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311災後十周年 台日防災論壇跨國探討減災策略

311災後十周年  台日防災論壇跨國探討減災策略

今周刊編輯部

焦點新聞

主辦單位提供

2021-09-30 23:09

無論是面對震災或風災,台、日兩國都有相對豐富的經驗,而當兩國防災專家聚在一起,又會激盪出怎麼樣的火花?

9月30日,台日民間組織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TAEF)等,共同主辦「台日防災論壇」,席間,除了日方代表深入探討東日本大地震10年軌跡及省思,兩國專家也針對彼此防災經驗、科技應用等,進行深度交流。

論壇開始,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特別錄製祝賀短片,指出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當時日本救援隊迅速給予協助,台灣也在日本經歷311大地震給予支援,「這是我們的報恩」。他並指,台日同受地震、颱風影響,防災救援關鍵技術均有充分累積,期待論壇交流能達到雙贏效果。

 

而主辦方之一的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特別引用聯合國2021年8月出版的「亞太災害報告書」指出,因應目前多重及複合型災害,必須更活用大數據等尖端技術才能減輕系統性災害,台、日雙方可從過去經驗當中,互相交換防災科技的關鍵技術,除地震災害之外,甚至是對極端氣候變遷下的複合型災害,提供區域建構必要的防災系統。

 

防災,確實需要與時俱進,參與論壇的國士館大學防災‧救急救助綜合研究所客座教授小滝晃舉日本「防災進化史」為例,1959年伊勢灣颱風促成《災害應對法》立法;1995年阪神大地震,催生日本建立災後動員能量,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則喚起日本社會防災意識,開始為無法預料的大規模災害做準備。

 

當災難的風險「進化」到複合型,甚至是「無法預料規模」的樣態,又該如何面對?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防災政策研究會負責人武田文男,對此問題提出思考框架。

 

論壇中,武田文男以「東日本大地震10年軌跡」為題發表專題演說,而回顧這個近代最慘烈複合型災難的處理過程,他認為,在承平時期至少就有三個方向必須預先準備。

 

首先,「唯有及早準備相應的法律機制,才能在巨災來臨之時迅速因應;再者,唯有及早培訓對防災有熱情的人才,才能在關鍵時刻讓制度發揮作用;至於第三個方向,他強調,「為了加速防災、減災發展,需與防災先進國家,如台灣等進行更多合作、交流。」這句建議,再次凸顯了本場論壇的實質意義,而台日雙方專家也確實在論壇中,就兩國防災作法進行深度交流。

 

在台灣方面,國家災防科技中心主任秘書李維森特別強調「強化終端連結」的重要性,例如透過個人手機系統、社交網站軟體(如Line, App或FB)等, 能使官方的整合資訊更有效的擴散,並引導社會大眾採取正確行動。如這次新冠疫情,充分凸顯整合科技、資訊取得來因應複合型災難的重要性。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馬士元,則從實務指揮經驗出發,分享台灣緊急災防及救難體系行動綱領等,強調地方政府、防災相關單位平時準備,演習、教育的重要性;他強調,透過教育、演練,並且有效的互動、反饋,透過不斷循環修正,深化組織的緊急應變能力,將防災能力內化至各基層鄉鎮區域,全面提升國家對於自然災害的強韌性。

 

日本方面,日本氣象協會最高技術責任者、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防災政策研究會氣象防災委員長鈴木靖表示,災難損失可以概念化為自然災害(Hazard)、曝露(Exposure)、脆弱性(Vulnerability)三者交集,其中與「自然災害」有關的氣候問題雖然難以改變,但若強化防災氣象情報,仍可減輕「曝露」、「脆弱性」衝擊,進而達到減災效果,這需要各部會配合,並由下而上提升防災意識。

 

然而,要將防災氣象情報有效傳遞至「終端」,仍需要彌平專業與普羅大眾間鴻溝,因此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防災政策碩士班課程主任菅原賢特別提醒「視覺化」的重要性;他表示,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將災害進行視覺化處理,才能讓政府機關與一般民眾對防災資訊、防災指引有清楚共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顧整場論壇討論,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楊昊總結指出,整場討論蘊含著三個關鍵字;「強韌性」、「合作與協調」、「分享」;他強調,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自2018年成立以來,不只以「智庫(Think Tank)」身份提供政策建議,更是以執行單位(Do Tank)的自我定位,與各東南亞各相關機構彼此連結、推動重要議題,盼透過各界腦力激盪,跨越政府界線,結合產業及社區,共同討論出跨國、跨區域的最佳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

台東池上6.8強震!這群人憶23年前那晚的102秒…來看台灣「10大強震」多恐怖

2022-09-19

地震來襲躲哪最好?專家:躲這地點「保命機率高」

2022-09-17

921地震二十周年/災難和淚水都會過去...屋垮了、錢沒了,卻教會他們一家八口的事

2019-09-19

她49歲「被退休」後吐實話:以前在金融業就不買高股息!跟89歲老教授學「超簡單投資法」,贏過90%投資人

2024-08-14

45歲零存款,如何存到1400萬退休金?她49歲「被退休」理財懺悔:給投資晚鳥的4個建議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