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六百萬大哥大「移民潮」來襲 P.104

六百萬大哥大「移民潮」來襲 P.104

今年以來,電信服務業的整體表現,在大環境不佳前提下,堪稱足以「打敗不景氣」的代表產業,過去在網路熱潮的推波助瀾下,電信股更曾是投資人熱情追逐的標的,未上市行情飆到一、二百元的價位,也不足為奇。

然而隨著網路泡沫破裂,市場規模達到飽和,種種現象都替大哥大業者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加上明年即將出現一波高達六百萬戶的解約潮,行動電話產業的獲利前景究竟如何,值得關注。

全台行動電話普及率高達九○%

根據某家單區業者的自行評估,在各家系統業者的用戶結構之中,以選擇搭配兩年門號方案的用戶最多,甚至可以將近三成,而民營業者從八十七年提供服務以來,去年已經出現過四百萬戶租約到期的換機潮。

不過因為市場高速成長,換機用戶被龐大的新增用戶所沖銷,加上很多人開始習慣保有兩個門號,所以在整體的用戶數上並未衰退,不過明年開始,成長榮景不再,在六百萬名租約期滿用戶中,有多少會繼續留下來,也成為電信業者關心和努力的焦點。

由於大哥大公司的成本結構,和大部分的產業不同,初期必須投注大量資金在設備上,因此折舊等固定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也較其他產業高出許多,因此用戶數愈多,每個用戶攤提的平均固定成本就愈低,獲利率自然也就愈高,爭取新客戶,更是各家業者提升每戶帳單平均貢獻度( ARPU 〉 時,最重要的參考指標。

對於用戶數多寡,各家業者無不斤斤計較,即使口頭上說「重質不重量」,不過大家還是認為「多多益善」比較好,以電信總局公布的數據統計,全台灣行動電話用戶數逼近二千一百萬戶,普及率高達九○%,簡直可用「人手一機」來形容。


整體電信業業績表現優於大環境

再以各家業者年初到八月底的用戶數來看,中華電信以五七○萬戶超越台灣大哥大的五六○萬戶,日前更突破六百萬戶,而和信超越遠傳達到四二五萬戶,一直在市場上排名第三的遠傳則是在三百萬戶左右,至於東信和泛亞兩家單區業者,用戶數分別為五十八萬與七十五萬戶,在「大者恆大」的遊戲規則下,仍然無法突破百萬。

即使如此,從八十七年開放大哥大業務以來,國內民營業者已經享受三年的好光景,光以八十九年度來看,除了和信電訊與單區業者東信每股純益不到一元之外,包括台灣大哥大、遠傳電信和南區的泛亞電信,每股純益分別都有五.一三元、二.八九元和四.六一元的水準,表現十分亮麗。

今年即使換機市場不如預期,不過以前三季來看,除了和信與東信沒有揭露營收數字,電信服務業的整體表現,在大環境不佳的前提下,雖然不能說是一枝獨秀,但絕對稱得上相對穩健,也難怪電信服務業向來是外界眼中,「印鈔速度最快」的代表產業。

比較國內行動通信服務業者的獲利表現,台灣大哥大以前三季稅前盈餘一三七.八億元,財測達成率八一.三%,每股稅前盈餘三.七五元居冠,而新納入台灣大哥大版圖的泛亞電信,則是以每股稅前盈餘三.二六元的表現次之,如此看來,雖然被中華電信在用戶數上超前不少,但台灣大哥大倒是在獲利表現上扳回一城。


WAP 不叫好也不叫座

至於先調降財測、後又裁員三百人的遠傳電信,過去一直與台灣大哥大暗中較勁,今年前三季的累計營收為二六九億元,雖然較台灣大哥大略遜一籌,也較去年衰退,不過每股稅後純益還是有二.六四元的,整體表現超乎市場預期。

在八十七年到八十九年的三年間,是國內行動電話高速成長的黃金年代,不過在用戶數突破兩千萬,高普及率也同時代表未來用戶數的成長趨緩,單靠傳統語音業務的成長受限,如何開發新業務、帶進新收入,已成為各業者現階段的努力重點。

其中,鎖定行動上網和數據傳輸業務,正是被各家業者寄予厚望的「小金雞」,只不過之前推出的 WAP, 由於傳輸速率只有九.六 Kbps,加上撥接程序繁複以及計時收費的價格貴得驚人, 使得 WAP 在推出後「不叫好也不叫座」,現在等於是無疾而終。

本來預定在上半年推出的 GPRS 服務,雖然改以封包傳輸,速度快,同時也以下載資料量的合理方式收費,不過在手機機型選擇與內容豐富性不足的情況下,也要等到明年才有機會成熟發展,各家業者要靠發展數據傳輸業務,平安度過電信自由化以來的第一個冬天,恐怕有些困難。


台灣大哥大與台灣固網要二合一?

