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 為何成為修復式司法推手

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 為何成為修復式司法推手

陳柏樺

焦點新聞

攝影:陳柏樺

2018-10-20 23:00

5年前,29歲涂姓女子遭呂姓前男友刺死,涂媽媽金鶯在兇手寄自監獄的信中,認識了呂男的成長背景,讀到了他的悔意,決定放下,呂男最後被判無期徒刑。金鶯如今成為「修復式司法」的陪伴員,用過來人的身份協助被害人家屬,20日一場座談會中,她分享心境轉折。

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舉行「修復式司法」座談會,邀請檢察官李駿逸、律師陳怡成、司法案件當事人暨志工金鶯出席;座談由台大法學院校友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律師陳玲玉主持,立委尤美女、法務部保護司長羅榮乾、高雄氣爆自救會會長陳冠榮等人也出席。

 

7次判死卻無罪確定

徐自強的話引陳玲玉深省

 

陳玲玉引言時以徐自強案為例,此案歷經21年訴訟、徐7度遭判死刑,最後才無罪確定,徐自強事後籲請檢察官起訴前多想幾秒鐘,一旦起訴,就算後來無罪,也已改變了當事人的一生。陳玲玉說此案讓她深省,法庭除了專注於「犯罪事實與法律條文」,能否看到「人心」?能否傾聽被告心聲?能否問問被害人的傷痛?

 

近年隨機殺人、分屍案頻傳,除了引發死刑存廢的激辯,也讓法務部2010年試辦、2012年擴及全國的「修復式司法」受到關注。所謂「修復式司法」是透過經專業訓練的「促進者」,如律師與社工,協助加害者、被害人及家屬對話,進而修復關係;關鍵角色包括啟動者(例如,檢察官)、促進者(例如,律師)及陪伴者。

 

由於外界常誤解「修復式司法」搭建溝通平台是和解的過程,認定會影響判決、量刑,因此社會上常有反對聲浪,認為加害者不值得原諒,必須嚴刑以對。

 

金鶯就曾在分享「放下」的心境後遭網友辱罵「白痴媽媽」,被批評「憑什麼代替女兒原諒對方」。金鶯說,許多人擔心加害者刑期不夠長,若重返社會恐又成危害,「與其擔心他們再犯,不如找個方法讓他們誠心悔悟,不會再犯。」金鶯道出成為「修復式司法」陪伴員以及少輔院、監獄志工的想法。

 

檢察官啟動修復式司法

醫療史上最慘火災終和解

 

現為苗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的李駿逸,服務於台南地檢署時曾承辦2012年新營醫院北門分院護理之家縱火案,此案造成13人身亡。偵辦之初,護理之家負責人謊稱服務員上班人數,企圖掩蓋真相,但李駿逸透過蛛絲馬跡,發覺護理之家風評與照顧狀況都不差,進而判斷家屬與機構人員之間的關係其實很良好。

 

李駿逸推論若循訴訟途徑,恐怕讓負責人手上的三間護理機構都開不下去,影響的家庭數目更廣;因此採「修復式司法」協調專業心理師協助,歷經9個月,讓罹難者家屬與負責人達成和解,被告以「緩起訴」偵結。

 

由於「修復式司法」著重放下對立、修復關係,陳怡成分享了她處理過的醫療糾紛,讓醫病最終互相諒解,甚至擁抱彼此,她進一步分析對立的來源是強悍的態度,而之所以強悍,是因為想掩飾「恐懼」,一層層拆解,就能探究當事人的內心,她認為此手法著重處理「關係」,因此也適用於親子、夫妻,甚至校園霸凌事件。

 

陳玲玉表示,審判能對被告論罪科刑,卻無法照顧加害者與被害人、家屬的心境,訴訟過程令人傷痕累累,難以平復。她在總結時特別點出,雖然到2016年8月為止申請「修復式司法」的1405件案件中,僅635件進入雙方對話的階段,也僅457件達成協議,但法務部調查發現,其中近7成被害人認為「正義已經實現」、9成加害人稱「會全力避免類似事情再發生」,顯示「修復式司法」或許能彌補審判制度的不足。

延伸閱讀

特赦後獲准再審,檢方卻提抗告 31年看盡司法荒謬大戲 蘇炳坤「無罪路」的最後一哩

2017-11-30

一.三六八坪的禁錮人生 七度被判死刑 從16年冤獄到原諒一切 徐自強給司法的一堂課

2017-08-31

失衡的正義 台灣司法危機

2016-06-23

兆豐金、合庫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向下攤平還是改買高股息ETF?存股達人2案例算給你聽

2024-03-08

台股傳奇交易員!巨人傑17歲進股市、本金只有1萬,31歲翻成交量5千億超級散戶:即使賠1元也要找出原因

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