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邱太三企業大陸投資上限應調整 P.66

邱太三企業大陸投資上限應調整 P.66

2004-06-17 11:22

新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在擔任立委時力主放寬限制、吸引台商回台申請股票上市,但當時的陸委會保守以對。如今他進了陸委會,政府的大門可能因此而打開嗎?

去年八月,媒體報導年營收超超一百億元台幣的廣東台商台昇家具集團,被政府高層力邀回台申請上市。不過,幾經研究,受限於大陸投資比例上限無法放寬限制,據了解,目前台昇回台計畫形同放棄,準備轉向香港或在大陸申請上市。政府法規竟把這種世界級的台商推向中國,學者和會計師均感不解。

台昇董事長郭山輝為現任東莞台商協會理事長,政府高層曾親自致電邀其回來申請上市。郭山輝去年確曾認真思考回台可能性,結果單是一條「企業大陸投資不得超過資本額或淨值四十%」的投資上限規定,就讓台昇打退堂鼓,不敢再想回台上市。

管理企業不該只有一原則

去年九月,針對吸引台商回台上市議題,曾經在立法院辦過公聽會,力主政府應放寬企業大陸投資上限規定的前立委、現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太三透露,月前證期會曾來問他,這個投資上限是否可以調整。

邱太三說:「投資上限不得超過淨值或股本四○%的規定,陸委會只是訂原則,並沒有能力決定多少百分比才合理,這些是其他部會的專業,各部會不能全把責任都推給陸委會。未來這項規定至少應做到差異化管理,不能大小台商都適用同一套標準,管理企業不應該「死豬只有一個原則」。

事實上,這條被本土派人士奉為阻擋台灣產業被淘空的保護傘,目前已成為阻礙大型台商回台上市的致命規則。

會計師解釋,以台昇年營收達一百億元台幣為例,其在大陸運作的公司淨值規模應會超過三十億元,以此反推,若要符合法規的投資大陸上限比例,則台昇在台的母公司股本得高達七十五億元,股本要達到如此規模,台昇勢必得先辦理大幅度的增資,才能申請上市櫃,股東為了增資而從海外匯回的股款,說不定還超過公司上市募得的資金。

政府心態像開廟等人上貢

若再加上證期會規定,上市櫃公司在國內辦理現金增資所募資金,不得用於大陸投資,這些以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的企業更不可能考慮把總部遷回台灣,在台灣申請上市櫃。政府的規定無異是將這些已達世界級規模的大型台商,推向中國資本市場。

這個投資上限規定不放寬,會計師預期,未來大概只有年營業額五十億元以下的小型台商才有意願回台申請上市。一位在上海專替台商規畫大陸上市作業的顧問業者笑著說:「台灣官員的腦袋真是『孔固力』(像水泥)!但也因此讓大陸的上市生意做不完,大陸業者還得謝謝台灣政府!」

對於台商回台上市有深入研究的政大會計系副教授康榮寶也有同樣的感嘆,他認為,台商回台上市才能讓企業「根留台灣」,但是一些本土派的國師並不認同。他預測,如果政府的法令不調整,將使台灣在和香港資本市場競爭時,魅力愈來愈差。

對台商來說,香港資本市場目前競爭力不如台灣,因為港股主要以金融和地產股為重心,投資人對於產業股,尤其是科技股並不了解,本益比自然偏低。但是,隨著裕元工業被納入恆生指數成分股,香港投資人對於產業股的接受度已明顯增強,康榮寶說:「一旦產業股和科技股在香港資本市場出現『群聚效應』,台股的競爭力就完了!」

一位與台商接觸頻繁的會計師分析,一家股本五億元、年獲利每股盈餘達兩元的台商如果回台申請上市,政府現成就可收到二千五百萬元的營所稅,加上公司至少雇用二十名員工,這些員工的薪資還須繳納所得稅,股東配得的股利也得繳稅。整個算下來,吸引台商回台上市,不但能豐富稅基,還能增加就業率,對政府絕對是利多於弊。

有人形容,台灣政府像廟祝,廟門打開等著善男信女前來上貢;但是,香港和新加坡政府則像廟前的攤販,努力叫賣要賺香客口袋裡的錢。聽到這樣的比喻,不知官員的心態是否會跟著調整。

延伸閱讀

高通發布新款手機晶片,小米、榮耀都採用!AI帶動邊緣運算發展,手機、物聯網兵分兩路佈局

2024-03-18

什麼是邊緣運算?

2020-04-06

00713股價50多、00878破23元...股市2萬點該先賣一趟,低接回來賺更多?達人:3個理由「台股沒有天花板」

2024-05-22

慧榮6奈米製程新晶片鎖定手機、邊緣運算、車用 看好生成式AI帶動記憶體需求

2024-03-13

從輝達挖角人才搶「邊緣AI」大餅!英業達(2356)打入IC設計廠化身矽智財概念股,為何外資仍看淡?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