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高盛證券「台灣金融整合策略」曝光 P.28

高盛證券「台灣金融整合策略」曝光 P.28

今年七月,高盛證券( Goldman Sachs )的高層主管親赴台北,向行政院長蕭萬長、副院長劉兆玄以及財政部長邱正雄等決策官員,提出一份「台灣金融整合策略」報告,報告明確指出,台灣的本國銀行必須進行重組( Restructuring)、整合( Consolidating ),重新整合成一個由二至三家超級銀行(Megabanks )帶頭,兼具效率、獲利能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

值得《今周刊》讀者特別注意的是,高盛證券的報告裡面特別強調,國內的銀行在資訊系統(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的投資金額,遠遠低於國際各主要銀行的水準,這使得人力成本、分行平均存款金額以及平均獲利率都遠低於國際水準,與任何工業國家相比,國內銀行的資訊系統投資金額,都只有別人的四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因此高盛還建議國內的銀行應該增加 IT 系統的投資,及早跨入網路電子銀行的業務。

除此之外,高盛也強調國外的商業銀行已經大量採用「業務外包」(outsourcing )的策略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報告指出,國際主要銀行已經將一半以上的後台作業外包,這方面國內的銀行也遠遠落後國際水準。

報告非常明確指出,台灣的金融體系雖然在亞洲國家當中算是相當良好的,但是過於氾濫的銀行家數、不夠「集中」的銀行體系、偏低的手續費收入以及過度依賴高成本定期存款的結果,使得台灣的銀行體系,與其他國家的銀行相比起來,具有銀行氾濫( overbanked )、破碎( fragmented )以及獲利率太低(low profitability )等問題。


銀行氾濫、破碎、獲利率太低

高盛證券指出,本土銀行體系的問題極為明確。例如在劇烈競爭的環境下,本土銀行對於高成本定期存款的依賴度極高,有高達七○%的資金來自於高成本的定期存款,另外一六%是與定存利率相去不遠的活期儲蓄存款,只有三%來自支票存款,七%來自活期存款,剩下的四%是外幣存款。定期以及活儲存款比重八六%,使得銀行的資金成本極為沈重。

另外,過度競爭也使得銀行無法達到經濟規模,目前平均每家分行吸收存款金只有七千萬美元(新台幣二十二億元),比起美國國內各銀行分行平均吸收三.七三億美元,我國平均每家分行吸收的存款,還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

另外,一個必須正視的隱憂是,本國銀行的獲利能力正在大幅下降,在一九九○年,新銀行剛剛要開放的時候,銀行的淨值報酬率( ROE )曾經一度高達三五%,以後逐年下降,兩年之後一下子跌到剩下一三%。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發生,銀行的淨值報酬率更跌破一○%大關。獲利能力的大幅下降,顯示國內銀行缺乏擴充能力的隱憂。

這些問題浮現之下,國內銀行的整合、合併已經勢在必行,政府應該對於勢必會發生的事情,做出明確的政策,除了宣示方向之外,還必須要把法令的障礙排除,引導國內銀行體系朝向高效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萬眾矚目的「超級綜合銀行」

根據高盛證券的建議,一個理想的台灣金融中心,包括四種不同形態的金融機構,第一層是由台灣銀行合併其他商業銀行,以及大型商業銀行彼此合併之後,形成二至三家「綜合性的超級銀行」,這幾家綜合銀行具有無遠弗屆的國內金融網路,而且能夠將觸角延伸至亞太地區,甚至藉著與其他跨國銀行策略聯盟的方式,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要角。

這個萬眾矚目的「超級綜合銀行」,高盛一口氣提出五種合併的可能,包括一、台灣銀行合併第一、華南、彰化三家大銀行,如此將可產生亞洲第四大、總資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的超大型銀行,同時具有堅強的資產品質,以及無可比擬的國內外網路。缺點是四家銀行業務重疊太厲害,因為合併所減少的成本,很快會因為系統整合的投資,反而使得成本上升。

如果這個方法太過劇烈,也可採取台灣銀行合併華南銀行,或是合併土地銀行等方案,也可以嘗試將三商銀當中的一家,與中國商銀合併。這些組合而成的銀行資產規模較小,但是阻力也會減少很多,是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案。


「華銀」與「中信銀」合併最值得期待!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高盛建議的方案當中,有「三商銀與主要民營銀行合併」的建議,例如華南銀行與中國信託合併,第一銀行合併上海商業銀行等。這個案指出,如果把華南銀行強勢的企業貸款與國際業務,與中國信託超強的消費金融業務結合,將可以產生巨大的成效,將會形成最具有先進金融技術的銀行。在高盛的報告裡面,給「華南」與「中信銀」合併評為最高分。

在超大型綜合銀行之外,還有幾家「利基競爭者」( Nich Players ),這些是中小型的銀行,卻在某些業務上發展出獨特的技術,而且具有相當的國際競爭力,能夠在金融市場國際化的大環境中,穩穩掌握利基市場。

