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這樣挑海鮮 海洋生態才有救

這樣挑海鮮  海洋生態才有救

吳沛璇

教育

972期

2015-08-06 16:24

台灣人愛吃海鮮,但許多常見魚類的漁獲量卻大幅減少。
身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如何挑選海鮮,讓海洋永續?
運用三大原則,在餐桌上就能做得到。

為了讓台灣的「海產文化」蛻變為真正的「海洋文化」,阻止海洋一步步走向死亡,從二○一二年開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與環保團體便推動《海鮮選擇指南》,並由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人員廖運志修訂,建議國人從餐桌上把握三大原則,讓海洋永續。

 

○ 食物鏈底層,如草食性魚、貝類 × 食物鏈高層,如肉食性魚、蝦類


就像陸地動物一樣,海洋生物也有食性之分。草食性如虱目魚、吳郭魚、文蛤,都以藻類或植物性餌料為食,在食物鏈中屬於底層生物;而肉食性如海蝦、紅蟳、石斑、鮭魚等,在食物鏈中層級較高。而食物鏈層級越高的動物,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邵廣昭說明,要讓養殖鮭魚長出一公斤的肉,可能必須餵食十公斤的魚粉(小魚製成),不如只吃一公斤的小魚。


此外,由於生物累積現象(即食物鏈中的階層越高,體內越容易累積有毒物質),大型掠食魚如鮪魚、旗魚等,重金屬含量也較高,應避免大量食用。

 

○ 銀白色魚種 × 鮮豔色彩魚種


廖運志解釋,銀白色魚種如沙丁魚、竹筴魚、秋刀魚,都屬於洄游性魚類,為了攝食,常進行長距離的移動,而銀白的體色,如鏡面般可反射周遭環境,藉以避開大型魚的掠食。這種魚類生活史短、產卵量多,資源容易恢復。


相較之下,顏色鮮豔的珊瑚礁魚(如鸚哥魚、雀鯛、海鰻、蝴蝶魚、金鱗魚等),只在固定範圍活動,這類魚的數量遠不如銀白色魚種,一經捕撈,可能使資源難以恢復。

 

○ 海水表層魚種,多用圍網捕撈 × 底棲魚種,多用底拖網、刺網捕撈


捕魚器具也會影響海洋生態。以魷魚、烏賊為例,兩者同屬生活史短、成長速度快的類群,理應皆可食用,「但烏賊屬於底棲性生物,市售的冷凍烏賊,多為底拖網及刺網所獲,已造成台灣烏賊資源量減少九成。」廖運志憂心地說。


邵廣昭也深有所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下次,在菜市場裡,多花一分心思,便可以拯救我們的海洋。

 

永續環境

 

永續環境

▲點擊圖片放大

延伸閱讀

力積電3千億蓋銅鑼12吋晶圓廠,拼3年完工啟用!黃崇仁打趣道「一定要在蔡英文任滿前完成」…2利多成未來動力

2024-05-02

房地合一能不能別課那麼多?代書傳授合法節稅3條路:退稅一定要注意2件事

2021-02-03

為何力積電跨足日本 不像台積電自己蓋廠 而是走IP授權模式?黃崇仁今天在東京「這麼說」

2024-04-02

印度花兩年終於追到力積電!為何新晶圓廠3400億台幣投資額 黃崇仁半毛錢都不用出?

2024-03-04

傳台積電不去銅鑼設先進封裝廠了?力積電黃崇仁:目前台積尚未決定怎麼用 「如果需要我們可以給它」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