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理財 etf 台股 殖利率 2024總統大選

「間諜門」疑雲未消 華為公關失策?

「間諜門」疑雲未消  華為公關失策?

王瑞婷

焦點新聞

達志

2019-01-29 15:02

在一般的中國家庭裡,以下情景是再尋常不過的生活:年輕人躺在沙發上滑著華為手機,想著等下用手機叫外賣要配什麼宮鬥劇;媽媽輕鬆按下小米掃地機器人的啟動鍵,想著等下上淘寶買衣服有多少優惠券;爸爸可能在某間配備電視的餐廳包廂應酬,用微信掃瞄餐桌上的QRCODE點菜,順便拿起華為手機充當遙控器轉台,和客戶邊笑邊罵中國足球隊的種種趣聞。

對大多數的中國人而言,中國製產品帶來的「智能生活」是方便、快捷且愉悅的。(試想在動輒零下數十度、路面結冰堆雪的寒冷北方,坐在溫暖的室內等待水餃、炸醬麵,甚至火鍋送上門)。但是,在地球的另一端,歐、美國家的嚴厲態度表達他們對中國製產品的認知:威脅,特別是對國家安全與個人隱私侵害的威脅。

 

2019年12月,加拿大政府拘捕孟晚舟(華為首席財務官、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加拿大聯邦政府的理由是「華為在匯豐銀行的幫助下,在伊朗轉移資金,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實際上,美國政府對華為的不信任感更多來自「資訊間諜」方面的擔憂。2019年1月8日,華為員工在波蘭被捕,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根據「紐約時報」對美國情報部門的採訪,聯邦調查局在調查華為時,越來越擔心華為是「代表中國政府工作」、華為可能「以電信設備監視美國公民」,他們建議「美國人不應該購買華為產品」。

 

「孟晚舟事件」說明中國企業在海外發展的挑戰不僅在經濟方面。歐美國家關注中國企業背後的國家資本背景,進而擔憂中國企業是中國政府影響力的延伸。只要「間諜門」的疑雲未消,華為就必須不斷進行說服與公關。例如,華為在英國成立測試中心,供英國官員檢查其產品;在德國,華為開始允許官員檢查其工程和代碼。

 

僅只有擔保產品的隱私安全是不夠的,「公關遊說」成為華為拓展海外業務的重點策略。為拓展澳洲的5G合約競標市場,從2010年到2018年,華為持續贊助澳洲政界人士海外旅行的費用,包括前往華為總部(位於深圳)的商務艙機票、酒店、國內旅行和餐飲等。同時,華為也試圖運用好萊塢的影響力,像是在2016年,華為就請來「超人」亨利卡維爾和「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拍攝廣告宣傳華為手機。

 

隨著企業投資環境伴隨著難以掌控的政治風險,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公關策略越趨靈活,最主要的4大策略包括:公關遊說、加入國際組織、贊助當地研究機構,以及與當地政要交流,以下是幾項近年中國企業在海外施加影響力的重要案例:

 

「華為」為鞏固在歐洲的「5G」市場,從2004年到2019年15年間,運用遊說、承諾就業與研究投資等方式,進行公關遊說。華為在歐洲14個國家設立23個研發機構,資助150多所大學,並在深圳總部招待來自歐洲的政府官員和商界領袖。
中興」為迴避美國國會的制裁案,2018年6月到8月間,花費近140萬美元雇用水星公共事務(Mercury Public Affairs)為其遊說。
阿里巴巴」為展現「制裁網路仿冒」的誠意,試圖加入「國際反仿冒組織」,爭取國際品牌的認同。阿里巴巴亦在華府進行公關活動,遊說對象包括美國貿易代表署的卸任官員、主管智慧財產權事務的白宮前官員,在2012年,阿里巴巴的遊說金額,從10萬美元增加到46萬1000美元。

 

儘管如此,中國企業未來在海外的發展恐怕還是荊棘遍布。可以想見,投資環境愈不利,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愈會繼續強化在歐洲、澳洲或潛在投資市場的遊說公關。但是,國際政治上的競爭與變化,仍高度左右華為的投資環境,與中國對立的陣營(美、加、澳、歐)都陸續加入「人質政治」的循環遊戲(你抓我、我抓你),意謂國家是這場牌局背後真正的操盤者。

 

邀請大明星來滑手機也許能成為一時的風尚,但中國政府能不能取信美國,解決貿易問題,才是華為擺脫「薛西弗斯之石」(Sisyphus)的關鍵。

 

在台灣社會熱烈辯論政府機關是否要禁用華為手機時,我們周邊已經默默分離成兩個世界:一個世界的人悠哉看著掃地機器人在客廳井然有序地轉來轉去,期待中國製產品帶來更多的便利與驚喜;另一世界的人在掃瞄身邊無所不在的QRCODE時不禁擔憂,早上與友人傳送的加密照片與訊息,是不是很多人都看得到。

 

註:在希臘神話中,薛西弗斯被諸神處罰,必須將石頭推到山頂,但石頭一到達山頂又會自動滾下。

 

(作者為財團法人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研究員、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

延伸閱讀

〈美國劍指華為〉詐欺、竊密風起雲湧 美向華為、孟晚舟起訴 23 項罪名

2019-01-29

便宜的最貴!為什麼禁止華為等中國製手機

2019-01-28

華為遭國際圍堵 任正非提「金門之役」: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

2019-01-20

封殺華為做白工? 任正非評論5G產業卻嚇壞民眾

2019-01-19

工研院、資策會禁華為手機 真能防止機密外洩嗎?

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