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辜成允的和信電訊整合大計 P.46

辜成允的和信電訊整合大計 P.46

「辜家在電訊事業上踢到一個大鐵板」。八十六年十月,當電信總局宣布民營大哥大得標廠商時,政商實力雄厚的和信辜家大出意外地只拿到一張北區執照,不僅不如拿到全區執照的太電孫家和遠傳徐家,連東帝士陳由豪都拿到中南區執照,一張「小小」的北區執照,和信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電訊市場出人頭地?

雖然是全台灣第一家營運的民營大哥大,不過在八十六年十月十日那一天,行政院長蕭萬長撥出第一通○九三八字頭的行動電話,並傳送出「行動內閣領航行動通訊」的中文訊息功能後,和信電訊在民營大哥大市場上的評價,便有如蕭萬長接掌閣揆一樣的「開高走低」。行動內閣變成災難內閣,和信電訊也是飽受責難,○九三八打不出去,收不到,爛到極點。

二年虧損十五億

八十七年正式營運後,和信電訊試圖藉著廣告扭轉消費者對○九三八的不佳印象,酋長篇廣告雖然創意十足,但使用者還是認為酋長拿的那支手機是「特製的」,○九三八收訊不可能那麼好;接著更由工程副總陳藝生親自擔綱演出,以微細胞基地台對抗台灣大哥大的陳經理,結果和信還是落敗,在收訊品質不佳下,微細胞基地台變成癌細胞基地台,客戶數拓展不開,注定非虧錢不可。結算下來,八十六年稅前虧損四.五億元,八十七年虧損九.六億元。

由於收訊品質不佳,營運不理想,辜成允在八十七年五月當機立斷更換總經理,原總經理張佑邦升任副董事長,總經理一職則由從台灣大哥大跳槽而來的「港」邱明德擔任,搞業務出身的邱明德以衝業績為主要目標,不顧市場爭議,率先推出預付卡,成功打響和信電訊招牌,客戶數直衝而上。

預付卡雖然帶來眾多客戶數,但由於使用者「收的多,打的少」,和信電訊的實際營業額其實並沒有隨著客戶的成長而增加,甚至目前為止,在和信所擁有的一百七十四萬客戶數中(和信一百六十萬,東榮十四萬),預付卡仍不在少數,這也正是和信獲利率遠低於台灣大哥大和遠傳的原因。

從八十六年十月成立至今,和信在電訊市場上是「成也預付卡,敗也預付卡」。因為預付卡讓和信電訊在總體市場上扳回一城,不過也正因為預付卡這種低話量的客戶過多,讓和信每位客戶的每月平均通話費才五百元,只有台灣大哥大的二分之一,甚至日前和信將旗下一○%股權售給香港水泥時,每股價格只有四十元,每名客戶收購價一千一百美元,與和信自己在八十七年底收購東榮電信時的每名客戶數相比,更是低了三成半。由此可見,預付卡是和信獲利無法大步向前的最大障礙之一。

成也預付卡敗也預付卡

過去二年,和信電訊雖然在業績表現上不如台灣大哥大和遠傳,但卻始終以「趨勢領導者」自居。由於開台初期的通訊設備是由美國朗訊公司提供,在收訊品質不佳下,八十七年初就立刻更換台南、高雄兩大都會區的基地台設備,以諾基亞取代朗訊。去年十二月中旬再加碼以二億五千萬美元引進GPRS(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系統,搭配和信超媒體,建構一個由有線與無線共同組成的完整網路,網路內容則由GIGA超媒體提供。

在所有民營大哥大中,和信電訊一直相信自己對大哥大功能的提升以及對消費者的教育貢獻遠高於台灣大哥大與遠傳。邱明德一再強調,系統業者提供的附加價值,雖然不是每位客戶隨時都用得上,但這卻是基本配備,就好像五星級飯店的設施一樣,要讓客人需要時就有得用,而不是認為客人可能用不上就不做,這點是和信自己最引以為傲的地方。

事實上,和信能夠擠進民營大哥大「A級團隊」,關鍵因素還是在於辜成允前前後後花了八七.五億元分別收購東帝士集團和香港第一太平及印尼富商林紹良所持有的東榮電信八二%股權,讓和信電訊變成真正的全區業者。尤其在八十七年底以每股二七.五元收購東帝士集團所持有的五九%東榮電信股權一案,不但讓陳由豪的財務危機得以紓解,也讓和信電訊蓄積再攻山頭的能量,算是一個「助人自助」的不錯收購案。

辜成允以六四.九億元概括承受東榮電信四百五十名員工後,積極將兩家企業文化截然不同的公司融為一體,一年以來,辜成允在合併和信與東榮上的績效,頗獲得東榮員工的讚賞。

超過一百名東榮員工離職

東榮四百五十名員工在放完八十八年元旦假期後就全部移到和信大樓上班,一年下來辜成允並沒有主動資遣任何一位東榮員工,去年尾牙時,辜成允還刻意將和信與東榮二個公司的餐宴一齊舉辦,希望所有員工在酒精刺激下能夠「一人喝一半,感情較沒散」。至於年終獎金,東榮依東帝士先前辦法發二個月,和信除了二個月外,再加發一.五至二個月的業績獎金。

年終獎金差人家二個月,對剛被併入和信的東榮員工來說,心頭滋味當然不好受。不過辜成允倒是懂得安撫人心,對東榮主管的薪資不予調整,反而是基層員的薪水調高不少,讓東榮員工能夠安心在和信上班,另外一個目的則是在告訴和信員工,「齊頭式平等」將慢慢來臨。

除了調高東榮基層員工的薪水外,辜成允接收東榮後也隨即裁撤原來東榮的南部客戶服務中心,員工全部調往台北,公司則補助二分之一的房租津貼,每個月再提供一次免費來回機票,讓員工能夠回南部和家人團聚,不過許多東榮中南部員工,還是不願意南來北往奔波工作,一年下來已經有超過一百人離職。

