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2歲童染疫死亡省思》確診數一下炸開、衛生局電話接到哭 從1天百例、千例到萬例…政府準備好了嗎?

2歲童染疫死亡省思》確診數一下炸開、衛生局電話接到哭 從1天百例、千例到萬例…政府準備好了嗎?
台灣確診數每天呈高速成長,中央和各縣市政府準備好了嗎?

郭淑敏

焦點新聞

shutterstock

2022-04-21 11:26

去年5月台灣三級警戒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與歐美慘不忍賭的疫情相比,台灣那時被外媒形容為「世外桃源」,猶如是在一片沙漠中生出的綠洲,只是防疫模範生過度自滿,最終仍被無情的病毒攻陷。

時隔1年,台灣再度籠罩在病毒威脅中,這一次面對Omicron的輕症化,台灣不提升警戒,不自主性封城,取而代之的是「新台灣模式」,「重症求清零、輕症可控管」,目的就是希望經濟與防疫並行,人民能回歸正常生活。

 

未來3個月內,台灣染疫人數將破百萬

 

但是當確診數不斷飆升,甚至高過去年校正回歸數字,且衛福部長陳時中已預估,4月底單日會上萬例,也就是說未來3個月內,台灣染疫人數有可能破百萬,這樣的數字,過去對人民而言是天方夜譚,如今全到眼前來,在驚恐之餘,政府是否應該自問,做好與病毒和平共存的準備了嗎?而這個政府不光是中央政府,還包括縣市政府。

 

台灣不可能自外於全世界的疫情,所以確診數暴增是意料中的事,但是從中央到地方,沒有人去評估過一天上千例、上萬例,會是怎樣的景象?所以很多應對措施還停留在1天可能只有數十例或百例的想法,這樣的思維就會造成反應慢半拍。

 

以新北二歲童不幸染疫死亡為例,從男童家人打電話向新北衛生局、1922、119求救開始,整個送醫過程大約2小時,初始陳時中認為因為新北確診個案多,電話接不完,所以整體時間都還在合理範圍並無延誤。等到男童死亡,陳時中才改口說要檢討行政效率。

 

確診居家照護指引,北市反應慢半拍

 

行政效率為什麼差?因為確診人數一下子炸開了,新北衛生局人員電話多到都要哭了,但侯友宜昨說,新北單日確診今會爆千例,這下鐵定人仰馬翻,但我們沒有看到中央與地方如何應變,因為這不會是新北才有的問題。

 

再拿居家照護來檢視。指揮中心4月8日公布確診者居家照護指引,當時新北市侯友宜便搶先表明新北要開始規劃了,反觀台北市長柯文哲在4月11日北市確診破百例時,被問到是否跟進新北時,他說北市優先選擇還是加強版防疫旅館,而且防疫旅館有醫護,比居家照護安全。柯認為北市防疫旅館數量夠,不需要再另外成立一個新的制度。

 

柯文哲曾說他最懂防疫,也是最科學的人,之前他就一再強調疫情不容樂觀,確診個案一定會爆大量,既然如此,為何他會認為單靠防疫旅館就可以應付呢?最後北市也因為個案數不斷攀高,被逼得於4月18日先在信義區試辦,可能是太匆促了,很多里長都未被告知,而這個時間點距離新北市開辦,整整晚了一周。

 

中央誤判情勢,補破網要求各縣市1周建置完成

 

也許柯文哲自恃智商高,別人沒有他聰明,但勤能補拙,總勝過聰明反被聰明誤。奉勸柯市長把他跟陳時中答嘴鼓的時間省下來,也許能做更多事。

 

不過中央起初沒有強制各縣市建立居家照護制度,也是誤判疫情進展,那時陳時中以為4月底才會上千例,誰知4月底竟是要達萬例了,只能趕快補破網,要求各縣市一週內建置完成。

 

由於確診人數實在太多,各縣市已不再追感染源,只做簡單疫調,新北市率先不公布確診者足跡,因為走到哪裡都是高風險區,昨北市也跟進。不溯源、不公布足跡,這是縣市政府的選擇,但高雄市政府不如是想,陳其邁要求高市衛生局努力追出感染源,每次記者會都盡可能清楚交待個案染疫來源,所以不明感染源並不多。

 

高雄市是唯一還在做溯源疫調的縣市

 

陳時中說,高雄市應該是全國唯一還在做溯源疫調的縣市,公衛出身的陳其邁自有一套見解。他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分析,現在全台各縣市的感染曲線一定全都向上,但某些縣市曲線斜率很大,高雄則沒那麼明顯,其憑藉的方法就是精準疫調、匡列、隔離。不過Omicron亞型BA.2傳播速度快,陳其邁的疫調必須跑贏它,當然就要投下大批人力物力,但若能壓平曲線,不讓它陡升,也許值得其他確診數沒有破百的縣市參考。

 

經過這半個多月來的震撼教育,民眾其實還不太能適應疫情如此大的翻轉,何況一旦染疫人數指數型成長,重症與死亡率就會跟著增加,所以政府該有一些不一樣的思考,那就是想跟病毒和平共存,就不能假裝病毒不存在,也就是說有後者,才會有前者的可能。

 

所以要學習與病毒共存,還是應該維持某些公衛手段,該限制還是要限制;至於民眾,也要忍受一些讓人感到不便的公衛措施,例如打滿三劑才能上健身房、參加旅行團等,也莫怪政府宣布倉促,因為防疫就是在與病毒賽跑,跑輸了,連和平共處的機會都沒了。

 

延伸閱讀

2歲男童條款深夜出爐,生命危急別等救護車!緊急就醫可自行步行開車到醫院 陳時中:會加強行政效率

2022-04-20

跑遍藥局買不到快篩劑 說好的口服藥在哪裡? 當疫情像雲霄飛車…別重演當年口罩惡夢

2022-04-18

新冠疫情沒完沒了,我們還能期待群體免疫?當年戰勝麻疹經驗帶來這3個啟示

2022-04-18

中鋼持有10餘年、0056漲多想賣… 先問自己3個問題,學會斷捨離持股賺更多!

2024-02-16

地震症候群怎麼辦?沒餘震也感覺老在晃!頭暈、耳鳴、失眠…10症狀嚴重到「發生5問題」須就醫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