此外,現有的「工業銀行」體系,則應該維持一家體質超強的投資銀行,這家銀行應該具有充分多角化的投資組合、高品質的管理團隊,以及快速有效率的決策系統。

另外, 在加入 WTO 開放市場的大環境下,應該容許跨國銀行進入國內的金融市場,讓跨國銀行與本國銀行結合成幾個具有高度活動力的金融集團,一方面與本土型的超級銀行競爭,另一方面也藉著他們不斷引進新的金融技術,訓練尖端金融人才,讓台灣與國際金融市場全面接軌。


六大主要達成的目標

要完成這樣的新架構,高盛證券建議政府建立六個主要的目標,其中有:

目標一:強化現有的金融基礎,以成為重要的區域金融中心為目標:在亞洲其國家還在重建經濟的時候,台灣以良好的金融體質,繼續堅定朝向金融中心的既定方向前進。

有趣的是,雖然許多人認為台灣的本土銀行規模太小,事實上,台灣的銀行在亞洲(不包括日本)前三十大排行榜上,已經具有相當代表性的地位。例如淨值高達五十三億美元的台灣銀行,在亞洲排名第七,僅次於匯豐銀行、澳洲國家銀、澳洲西太平洋銀行、以及三家中國大陸的國家銀行。另外土地銀行、合作金庫、以及第一、華南、彰化三家商業銀行,分別排名亞洲第二十至二十八名,在亞洲前三十大銀行裡面,台灣有六家上榜。因此,在這個雄厚的基礎上,台灣的銀行業其實具有相當不錯的國際化實力。

目標二:重整、購併現有過於擁擠的金融體系:以建立具有亞洲區域、甚至國際競爭力的超大銀行為目標。主要正如前文所說,在國內幾個大型銀行裡面,設法促成合併成幾個大型的銀行集團。


加速問題金融機構「清算重整」的腳步

目標三:重整中小型銀行體系:台灣最大的問題,來自於中小型的區域銀行,因此,對於問題金融機構的「大規模清算」勢在必行,在此建議政府採取「積極性介入合併」,以減少惡意掏空的機會,降低地方金融機構對於金融體系的負面衝擊。

目標四:公有金融機構的民營化:包括加速修法、輔導上市的腳步,讓大型的公營金融機構能夠民營化,將金融決策團隊現代化,與國際金融市場的運作模式接軌。

目標五:引進國際金融市場的制度:減少政府的主導性,將能使得金融機構能夠更快速的引進國際化的策略,同時降低跨國銀行參與台灣金融市場的門檻,讓外國銀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則可加速引進先進的金融技術,並且加速訓練具有國際視野的尖端金融人才。

目標六:深化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深化是達成國際金融中心必備的條件,這包括提供中小企業更多融資管道,以及超大型基礎建設工程集資的功能。

高盛證券在這份報告當中,也相當「盡責」地對政府提出幾個建議,包括政府必須逐漸從「政府主導」的銀行活動當中抽離,導引銀行體系朝向更為「市場主導」的方向,因為如此才能夠使得國內的資金獲得更為有效的運用。


大銀行應該強化體質 不宜扮演「救火隊」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財政部與金融局,積極「遊說」大型銀行併購有問題的中小型地方金融機構,不過,高盛建議財政部對於體質良好的大型銀行,應該鼓勵體質良好的銀行合併,而不是要好的銀行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對於問題金機構,則應該加快清算、合併的速度,不過,加速問題金融機構合併的過程,也應該避免「全面性的清算」的情況發生。

行政院長蕭萬長曾經在立法院表示:「推動銀行合併,是政府既定的政策」,高盛證券為蕭萬長、邱正雄簡報「台灣金融整合策略」報告,以及持續不斷出現關於銀行合併的消息,顯示蕭內閣也正一步一步在掃除銀行合併的障礙,不論是大型銀行彼此合併、中小型地區金融機構的清理整合、外商銀行入主本國銀行,都是必然會發生、無可避免的事實。

過度擁擠的台灣銀行體系,能否再現活力,未來的一年將是最關鍵的時刻!

延伸閱讀

京元電退出中國半導體封測業!全數出脫蘇州事業股份 投資台灣加碼至122億元

2024-04-26

中國新能源車嚴重「內卷」,比亞迪賣贏特斯拉後、瞄準歐洲、東南亞攻擊!殺戮戰場誰能全身而退?

2024-01-05

重大訊息待公布,京元電明日停牌…受惠 AI 晶片需求熱絡,第一季營收逾82億元

2024-04-25

牛仔褲市場其實沒變小!昔日「紡織股優等生」年興為何走到關廠無言結局?3大致命失算「賣1件賠1件」

2023-11-29

印度商工部次長率團訪台:投資印度比中國更安全 向台灣半導體業、紡織業招手

202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