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工具箱龍頭明昌國際工業公司(簡稱明昌)來說,今年是決戰品牌再造的一年。
「過去我們打品牌,都是游擊戰。」明昌副董事長張庭維說。透過代工,明昌成為了台灣最大的工具箱外銷大廠,但今年,明昌同時在歐洲、美國,展開全新的品牌戰。
正準備收拾行李,參加德國杜塞道夫全球最大醫療設備展的張庭維,口氣興奮,因為在這場醫療展,他將發表旗下「Bailida(百利達)」品牌全新的醫療護理車。
採訪的同一天,張庭維的姊姊,明昌副總經理張華真,則剛從美國回到公司──明昌另一個工具箱品牌「Boxo」也在美國正式成立公司,要深化品牌在地化。
從黑手用的工具箱,一路發展到高階醫療產品,並打造自己品牌,這條路,明昌從創辦人到第二代姊弟,跌跌撞撞,走了四十年。
大刀闊斧 改造通路、工廠
明昌過去和許多台灣的代工廠一樣,雖然一直都有自有品牌,但同樣的產品,也會貼上別人的牌子。「貼牌」是台灣代工廠常見的策略,雖然能夠維持訂單規模,卻很難建立品牌形象。
「我們百利達,過去一直都在代理商後面。」張庭維說,「不過,公司在成長過程中,越來越有想法、有自信。」所以今年,張庭維決定把品牌與代工切開,不再貼牌。
但這個看似簡單的決定,背後卻需要從通路到工廠,進行一番大改造。「代工跟品牌思惟,真的差很多,整個團隊都要有認知。」負責經營百利達品牌的業務經理廖靖宜說。從二○○九年開始,因為代工客戶找上門,明昌設立二廠,跨入更高價值的醫療收納。現在他們更進一步將品牌獨立出來,大刀闊斧進行企業再造。
順應市場 醫療推車變家具
為了打造全新的品牌醫療護理車,張庭維從頭開始。他找了一群年紀不到三十歲的年輕設計師,花了八個月企畫與設計,建立起品牌的獨特設計感,和國際品牌做出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