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升息 006208 美元

劉泰英嘆:人類大概瘋了!破壞生態釀出「3大敵人」 若不覺醒50年後恐難在地球上生存

劉泰英嘆:人類大概瘋了!破壞生態釀出「3大敵人」 若不覺醒50年後恐難在地球上生存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

林信男

焦點新聞

記者林信男攝影、國發會提供

2022-06-27 15:00

面對氣候變遷造成的威脅,淨零碳排已成為近年來,各界高度關注的議題;對此,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直言,「人類大概瘋了!」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人類卻不斷破壞自然生態,如果再不覺醒,「大概50年後,人類就很難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

劉泰英本月出席「國韜環保教育基金會成立大會暨碳中和國際論壇」,並於致詞時強調,氣候變遷、淨零碳排,都是非常嚴肅的問題。他脫稿演出說道,「我常常想,我們人類大概瘋了!繼續迫害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我為什麼說人類『瘋了』?因為人類不但沒有共同去因應(氣候變遷問題),還把資源用於戰爭、各國之間的軍備競賽。」劉泰英稱,如果全球願意把軍備相關經費,用於環境保護,就有機會解決氣候變遷造成的問題,但戰爭和軍備競賽等戲碼,仍持續上演。

 

地球環境、新冠肺炎、貧窮飢荒 正在威脅人類生存

 

劉泰英認為,以上情況已導致人類面臨「3大敵人」威脅。

 

頭號大敵,就是當前的地球環境。劉泰英示警,氣候變遷使全球各地天災頻傳,如果再不覺醒,「人類大概50年後,就很難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了。當然,50年後,我已經Bye Bye走了,但我會想到,我的子孫將來怎麼存活下去。」

 

劉泰英口中的2號敵人,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3號敵人,則是貧窮與飢荒。他強調,北韓和非洲,都有成千上萬的人餓死,「北韓卻還在試射飛彈,這(指貧窮與飢荒)和氣候變遷、戰爭,都有關係。」

 

身為佛教徒的劉泰英,以文殊、觀世音、地藏王、普賢等4大菩薩,分別代表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和大行為例指出,期許台灣的政治人物,能具備前述4項條件,「有大智慧,還要有大慈悲,如果有智慧,卻沒有慈悲心,就變成魔王,現在我們的政治魔王太多了。」

 

除了慈悲和智慧之外,劉泰英也呼籲,政治人物應發大願且有所行動,「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多久了?做了什麼?講完就算了,我們的政治人物,大部分也是這樣,講完就算了!但要大行,真正去做啊!」

 

語畢,劉泰英笑稱,他把原本準備的講稿「省下來了」,致詞內容,都是希望和現場聽眾分享的感想。

 

▲以2005年為基準觀察,長期來看,台灣的經濟成長和溫室氣體排放,已出現脫鉤現象。(圖:國發會提供)

 

科研發展、法治基礎 是台灣淨零轉型成功關鍵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當天也出席論壇,並以「國家淨零碳排的發展趨勢」為題,發表專題演說。他表示,全球有超過130個國家,響應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淨零轉型也是台灣的目標,我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參考他國經驗,擬出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已於今年3月30日公布。」

 

若以2005年為基礎,台灣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為2.5至2.6億噸左右,但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仍持續增加,「可以說,GDP的成長和溫室氣體排放,有點脫鉤了。」龔明鑫說。

 

但龔明鑫不諱言,從上述情形來看,尚不足以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所以台灣必須更努力,讓溫室氣體排放量往下走,且GDP持續增加。

 

「接下來,有兩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一是科研發展,另一是法治基礎建立,唯有把這兩件事做好,淨零轉型才會成功。」龔明鑫解釋,想靠既有科學技術,達成2050年淨零碳排,是不可能的,「所以科研發展,是重中之重,對台灣來講,很多技術現在就要急起直追,例如,氫能發展可能很快就要有相關戰略。」

 

法治基礎方面,龔明鑫以碳定價為例指出,「碳定價需要法源基礎,在《氣候變遷因應法》已送入立法院的情況下,只要立法院給我們法源基礎,就可針對碳費制定,進行設計。」

 

龔明鑫也強調,「如果從現在開始,進行推廣、宣導,淨零生活就可望和垃圾分類一樣,逐漸成為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廢牡蠣殼、蛋殼只能堆成垃圾山?這技術讓它們變拖鞋、鈣片原料,連海底撈懶人火鍋都用得上!

延伸閱讀

台股跌到讓投資人臉都綠了…何時見底、金融股可接嗎?存股族得注意3件事

2022-07-04

Fed升息3碼、台灣升半碼 吳東亮:代表央行很小心,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

2022-06-21

廢牡蠣殼、蛋殼只能堆成垃圾山?這技術讓它們變拖鞋、鈣片原料,連海底撈懶人火鍋都用得上!

2022-04-15

影/枯等18秒沒車要讓...她快走完斑馬線被撞飛 不讓行人「罰款加重」、釀死傷最高罰10倍!最快7月上路

2023-06-07

房貸簽下去,一輩子淪社畜?他28歲炒股年賺2千萬真心勸:千萬別在該放手一搏的年紀買房

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