因為一方面面臨語音部分飽和的瓶頸,一方面被視為創造第二成長曲線的行動上網又還不成熟,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不少業者只好先從改善企業體質做起。

遠傳、中華電信以裁員和鼓勵優退節省人力成本, 和信則是透過 NTTDoCoMo 的「加持」,提升核心競爭力,至於一向居於領先的台灣大哥大,在取消手機補貼政策之後,明顯感受到用戶數停滯不前,也因而傳出打算透過將台灣大哥大與台灣固網「二合一」,藉以提升與中華電信相抗衡作戰力。

不過台灣大哥大與台灣固網的「合併說」,在短期之內,並不是要合併兩家公司,而是透過「團結力量大」的理念,整合內部資源以降低營運成本,形成所謂的「台灣電信集團」,以符合國際間全方位服務的電信公司的主流發展趨勢。

過去由於行動電話產業沒有明顯的景氣循環,受到外在環境波及的情況並不顯著,然而隨著 GPRS、3G 等新服務陸續問世,國內電信市場的爭霸戰只到第上集而已,下集,甚至續集,現在正逐漸形成中。


和信寄望靠 i - Mode 扳回一城

撰文:李宗莉

場景拉回去年的十二月中旬,和信電訊在台泥大樓,風風光光迎接新股東NTTDoCoMo 加入,受到全球市值最大電信公司的青睞,讓過去不論獲利表現或是顧客滿意度,一向都是吊車尾的和信電訊出了一口怨氣,十個多月過去,現在和信電訊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早從開台之初,和信電訊就由於通話品質欠佳,一直成為消費者詬病的對象,不過在去年以五億美元大手筆汰換先前使用的朗訊系統,改採諾基亞的 GPRS 升級設備之後,品質差異已經大幅改善,反映在用戶數的提升上,也從三百萬戶提升到四二五萬戶,成長速度並不算差。

只不過和信電訊在營收獲利表現上,多年下來,似乎還是無法有效提升。

不僅八十六、八十七年因為用戶數未達經濟規模,連續兩年出現赤字,甚至到了去年,各家系統業者的「豐收年」,和信全年營收只有一六三億元,每股稅後純益更只有○.七一元,在六家大哥大業者中敬陪末座。至於今年,和信雖然尚未公布營收數字,不過業界一般認為,和信要達到財測營收的二六○億元、稅後純益十六億元的目標,情況並不樂觀。

在和信電訊身上還有一個弔詭的情形,雖然用戶數已經超前遠傳四十五萬戶,不過依照電信總局公布的各家營收,今年一到八月,來自大哥大業務的營收,卻只有一一一億元,比起遠傳的二五三億元,連一半都不到,也格外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然而,並不是和信電訊的用戶都不太愛打電話,而是和信早年製作了為數不少的「關懷卡」,雖然藉預付卡名目贈送企業,但是使用者大多不會再重新儲值續用,毫無帳單貢獻的「睡眠卡」為數不少。

加上今年一月推出的「哈拉九百」方案,免費贈送用戶二百分鐘通話時間以及網內互打前五分鐘免費,雖然廣告訴求活潑、令人印象深刻,也對通話分鐘數有所助益,但是對通話費的收入幫助卻微乎其微,和信也因此出現用戶數與營業收入成反比的特殊現象。

不過在 NTTDoCoMo 加入後,和信雖然在營收方面還無法具體提升,不過有了對方 oMo 的技術授權和經營心得,使得和信在包括設備建置、行銷企畫上, 少繞一些自行摸索的遠路,這點值得肯定,同時對打算藉由 GPRS 重新出發的和信電訊,整體評價和企業形象也都提升不少。

和信可以說是目前推動 GPRS 業務最積極的業者,年底可望達到三萬名用戶,同時預計在明年第二季推出「台灣版」的 i-Mode 服務,市場人士也都在拭目以待,如果真能一炮而紅,不僅對和信低迷已久的業績表現將有很大轉機,對國內行動電話市場,更會出現重新洗牌的可能性。


行動電話業者概況

公司別 用戶數(戶) 通話分鐘數(千分鐘) 營業收入(千元)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5,748,214 3,975,618 36,796,142
台灣大哥大股份有限公司 5,634,205 3,440,486 32,957,306
遠傳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3,797,382 2,179,786 25,345,838
和信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4,247,898 2,024,961 11,091,817
東信電訊股份有限公司 578,545 320,821 3,448,816
泛亞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749,352 431,061 5,014,222
總計 20,755,996 12,372,734 114,654,141
資料來源:電信總局
附註:統計資料至今年8月底止。

民營大哥大業者89年獲利狀況
公司名 台灣大哥大 遠傳電信 和信電訊 泛亞電信 東信電訊
營收(億元) 451.86 321.81 163.13 81.67 54.32
毛利率(%) 73.6 58.1 37.9 55.8 42.3
每股純益 5.13 2.89 0.71 4.61 0.81
(元)
89年底用戶 510 340 350 63 50
數(萬戶)
平均用戶貢 885 843 331 1225 992
獻度(元)

延伸閱讀

老公走後辦繼承要繳400多萬遺產稅,我只是個家庭主婦哪拿得出那麼多錢?地政士提出4解法

2023-09-07

原來台灣真的不孤單!為何英美幫忙我國造潛艦 英國對台潛艦技術出口 更飆67億元新高?

2023-10-03

他拒收奧本海默為徒,卻收了李國鼎》這位英國諾貝爾獎大師 如何教出未來的台灣科技教父 52年後更間接催生了台積電?

2023-08-09

國民年金繳了13年,60歲阿伯改保勞保,5年後一次領回33年差額,勞保國保2個都能領

2023-08-17

繳勞保最高級距數十年才領2萬年金...教授夫妻如何靠「以房養老」湊每月4萬現金流:不給子女孝親壓力 

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