對於被併入和信,有不少東榮員工私下笑稱像是「窮人家的孩子被豪門大戶認養」,不但「硬體」不同,連「軟體」都要改造。和信與東帝士,畢竟是二家企業文化完全不同的事業,不過真要比起來,和信在整體政商實力上肯定高出東帝士,也因為背景不同,出身不同,東榮員工來到和信第一步要改造的「軟體」就是英文,連原來在東榮客戶服務中心接電話的小姐都要加強英文,以防備老外打電話來抱怨大哥大塞機時,二個人不會雞同鴨講。


林玉群、李浩正單飛

東榮基層員工改造英文「軟體」,東榮主管則是被安排接受超過一個月以上的何統御領導的專業課程,在職稱上辜成允也並沒有將東榮主管降級,而是直接併入和信體制,不過由於和信體制原來就比東榮大,因此即使一位東榮的經理來到和信還是叫經理,但是和信一個部門的最高主管都叫副總,喊經理的就有三、四位,對原來在東榮當經理的人來說,這個經理也就變得比較不值錢。

最重要的是,過去一年東榮所有主管的職務加給全部取消,一直到今年一月一日,東榮電信消失後,原東榮主管的職務加給才開始發放。至於留下來的三百多位東榮員工,今年一月也都享受到平均六%的考績評比調薪。

在薪資發放上,原東榮電信是每月六日領上個月薪水,採取「先做事,後領錢」制度,但和信卻是「先發錢,後幹活」,每月十日就發這個月的薪水。於是,在八十七年的一月十日,原東榮員工前四天,也就是一月六日才剛領過東帝士發的薪水,隔四天又領和信發的薪水,突如其來的「雙餉」讓東榮員工多了個「意外驚喜」。

不過在東榮被併入和信時,有二位東榮電信的高級主管並沒有和員工同進退,一位是原東榮總裁林玉群,一位是原總經理李浩正。在陳由豪將股權賣給辜成允記者會上,林玉群已經感覺面臨「失業危機」,因為以和信體制,林玉群這個總裁絕對不可能「平調」,最多是擔任董事長辜成允的特別助理,李浩正則擔任總經理邱明德的特別助理。

合併一年後轉虧為盈

不過後來林玉群並沒有到和信上班,反而到台灣大哥大擔任副總經理,至於李浩正雖然做過一段時間的總經理特助,後期並負責和信投資固網窗口與遠傳協商,但在和信降低固網投資比率至三%後,李浩正也辭去和信工作,正式加入遠傳新世紀資通固網公司。

雖然沒有與東榮員工同進退,不過林玉群在離開東榮之前,仍然代替所有員工向陳由豪爭取當初答應在出售股權後將給員工的回饋承諾,結果陳由豪並沒有履行諾言,東榮員工只能將全部的希望寄託在辜成允身上。

經過一年的合併,去年十一月,和信達成一六○萬客戶數業績目標,不論和信或東榮員工全部都領到加發的一個月業績獎金,至於今年的年終獎金,早在一月十日就已經加發二個月匯入員工帳戶,剩下的就等辜成允宣布紅利。經過一年的混血」,和信加東榮組成一千二百人的經營團隊,也發揮合併績效,和信電訊終於擺脫赤字,轉虧為盈。

檢視和信合併東榮的績效,雙方在還沒有合併之前,和信的門號數只有四十萬,東榮則二十萬,以市場占有率來看,北部市場約在五五%,中南部四五%,而在合併後和信確實獲得雙倍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如果當初不合併東榮,以單單一張北區執照,在跨區漫遊品質難以掌握下,和信能不能活到今天,恐怕大有疑問。


電訊事業從服務業跨入生產體系

因此以長期發展規畫來看,辜成允在當時雖然被批評「買貴了」,但如果不是這個「買貴了」的政策,和信難以拓展市場的結果,損失的代價絕對高於收購股權的八七.五億元。

而今年,如何將預付卡客戶成功轉換成一般卡,將是和信獲利能否提升的重要關鍵。和信靠預付卡打開市場,但在低月租費方案影響下,事實上預付卡在通話費上的賣點已經大為降低,預付卡越來越推不動是不爭的事實,和信的總門號數和台灣大哥大及遠傳不相上下,但獲利遠不及兩家,減少預付卡是今年首要策略。

此外,由和信關係企業中橡、台泥、國喬及怡合創投合資成立的能元科技,計畫將於今年四月正式量產鋰電池,同時為提升產品競爭力,日前也購併日本思益旗下的加拿大 MoliEnergy 鋰電池廠,今年將生產二千萬顆鋰電池,全年營業額約為七億元,明年開始獲利。而能元科技的董事長也由辜成允擔任,象徵和信電訊的通訊事業已由服務業跨入生產業。

延伸閱讀

咖啡好壞關鍵6成產地、3成烘焙、1成沖泡技巧...五星縣長X五星莊園沖繩分享會,台咖啡深獲日方肯定!

2023-09-07

「當我是外長時,得小心別提中國威脅;現在當國防部長,必須說中國就是威脅!」 證據就在台灣客最愛的日本沖繩

2020-09-11

2023日本北海道自由行懶人包》最新網美景點、16大必買伴手禮、春夏秋冬穿搭、要帶多少日幣一次看

2023-07-28

「沖繩團費至少4萬起跳、東京5萬以上!」 國外團費恐較疫情前多3~5成,你還想出國嗎?

2022-06-08

《遊戲王》作者高橋和希驚傳逝世享壽60歲!陳屍沖繩外海疑遭鯊魚啃咬 遺體嚴重殘缺

202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