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夢想X實踐X營運 企業投資地方創生 挹注夢想與改變的開端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夢想X實踐X營運 企業投資地方創生 挹注夢想與改變的開端
活水社企投資陳一強總經理

國家發展委員會 廣告專輯製作

產業動態

2019-11-12

近年來台灣的地方創生遍地開花,已經有許多有心人士投注其中,企業也十分關注,亟欲投資、參與、協助。在這一股企業投資vs地方創生的浪潮中,企業經營者與地方創生工作者之間,該怎麼溝通、又將如何協作?今周刊專訪到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共同創辦人兼總經理陳一強,分享獨到的觀點,給予雙方具體的建議。

地方創生已經成為台灣的熱門話題,活水社投在過去幾年連結社會創業家與社會投資者兩端,協助甘樂文創、鮮乳坊、黑暗對話社會企業…等團隊成長茁壯。對於有心投資地方創生的企業,陳一強直言,唯有出錢、出力、長期投資、結合企業核心能力…等做法,方能成就成功的合作。他也提醒地方創生工作者,必須具備社會創業家精神(Social Entrepreneurship),更要搭載學習力、領導力、執行力…等硬實力。

 

企業投資地方創生 出錢出力陪跑

 

有別於一般的CSR與慈善義舉,企業在投資地方創生團隊時,深度、長度、寬度都是重點!相較於一次性的支持,至少三到五年的支持承諾會是較好的方式;相較於僅是資金挹注、購買商品或服務,搭配企業專業核心能力,並連結企業組織與供應鏈共同支援,會是較好的方式。陳一強以茶籽堂為例說明,茶籽堂的產品需要優質苦茶樹為原料,於是攜手南澳的朝陽社區,與十二位農民契作約三千棵苦茶樹,就與企業的專業核心能力及營運策略結合,更達成翻轉社區、復育土地…等地方創生的使命。

 

「企業必須有長期投資的準備,至少要投注三到五年的時間!如果只是想一次性的捐贈,建議不要嘗試。」陳一強特別指出,關於投資在地創生,企業不能從「花錢行善」的角度出發,而是要出錢出力,還必須抱持著「陪跑」的心態!此外,在與地方創生組織合作的過程中,有太多的細節、理念必須不斷磨合,企業主談的窗口是誰就格外重要,唯有公司的Key Person(關鍵人物)出面,例如經營者親自主持、或是高階經理人掌管,方能確保溝通到位。

 

活水社企投資開發公司以Club funding俱樂部募資的模式發起成立(圖片來源/活水企業投資提供)

 

人才團隊學習力 讓夢想走得更遠

 

在地方創生實踐的過程中,人才與團隊是運作與存續的關鍵,除了常見的社會創業家觀點,今周刊也嘗試從「故鄉執行長」角度出發,期許在地的經營者能有執行長式的商業思維,投注在發掘在地特色、培植新創產業、導入智慧科技、建立城鎮品牌、培育在地人才…等面向。在人才的培育上,陳一強分享,活水社投曾經舉辦過社會創業家成長營,邀集包括「孩子的書屋」陳爸陳俊朗等共十五個全國偏鄉課輔推動者共同成長,范特喜也持續推動「候鳥計畫」,帶領年輕世代參與城鄉創生。

 

在企業決定投資地方創生團隊時,陳一強建議與提醒,有一個觀察指標,就是是否具備一位領導靈魂人物,這位領袖有夢想、有願景之外,還要具備學習力、領導力、執行力…等硬實力。陳一強指出,「沒有數字概念就要學習財務、會計等專業,不會行銷就要學習講故事、吸引人心的能耐,還要強化自我管理與團隊管理的效率、紀律…等,要做這麼偉大的事,多學多能是必備的!」

 

陳一強進一步舉例,每年三月北港朝天宮媽祖出巡都是國際級的盛事,為了打響三峽的知名度,甘樂文創邀請媽祖遶境到三峽,更回收遶境途中施放的犁炮屑,由埔里廣興紙寮手抄製作成全台唯一「犁炮紙」,開發出一系列「北港犁炮」文創商品,順利籌措相關活動經費,透過創意與執行力,成功行銷三峽與甘樂文創,同時落實環保的理念。

 

而除了社會創業家或是故鄉執行長,地方創生更需要一個在地的草根性組織,透過這個在地組織的運作,與企業的合作才會有效。也因此,社會創業家或故鄉執行長必須塑造一個大家都可以參與的環境,不論是在生命、生活、生態、生產、生意…等光譜兩端的各個階段,都能納入更多的人力與資源,以團隊作戰的方式,方能長久營運、讓夢想走得更遠。

 

延伸閱讀

存0056、兆豐金領股息退休,其實很危險!她49歲提早退休:除了勞保勞退「打造第3筆退休金」,不管股市好壞都穩領4萬

2024-09-04

投資0050,多久才能存到1431萬退休金?每年同樣存股12萬,退休時間竟差22年...做對2件事提早退休

2024-09-02

房產沒買對,努力全白費!他把《富爸爸窮爸爸》看了100遍體悟「有錢人和普通人5個差別」,從0元翻身破億資產

2024-09-09

不盯盤,也能3年賺1倍!他不到40歲身價上億、年年賺30%:3條件挑「贏勢股」,不要今天吃和牛,明天睡公園

2024-09-02

退休沒收入「呼吸睡覺都燒錢」,擔心存款見底?專家丟理財3個震撼彈:年紀越老,更要買股票

202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