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科技購併逐步增溫 P.32

科技購併逐步增溫 P.32

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甲骨文( Oracle Corp. )的執行長艾里森(Larry Ellison)六月六日宣布, 將以五十一億美元併購對手仁科軟體(PeopleSoft Inc. ),並跳過仁科軟體的經營團隊,直接向仁科的主要股東做訴求。這項強悍的敵意購併案,是二十年來資訊業界極其罕見的例子,不禁讓我回想起八○年代,因垃圾債券( Junk Bond )而引發的購併風潮; 如今類似的購併早已煙消雲散。

為何這個購併案會引起這麼大的矚目?購併案要買的是被兼併公司的產品、技術財產和員工等資產,而敵意購併的舉動往往會對這些資產造成嚴重傷害。甲骨文甘冒這些風險, 除了想消滅競爭者,並提高它在 ERP (企業資源規畫軟體)市場的占有率外,最主要的是垂涎仁科每年從客戶收取高達八億美元的軟體服務合約,即使合併後仁科客戶大量流失,但甲骨文依然可將仁科的客戶群納入版圖,擴大市占率。

我們姑且不論強行購併案日後成敗,更令創投關注的是:「高科技公司兼併是否又死灰復燃了?」。 這個問題對創投景氣至為重要, 因為在科技股股票上市(IPO )持續疲軟的情況下,一個創投案是否能在緊要關頭募集到資金,除了公司有在短時間內達損益平衡的能力外,其產品與核心智慧產權是否受到大公司購併部門的青睞,就成了投資考量時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事實上,除了甲骨文之外,IBM 早在去年十二月就開了軟體購併之風,先以二十一億美元吃下另一對手理性軟體( Rational Software )。 IBM 這項購併案的在於它看上了理性軟體的應用軟體發展平台,除了希望介入這個市場外,更企圖藉這套軟件來加強 IBM 在 Websphere 網路伺服器的市占率,可說是「一箭雙鵰」。當然,如果以購併金額來講,IBM 和甲骨文這兩個案子,比起惠普與康柏去年的一九○億美元的世紀購併案,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從大環境來看,科技業在二○○○年網路泡沫後,企業購併的次數和總金額大幅縮水,其實是科技業在經過五年的過度成長後,一種重行調整的策略應用。

近來購併案有重新加溫的情況,有幾個主要原因扮演幕後的推手。第一是,從大環境的角度來看,泡沫後殘存的公司在經過數年的「瘦身」動作後,短期盈利逐漸上升,而且,已經等待三年的 IT 景氣復甦,也因美伊戰後股市的大漲,而有一觸即發的架式。同時,從策略的角度來看,一些成長漸趨緩的公司,趁著股價和景氣起飛前,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購併企業,擴充市占率,讓公司可以在未來數年持續成長。

另一個考量是,資訊產業景氣復甦雖然可期,但勢必趨於緩和,而且這種溫和成長的情形可能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所以,雖然公司因為短期營收成績亮麗,股價暫時得以拉升並維持穩定,可是若要營業額和盈利長期成長,在目前市場飽和的狀態之下,唯有以購併的方式納入已經有穩定營收的公司,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自己先前所不能進入的市場。

我覺得科技業的購併趨勢會在往後數季轉溫回春,但已不會再出現像網路泡沫之前那幾年,缺乏深思熟慮而瘋狂以天價購併的情景。因為大家已經從失敗中學到教訓,購併的考量已經從泡沫以前的「市場搶灘」導向,轉移到今天的「市場占有率」考量。

例如惠普與康柏的合併,惠普顯然打的就是擴充市占率的算盤,而惠普也的確因為市占率的提升,擴大了的採購的經濟規模,並得以與戴爾一較長短。至於 IBM與甲骨文的購併案,基本上作法也都相當類似。

