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軟體產業才是台灣未來最大的競爭力 P.78

軟體產業才是台灣未來最大的競爭力 P.78

最近就要選舉了,各候選人紛紛提出一些政策,可惜的是,對於產業發展政策卻鮮有論述。大家都曉得,國內經濟主要靠科技發展,過去十年台灣的經濟發展著重在電子工業,未來則是通訊、網路、軟體,這三個領域都有機會。

在這三個領域中,發展最久的應是軟體業,但政府完整討論軟體業的發展政策卻已經是八年前的事情。當時為了規畫「軟體工業五年發展計畫」,曾經開過無數次座談會,還請國外顧問以總體規畫的方式,訂了一些發展方向,正因為這些方向有一部分能夠落實,今天台灣的軟體產業才有一些基礎。

可是台灣軟體產業目前看來雖然蓬勃發展,但大家著眼的似乎都在「上市上櫃」,對於基本面建設、競爭力的培養,只有民間少數幾人提起,政府部門則鮮有人聞問。其實經濟部工業局對過去八年台灣的軟體發展貢獻不小,可是不久前他們卻想將「軟體工業發展五年計畫」,改為「網路工業發展五年計畫」,我認為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因為台灣的軟體產業才剛萌芽,如果不繼續澆水,新芽馬上會枯萎,因此我們的軟體產業現正是最需要養分的時候,所謂的養分不僅是民間資金的挹注而已,還有很多很多地方要注意,才能茁壯為大樹。

不僅工業局棄守,連一向重視軟體發展的資策會,這幾年來也只有幾次零星的「喊話」,並沒有總體規畫;所以我認為不論是工業局、資策會、甚至是民間的軟體協會,應該趁著軟體產業稍有成長的契機,坐下來好好談談軟體產業的總體發展才是。

國內目前已有七、八家軟體公司上櫃,未來一年內還有五、六家朝這個方向前進,可是這十五家公司如果要年年成長,所需要的市場規模將是現今的三、四倍,所以中國大陸絕對是每家軟體公司積極發展的市場。 可是在 WTO 開放後,中國大陸的盜版問題一定會解決,而且電腦基礎建設也將做比較完善,軟體也會大量擴充,可是軟體市場卻極有可能落入美、歐、日商手裡,所以台商一定要好好想一想,尤其是回歸基本面,重新作好總體規畫,台商才有機會。

所以「軟體工業五年計畫」不但不應該棄守,反而應該升格到更高的層次,因為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是五、六年前的好幾倍,未來面對的問題層次也不同,政府應將軟體視為最值得投資栽培的產業。雖然政府相關單位每年投資在軟體上的資源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 R&D 科技專案部分, 每年約有十五億元,可是往往沒有好好將經費用在刀口上,以至於實際產生的效果很有限。

舉個簡單的例子,國內有家軟體公司叫做雷爵資訊,「萬王之王」這部線上多人對戰遊戲,就是由雷爵資訊裡兩個交大研究生所研發。當初他們在學校研究 MUD( Multi User Dimension ) 被教授孫春在發現後,孫教授便幫他們找尋資源、召集相關技術單位, 並且辦了二、三年的 MUD 技術研討會,學生們的研究才有些許成果,而且吸引不少企業的投資。

可是當這類研究做出成品後,往往面臨兩個問題:不是被外商買走,就是沒有經費、人才持續。 兩年前我曾向資策會反映這個問題,我建議他們將 MUD 列入科技專案的基本研究,最後可以將研究結果廣泛移植到其他公司,不僅可以讓這項技術商品化,還可以培養軟體人才,這才是「事半功倍」的做法。這個例子說明了政府雖然花了資源,可是機制、方向都和民間脫節,以至於效益有限,所以政府應從民間的發展反推,再回頭做規畫。

不久前我接受 IBM 與 SAP 兩公司邀請到美國一趟,IBM 邀請我到紐約「電子商務教育訓練中心」,這個教育中心主要針對全球有發展電子商務公司的中高階主管, 進行教育訓練。 我覺得國外的電子商務中, 不論是 B2B ( Business toBusiness ) 、 B2C ( Business to Customers ) 或是 CRM ( Customer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裡頭使用的應用軟體非常有價值,我相信如果國內業者可以好好運用,作用一定很大。

