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我們這一家】父母相繼自殺、靠毒癮麻痺自我 18歲的他因為「這個」改變生命

【我們這一家】父母相繼自殺、靠毒癮麻痺自我 18歲的他因為「這個」改變生命

廖元鈴

情感關係

2018-08-24 17:30

吸毒、叛逆是大家對阿凡(化名)的印象。自幼父母相處不和睦,10歲不到的阿凡,就經歷了父母親相繼自殺,只能輪流在不同親戚家居住、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一味「抗拒、不接受」對他來說是最佳防衛,但沒想到直到他變成了「小爸爸」,他的人生徹底的改變....

寄養生活就是「一路被打大」 染上毒品靠這樣拉回

 

對他而言,幸福美滿的家庭,恐怕只能是電視劇上出現的情節。在他牙牙學語的年紀,面對母親自殺;剛升上小學,父親久病厭世、自我了結生命,面對家庭關係分崩離析的阿凡,開始過起寄人籬下、被親戚輪流教養的生活。

 

叛逆期的阿凡,時常與長輩起衝突,寧願所有事情自己來、也不願意相信他人,開始翹課、到工地做粗工,靠搬鋼筋水泥的收入來養活自己。

 

直到某次工安意外,鋼條刺穿他的腹部,讓他身體狀況大不如前,在無法打工的情形下,只好跟著一群朋友到處閒晃、開始接觸到毒品,直到吸食毒品被警察盯上之後,阿凡才進入少年觀護所。看似已經近乎失控、無法拉回的阿凡,卻因為有一群社工們,即時讓阿凡的人生「懸崖勒馬」。從發生意外找相關的醫療資源、到進入少年觀護所的司法協助,以及協助後續戒除藥物濫用的資源,這群善牧基金會的社工就像家人一樣,不斷陪伴、關懷他,更成了他唯一的後盾。

 

意外當起小爸爸 才開始面對生命、扛責任

 

起初不願意相信他人、拒絕接受善意的阿凡,因為每逢遭遇困難,首要伸出援手的往往是這群社工,讓他開始相信人,並且願意尋求社工的意見與協助。然而最大的轉變,則是阿凡在20歲那年,意外開始當起了「小爸爸」,連自己都難以養活自已的他,卻做出讓大家都驚訝不已的決定— 開始做起早八晚八的機台作業員、每天長達12小時的工時,時常省錢、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就是為了要「養起一個家」。

 

之所以阿凡能有如此大的轉變,長期看著他長大的善牧基金會新北市區主任侯雯琪提到,從小面對破碎家庭的阿凡,仍對「家」有渴望,因此在面對自己的小孩,更強烈的希望自己能成為「好爸媽」。

 

阿凡也因為照顧孩子的關係,變得更頻繁與社工聯繫,詢問如何餵養小孩、幫小孩清潔,儘管與社工的關係可能早已因為「結案」而沒有必要關係來往,卻也因為長期和社工培養關係,社工們也相當熱心提供協助,讓阿凡一步步成為稱職的「好爸爸」。

 

缺乏對教養的想像 小爸媽多用過去「打罵」經驗來養育下一代

 

對於像是阿凡這種小爸爸來說,教養上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道要如何教養下一代,看到小孩哭鬧不乖,就是用打、罵的方式,侯雯琪表示,先前也是透過探訪才得知,很多年輕小爸媽,其實也不了解嬰兒的發育發展情形,像是4~6個月要轉換成餵食副食品,才得以協助小小孩的口腔發展與發育,而看見年輕爸媽困境的善牧基金會,主動提出方案,透過物資、早療與探訪,讓小爸媽可以安心教養孩子長大,同時也運用社區的力量,找尋社區內的志工媽媽,成為這群小爸媽的最佳「教養顧問」。

 

用生命改變生命 這些社工仍會無怨無悔投入「關懷」

 

平均一年經手高達近50~60個案的社工來說,或許原本還沒改變的這些青少年,連走在路上都不會被旁人正眼瞧見,但透過關懷與協助,這些青少年也開始出現了生命的轉變,甚至願意成為手心向下的人。侯雯琪說,能親自實踐「生命影響生命」的意義,是擔任「社工」最大的成就感與收穫。

 

而目前全台設有40處據點,並長期致力於受暴婦幼、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高風險青少年等婦幼族群服務的善牧基金會,也因許多退休軍公教長期捐款者終止小額捐款,讓他們開始出現捐款資金下降的情形,而善牧基金會也表示,未來會努力透過籌款,為這些需要被幫助的青少年們,伸出一雙最厚實與溫暖的手。

 

詳細訊息請見財團法人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網站:http://www.goodshepherd.org.tw/

 


▲善牧基金會也透過帶青少年騎鐵馬環島,探索台灣土地之美、同時訓練自身的體能與心性。(圖片提供/善牧基金會)

 

延伸閱讀

【我們這一家】母入獄、父不詳 七歲失親兒習慣偷竊有誰能救回?

2018-08-17

【生死兩分離】86歲母病逝 53歲老憨兒急找「媽媽在哪裡」

2018-08-09

【我們這一家】失散三十多年後重逢 憨母卻認不出親女兒

2018-08-03

小學生手繪80年代老台中人約會地圖,用導覽做公益!

2018-06-06

漢翔強化海外布局三箭 搶攻疫後航太爆發潮商機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