另外,我也認為,未來數年的購併案,在金額方面將會出現「兩極化」的現象。一類是以購併競爭對手的市占率,以及與它即時帶來的新營收來衡量的高金額併購案。這一類購併案通常是以被購併公司最近的平均市值為底價,再以適當的加碼計算,甲骨文與仁科軟體、IBM 與理性軟體、惠普與康柏這三個最近的大購併案都屬於這一類。由於這類購併案多半會是上市大公司間的兼併整合,所以成交的股市交換金額都可能很高。

至於思科日前以五億美元的金額,    購併由台灣創業家曹英偉先生成立的美商Linksys 公司, 主要是因為思科除了考慮到 Linksys 在北美的中小企業和家庭( SOHO )無線網路市場的高市占率外,也希望藉此與思科現有的企業用網路產品銜接,進而擴大對下一世代無線網路市場的影響力。

另一類的購併是以技術購併為主,也就是以現金或上市公司的股票,換取小公司前途看好的技術或產品,然後利用自己本身的行銷系統,迅速擴充營收。只是這一類的購併因為股市不振,一些具有購併能力的公司已「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使得競標情形非常少見,因此導致購併金額縮水,多半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

從創投的角度來看, 因為科技購併金額預期將持續低迷,加上科技股 IPO 市場仍舊欲振乏力,使得大型創投案在開發成本高,而回收金額與併購對象又同時緊縮的雙重壓力之下,變成創投界的「稀有動物」。這就是為什麼近來創投界的投資上限多半不超過三千萬美元的原因。

既然「擁有未來市場先機的技術產權」是能否獲得大公司青睞的最重要因素,那麼哪些新興科技最具有成功的潛能呢?這個問題的思索要先從購併者的眼光著眼,而不應盲目的追趕新科技。因為企業購併是一種購併者主導的商業交易,而每一個公司的購併方向又與它的市場策略息息相關。

在網路泡沫後,只有少數營運良好的高市值公司擁有足夠的購併能力,而且除了思科與英特爾之外,  大部分都集中在大型伺服器(  server  )、  儲存器(storage )與應用軟體( application software )三方面,預料這將是未來出現最多購併機會的三大領域。

從伺服器市場的角度來看,  最具有長遠策略性影響的技術是順應式企業架構(On Demand Grid Computing )系統軟體的發展, 雖然 IBM、惠普和昇陽都已分別發表了他們自己的順應式企業架構,但是雷聲大雨點小,真正研發出來的產品少之又少,而且目前多半掌握在創投的小公司手中,例如昇陽最近購併Terraspring 的舉動就是案例之一。

從應用軟體的角度來看,以下一代網站軟件的垂直結合(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最為看好,雖然應用軟體發展平台的市場已發展成IBM、 BEA 和微軟三分天下的局面, 但是平台上的高附加價值軟體, 尤其是以XML 為主的新軟體,發展空間仍很大,而且是應用平台三大公司必爭之地。

從儲存器的角度來看, 則以智慧型儲存管理軟體為首,其中,EMC、Veritas 及IBM 是這個市場的主要公司,但是,這個市場因為有許多突破性新技術的衝擊,可能在未來數年市場占有率重新排列組合,甚至會有新公司脫穎而出。至於從網路的角度來看, 下一代的 Wi-Fi (無線區域網路)技術發展仍有相當大的空間,網路安全系統的發展也同樣的前途光明。



延伸閱讀

名校畢業有醫師執照,他為何迫切貸款投身股市?一個5年從780萬負債翻身1.3億資產的「狠人」故事

2023-08-16

「錢是人的膽!」中年失婚、沒存款...58歲金鐘影后王琄走出欠債爛泥的理財體悟

2022-10-17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2024-03-06

從負債累累的廢柴到工作還清60萬學貸,並在4年半後存款破400萬:這世界脫離貧窮迴圈的唯一突破點

2024-02-01

欠地下錢莊10萬變300萬,30歲小吃店老闆吃臭酸便當「反正爛命一條」...他如何理債存到第一桶金?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