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中時網科驚心動魄一八○天 P.52

中時網科驚心動魄一八○天 P.52

在中時報系服務長達二十三年,對中時網科董事長鄭家鐘來說,這半年多,無疑是最驚心動魄的時刻。

去年十一月中旬,中時網科無預警地宣布裁員,共裁撤二十一人,占總員工數一二%,打破中時體系五十年來零裁員的紀錄。

未料,轉眼半年,今年六月十二日,中時網科再度裁員,三十名以編採與技術部門為主的員工丟了飯碗,裁員幅度高達二○%,主管級並減薪一五%。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一名員工不禁擔憂地說:「現在,大家都擔心還會不會有下一波的裁員行動?」


余紀忠對網路情有獨鍾


究竟中時網科出了什麼問題,被迫裁員連連,而今年初才成立的「中網集團」,旗下包含了網科、中網互動行銷、中網數位服務、中網易購國際、中時人力萬象網與中網速達,身為報系網路事業的「先行軍」,又潛藏了什麼樣的危機?

其實,接近中時報老闆的人士都知道,余家想搞網路事業,帶頭者並非第二代,而是現年已九十二歲高齡的余紀忠。余紀忠不但早在九十大壽的筵席上,表明開始使用電子郵件,就連 Cmoney888 理財網的「 888 」三個數字,意指「一路發」,都是余老堅持加上的。

一位中時高階主管透露,余老積極進軍網路業,最主要還是一償當年沒有抓到廣電解禁大脈動,大步邁進廣電事業的宿願,想藉由風起雲湧的網路趨勢,開創事業與人生的第二春。

余老的眼光深遠,致使中時網科早在一九九八年就率先成立,也讓中時在報業跨足網路的媒體大戰中拔得頭籌,搶盡了丰采。

網科沿襲了中時的報風,在懂得造勢、行銷的包裝下,很快就擄獲網友的心,中時電子報也成了不少網友設定的首頁,而一連串的記者會,如:和雅虎的策略聯盟、和香港上市公司 Tom.Com 合資前進大陸整合行銷商務等等, 在在看得人眼花撩亂。


知名度難以轉化為實質效益

中時想要在瞬息萬變的網路戰場上與敵人廝殺,並不是沒有本錢,一位聯合報主管便坦承:「中時的 IT(資訊科技)部門很強,這一點,其他同業難以比擬。」堅強的技術來源,打穩了中時的網路地基。

不過,即使先天條件優厚,中時的「網路王國」,遭遇到全球網路產業的泡沫化,無可避免地面臨了雪上加霜的困境。一位網科員工坦言:「前年九月之前,網科只有三十七、八人,不但損益兩平,有時還小有獲利。」但隨著組織的不斷膨脹,「一百三、四十人的大規模,該如何自給自足呢?」

在獲利導向的前提下,網科自去年開始,從廣告和公關界以高薪「挖」來了一票人,希望能在「整合式行銷」的定位上加速獲利。一名業界人士觀察,這些廣告人和公關人,確實使出渾身解數,使中網集團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但接下來呢,知名度能否轉化為實質的效益,才是關鍵。」

一位網科員工也有同感,他直接指出,如今包括雅虎奇摩等入口網站,及聯合線上等網路同業,在獲利模式難尋的情況下,幾乎都自許成為提供「整合式行銷」服務的網路公司,有了強敵的環伺,中時網科除非有特殊資源,否則,想要異軍突起,並非易事。


不斷上演開站、關站戲碼


另一位負責集團網站架設的職員,亦不客氣地直指問題的核心:「大家都想賺錢,但獲利模式到底對不對,值得思考,難不成,多年來集團下各個網站所得到的pageview 都成假的,就是沒辦法變成 money?」

另位聯合報系網站主管,則對中網收掉了一些不錯的網站大感可惜。「青少年網站 Ybomb ( Y 邦),十分有創意,非常接近年輕人,定位也清楚,好好經營,應會有不錯的成績。」

不僅 Y 邦,其他一些先後收掉的網站, 除了蜻蜓點水似地上演著「開站」、「關門」的戲碼,花了錢不說,能為整個中網集團帶來什麼樣的收益,或留下什麼樣的寶貴經驗,外界也打上大大的問號。

更重要的是,中時雖看好網路前景,但旗下網路相關事業,卻似乎缺乏整體規畫,沒有產生環環相扣、一氣呵成的效用。除了中網集團之外,中時報系各個單位,曾經分別成立各自的網站,像是工商時報成立了科技網,時報廣場成立了兒童好好站等,不僅難達資源整合的目的,也看不出各個網站在整體事業所扮演的角色分工。

除了「用力」成立網站,中時報系對於轉投資網路公司,速度之快,手筆之大,也堪稱報業中翹楚。


投資「底細」一團迷霧

事實上,中時報系究竟轉投資了多少網路公司,恐怕只有余家人最清楚,外界看得是「霧煞煞」,因為,有些公司是余家個人名義投資,投資金額有多少、報酬率又有多少,都是台面下的話題。

不過,就台面上公布的轉投資情況來看,時報的「網路投資一頁史」,隨著網路股的大幅修正,只怕還是落得蒼涼的局面。 中時網科一共投資了美國 Intertop、台灣歐特斯、KingNet 歡樂網路王國、 旭聯科技、Allmyway 時碁網路旅行社、EasyPop 藝極邦等公司。

