協現有一萬兩千多人報名,未來如何開會、選舉,資訊全都不透明,加上目前沒有人公開宣布參選,繳費成為會員後,如何改革、投票給誰,都是會員心中的疑慮,而繳費期限卻緊迫的訂在三十日中午十二點。
泳協則有不同玩法,將會費由原來的一千五百元降為兩百元,據悉也是為了降低為人頭繳交會費的成本,掌握極大票數。棒協與泳協都不會是個案,目前已有四十七個協會繳交章程並經體育署核可,但都未公開內容,還有二十幾個協會遲遲未繳交章程,採拖延戰術。
即使體改聯代表張祐銓受邀加入「特定體育團體組織輔導委員會」,也只看過部分協會章程,且極為少數,而委員會從十二月十三日最後一次開會後,已長達半個月沒有運作。
已繳交章程的協會,仍待體育署審查,只要體育署沒趕在繳費截止前審完,加上不算便宜的入會費用,實際完成報名程序的人數將會銳減。屆時體育署沾沾自喜,認為是民眾踴躍參與的十七萬網路報名,恐淪為泡沫。
體改聯指出,協會掌握繳費完成、新加入的會員人數後,就可用最低成本幫人頭會員繳費,以小幅度超越的人數優勢,左右選舉結果。
綜上所述,人頭名單、疑涉違法、操縱選舉,協會的種種佈局,體育署並非不知情。署長林德福聲明,體育署為釐清疑慮,保持公正,已主動將相關資料移送司法單位。
然而,時間非常急迫,體育署握有原始資料,本來就可以從源頭處理,加上掌管預算、資源,不該只是消極期待被改革對象自重自律。
已宣布參選選手理事的泳將唐聖捷坦言,過去一週心情起伏很大,但並未動過棄選念頭,因為「輸也要知道如何輸掉。」最早喊聲參選的黃培閎也隔海呼應「明知會輸也要打到最後。」顯現出不怯戰、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外界都在等著看體育署如何回應選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