可是 IBM 人員卻告訴我台彎至今只有七個訪問團考察過, 而中國大陸去年去的訪問團卻多達一三○個,相形之下中國大陸對新技術、知識的取經比台灣還積極,台灣實在不應再閉門造車了。我記得四年多前,「軟體工業五年計畫」曾經花了二百萬元舉辦一個遊戲軟體訪問團,大部分遊戲軟體公司的老闆到美國受訓十天,雖然才短短幾天,但我們對遊戲軟體的技術、市場發展因而有了基本認識,這些概念對國內軟體發展的幫助相當大,所以國內高階主管應該再接受教育訓,除了吸收更新的觀念外,還可以促進企業與企業間的交流;這些都是政府容易著力的地方,只要花小錢,就* i 以辦大事。

政府雖然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可是政府究竟是誰?是資策會、還是工業局?認為以往軟體工業不蓬勃,在於政府是個「多頭馬車」,所以如果現在要重整國內軟體產業,主管機關也應重整,例如資策會應該扮演何種角色?在業界主導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以往資策會推動活動或政策時,常予人「片段」的感覺,可是推動政策不應該這麼短視,政府應該在了解產業需求後,不計長、短期來發展。或許因為過去幾年資策會的人事不平穩,在位者因而不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所以總統大選後,資策會的高層也應該進行改組,並且找一個具有產業經驗、了解產業需求的人,以五年或十年為單位,重新推動台灣的軟體產業發展才是。

工業局認為網路業即將取代軟體業,我覺得這是非常奇怪的看法。以國外的發展經驗,我認為網路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當網路開始發展時,為了讓網站間可以互相連結,所以 ISP 與入口網站開始興起, 經過競爭後,只會剩下幾個較大公司存在,例如台灣的奇摩站、蕃薯藤都已經卡到位子。

因為網路相互連結後,很多新交易形態關係開始產生,這時「 innovation 」變得很重要,可是網路的 innovation 沒有太高的進入障礙,除非這家公司能在六個月內變成超大型公司, 否則很容易被別人模仿,innovation 的價值就會降低;除非你能提出一個真正賺錢的模式,而且保證每個月有二%以上的上網者成為消費者,否則投資者根本不會投資你。

我認為網路時代能為社會帶來重大影響,應在第三與第四階段。第三階段是「 Bto B 」,由於企業間的交易原本就存在, 你只要能在網路上提供高品質、精確的服務,又能降低客戶的成本、增進對方的獲利,客戶一定願意繼續和你合作,所以 B to B 所產生的市值非常驚人。我曾看過一份資料,它說二○○三年美國B to B 比 B to C 市場大二十六倍,所以網路世界的戰場應該在 B to B,而非B to C。

所以 B to B 所需要的應用軟體非常講究,軟體公司才是完成企業間網路交易的重要關鍵,這個階段可能需要十至十五年才能完全成熟,所以軟體業者在這階段的機會非常大。網路發展至第三階段的同時也進入第四階段,當軟體建置完全,網路真正的價值在於「服務」,所有企業功能或個人生活機制都可以透過網路服務來完成。

如果真的發展到這個地步,軟體及網路只成為一個單純的應用工具而已,這就像蓋房子一樣,最初房子很難蓋,所以我們重視設計師、泥水匠等,可是發展到後來,我們只重視房子用途;網路就像蓋房子的工人,會蓋房子的人少,網路自然很稀奇,一旦人人會造屋後,房子有什麼用途才是重點。

從這個觀點來看,軟體業所能持續的時間、涵蓋的層面、能為社會創造的價值遠比網路業大,所以台灣實在不應該錯過這個機會,所重視的也不應只有電子商務,反而應該把電子商務的其他細部構面包含進來,因為這些細部構面都是專業的累積。

所以未來網路所需要的是專精技術與服務,而不是廣泛的網路服務,我相信這個趨勢在未來二、三年將被廣泛討論,早一點洞燭機先,才能成功。

(杜紫宸為第三波資訊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八風資訊科技董事長)

延伸閱讀

麥當勞、全家都它客戶!只賣雞蛋,竟賣到掛牌上市...大武山靠3招孵金蛋,登首家上市純蛋商背後盤算

2024-04-24

應徵就送大麥克!麥當勞招募1800正職員工,月薪32K有17天全薪假…襄理缺年薪挑戰150萬

2024-05-15

21歲癡情男花228萬養女友,遺願「想吃麥當勞」投江...全網熱搜他指是想掩蓋「這件事」

2024-05-06

麥當勞「台日港澳紐」全部崩潰系統大當機!訂餐服務暫停、門市無法進入…網路為何斷訊公司回應

2024-03-15

股票基金房產...40歲前投資全軍覆沒,他只花5年財富自由、45歲提早退休:給年輕人的6個建議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