其中,Allmyway 和藝極邦早已關門,其他各網路公司, 在網路這波「嚴冬」中,即使還能存活下來,也已元氣大傷,不復當初的意氣風發,更遑論投資報酬率。

外界好奇中時的網路事業到底「燒」了多少錢,一位主管說,在財務不公開的情況下,「實在很難算得清楚」,「應該有上億元,至於有沒有超過十億元,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中時的網路事業,就跟其他平面媒體轉戰網路一般,遭遇了人事問題上的極大挑戰。


鄭家鐘執行裁員令引來反彈

余紀忠重視「文人」,網路事業部的高階主管幾乎出自報系的記者或編輯。包括中時網科董事長鄭家鐘、總編輯張景為在內,皆是「文人」出身,一名員工便直接地表示:「這些主管,不見得原來就懂得網路產業,甚至有的人到任前連收發電子郵件都不會。」

雖然學習精神與態度可以彌補一切,但專業經理人的「高升之路」受到限制,也在私底下引發了一些反彈。

不過,大體上,網科員工們對於備受余家器重、引領報系在網路產業上開疆闢土的鄭家鐘,多有肯定,「他雖是鷹派,強烈執行裁員決策,引起不少人反彈,但很平易近人,會給員工明確的方向。」

只是時不我與,站在網路產業的暴風圈內,去年五月才接手網科,鄭家鐘能使上多少力,外界仍十分好奇。一位產業界人士說:「即使中網在名義上完成整合,中網互動行銷是發行部電話行銷中心的前身,中網數位服務則在這次裁員事件中胎死腹中,但整合之後,能拿出什麼具體成績,還有待觀察。」

眼前的中網集團,對於網路布局明顯是縮手了,縮手之後,是海闊天空,還是更退一步,此刻,相信鄭家鐘也在試圖找答案吧。


鄭家鐘:中時不做網路 就像報紙沒有要聞版

中時網科大裁員,向來樂於與媒體溝通的中時網科董事長鄭家鐘,雖不願就裁員一事對外多做說明,但仍抽空接受本刊記者專訪,淺談中時網科未來的發展方向。以下為專訪摘要。

問:歷經兩次組織重整,中時網科未來的定位為何?

答:中時網科將來的定位,仍和今年初所設定的一樣,就是積極落實「整合式行銷」,客戶有任何需要,透過結合平面、網路等整合式的行銷方式,提供給客戶最滿意的服務。

另外,中時網科仍將維持成為 ICP (內容網站)的第一品牌, 因為,網站本身就是一個 branding (品牌),branding 夠響亮, 才能轉化為具體的流量和營收。

問:您說過,中時網科達成損益平衡目標前,您都將不支薪,您也曾提過,加入網科的目標之一,便是助網科 IPO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 目前看來,網科的IPO 時間會延後嗎?

答:坦白說,今年一到五月,網科的營收和去年差不多,「簡直沒有任何成長」,這比我們原先預估的成長一倍相去甚遠,致使做出了裁員的痛苦決定。

現在,我們不太想 IPO 的問題, 全力朝著獲利的目標邁進,「能有多少收入,就用多少成本」,「將成本降低至最合理的水準」,成了目前網科積極的獲利模式。

有別於第一波 IPO 的瘋狂熱潮,我們相信,第二波 IPO 的公司也是以獲利能力為前提,所以,加強獲利能力,對網科來說其實是「一石二鳥」的好做法。

問:主掌中時網科一年來,正適逢全球網路產業的泡沫化過程,您看待網路業的態度,前後有什麼不一樣嗎?

答:並沒有不同之處。現在的網路業,就像十九世紀由洛克斐勒主導的石油時代,正由於「大起大落,沒人預估得準」,反而給了有志之士崛起的大好時機。

網路業的上下調整其實很自然,置身其中,大家速度要快,千萬「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去年,我們也採取一些措施,只是沒想到還是無法完全防範,目前看來,網路驟變,「沒人是最好的騎師」。

雖然我們也不是最好的騎師,但我們有不服輸的勇氣,並「力圖去駕馭此不熟悉的飆馬」,這一年來,我們受到很多教訓,但沒人認為這條路不該走,因為一遇挫折就退縮,這是膽怯的做法。

我們將目標擺得很高,期望能當網路業「第一名的騎師」,堅守「絕不放棄,就不會失敗」的原則,目標在「創造一個奇蹟」。

問:對中時報系來說,網科這樣的事業體,營收不如預期,究竟是加分效應大,還是產生了減分效果?

答:「絕對是達成了加分效果」,從最新數據來看,國內有三分之二的中學生會上網咖,可見網路產業早已成了全球大趨勢,「中時不做網路,就如同中時沒有要聞版一樣」。

在時報多年,這一年來,是我學習最快、最多的一年,歷經了新科技、創投、國際觀等議題的學習,我的收穫非常大。

延伸閱讀

心情不好就請假吧!台大跟進推心理健康假:每學期3天免附證明…「這些頂大」也能讓你喘口氣

2023-08-27

大學分發入學「低分高就」絕響,醫科幾級分?想變半導體人搶填「電資」科系,台大物理、機械掉後面去

2023-08-15

人生實用經濟學》戰斧牛排分3天吃、40年薪資分配在60年使用...美加州大學客座教授:降低「邊際成本」就能天天上健身房

2023-08-04

大學分發入學放榜,4私校缺額逾75%、8所國立也沒招滿!唯一「這校」人數缺了上千

2023-08-15

公東高工賣地求生,英特爾前副總裁7500萬買下開「1條件」!校長:一開始真以為是詐騙

202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