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貧窮中崛起的科技新秀 P.90

貧窮中崛起的科技新秀 P.90

在著名文化史論作家余秋雨的《千年一嘆》裡,眼中的印度,是個普遍貧窮的國度,人口在窮人裡膨脹,走在路上,處處可以感受到人口爆炸的壓力。可是在首都新德里,人口眾多雖不亞於鄉村,但異於鄉村的光景,卻是個有點氣派、交通結構設計聰明與汙染交錯的大城市。拜工業發達所賜,鋪天蓋地的懸浮粒子籠罩著這個大城市,而水源汙染也不遑多讓,每日約有九億升的工業廢水及城市廢水,排進素有「孕育印度文明」之稱的恆河中。

或許印度人已經窮怕了,為擺脫人口膨脹所帶來的貧窮,自從九○年以來不惜任何環境資源代價,在大城鎮中致力工業發展,不僅大刀闊斧地制定政策、積極扶植國內產業,還於一九九一年門戶洞開地歡迎外資進來設廠投資。


科技重鎮  Hyderabad 及 Bangalore


隨著這幾年網際網路以及軟體產業在全世界大鳴大放後,印度政府更是積極地將資訊科技(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列為國家發展的首要目標,使得印度國內也掀起一陣科技熱潮, 其中,因發展資訊軟體服務的 Wipro 集團時市值,已在印度股市中有了二七%的比重,其創辦人兼總裁普里姆吉( Premji ),也在軟體設計的需求大增之下,資產淨值擠進了世界富豪的前三名,堪稱目前最富有的印度人。

從貧窮中崛起的科技新秀,自然吸引不少人們的眼光,這幾年來,前往印度了解箇中原因的國際專家絡繹不絕。根據這些專家們的了解,當印度政府於一九九一年解除了高額的關稅限制後,外商科技公司猶如雨後春筍般地進軍印度。由於印度人腦筋靈活,數學尤其厲害,加上工資低,同樣都說英語,在當地發展高科技事業, 可以說沒有障礙,所以諸如新德里或 Bangalore 等地區的科技公司,整棟成排的工廠一間間蓋。

而且對印度人而言,年輕的工程師幾乎都想到美國工作、生活,在兩相互惠互利的情形下, 印度的科技產業也就如火如荼地發展。 根據亞洲華爾街日報( The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的資料顯示,進一步到美國矽谷發展的新移民,都是印度最優秀的頂級人才,目前印度人在矽谷成立的公司,已經超過七五○家,十幾家公司的股票業已在美國公開發行、上市上櫃。

印度的科技發展以及與國際間的交流,便建築在這樣的關係之上。這樣的模式,似乎與台灣的發展有些許相似,但不同的是,台灣對於人才一直是需求孔急,可是印度政府卻有一段時間,非常不歡迎這群離鄉背井的工程師回國發展,甚至是阻止他們投資國內企業。


從 brain drain 到 brain circulation

直到一九九八年,印度政府為發展國內高科技產業而正式組成了專案小組,推動所謂的「 action plan 」, 這個專案小組直接由印度首相負責,成員還包括了金融、資訊廣播(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ing )、人力資源及國防等四部會首長。當這個專案小組成立時,眾官員信誓旦旦地聲稱:「要在未來五年內為印度創造超過百萬個工作機會;而且在西元兩千年底,印度出口的軟體服務產品產值要達到五百億美元。」

政府的政策一改,原先對矽谷工程師回國發展的限制,也自然而然地改變。今年年初,矽谷流行起創業風,不想再「吃人頭路、看人臉色」的印度人,在美國創業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但更有大批優秀人才,看好印度國內這塊有待開發的處女地,在機場等著排隊回故鄉、準備一展鴻圖。

所以現今的印度國內,創業風也四處流行蔓延,就像台灣一樣,許多年輕有為的創業家比比皆是,名片上秀出來的頭銜一個比一個還要大,而且正當這群人把國外技術、管理經驗帶回印度之際,諸如 Hyderabad 及 Bangalore 等科技園區,再也不是以充足、廉價的勞力吸引人,如今他們在高科技,特別是軟體設計、工程技術等領域上的成就,已經深獲國際青睞,不僅國際企業使用印度人研發的軟體,許多土生土長的軟體公司,也獲得知名大廠的程式設計訂單,競爭力已不容一直自許為「科技島」的台灣企業小覷。

在高科技領域上的快速發展與罕見成就,就連印度國內的學者都跌破眼鏡,他們除了驚嘆國際市場的自由化、與跨國企業接觸合作,以至於連國家政策都能快速變更之外,更沒料到這群不受拘束、來自遠洋的年輕創業者,一下子就讓地處遠東的印度,變成了世界的技術以及財富中心,「這群創業家翻轉了過去印度『人才流失』( brain drain )的印象, 如今大家都說印度是個『人才濟濟』(brain circulation )的國家。他們已為這個千年古國,注入了一番新生命及氣象。」


IT 市值超過二二五○億美元 創造二二○○萬個工作機會


如果不將英特爾( Intel )及奇異( GE )等大公司投資的資金計算在內, 印度境內的「純創投」已經超過二十五個,根據年初的資料,這些公司手上掌握的資金少說已有十三億美元,而且全部皆以還在初期階段( Start-up )的軟體公司為主要投資標的。

當懶散、腐敗出名的政府,都能大聲疾呼「 IT 即印度的明天」之時,不少創業家對於印度的科技產業發展,自然也是自信滿滿。 曾由 Wipro 派到矽谷、如今回國創業有成的 Sanjay Anandaram 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表示,「不論政府的狀況如何,這一場軟體產業大躍進已經展開」,好比道路、電力、網路建設及電話系統都不怎麼可靠的 Bangalore 區,依然如一塊磁石吸引大批廠商進駐。

而且正因為所有建設都還有待開發,市場更可以期待。今年年初,McKinsey&Co.公司曾對印度整個 IT 產業做出預期,報告上指出,在二○○八年以前,整個印度 IT 產業的營業額將達到八七○億美元,市值也會超過二二五○億美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創出來的二二○○萬個工作機會,將會大大舒緩印度歷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的失業率。

縱使產業前景令人期待,但這些數字究竟能不能成真,還是有賴這些創業家的下一步,能不能把火力集中在特殊、且適合印度市場的產品上。就好比 Bangalore一家 Innomedia Technologies 公司,目前正以一種低成本的技術,發展一項以有線電視為平台、 結合隨取視訊( video on demand )、 互動媒體(interactive media )及線上購物的互動電視。而一群由 Ind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Madra 單位所獨立出來的公司,也在發展電訊系統, 期望讓印度共二百個行政區的民眾,都能以最便宜的成本上網。

現階段的成就雖不能代表明日的成功,但資訊科技無疑已替印度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與希望,讓整個印度上上下下都動了起來。這群年輕創業家不僅是印度國內市場的催化劑, 更重要的是, 也給其他所謂的「沒有希望、 前途」(hopeless )的國家,塑造了一個仿效的典範。


印度科技富豪普里姆吉傳奇

/撰文/黃書儀

普遍貧窮的印度古國,拜新興科技所賜也出現了一位世界級富豪——普里姆吉(Premji ), 他的財富僅次於美國微軟的比爾蓋茨和 Wal-mart 的華特家族,可以說是現今最有錢的印度人。現年五十四歲的普里姆吉,是印度排名第四大軟體公司 Wipro 集團的創辦人兼總裁,在印度提起這家公司以及他的名號, 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是 Wipro 的前身,卻是經營食用油及肥皂的西印度蔬菜公司。

提起 Wipro 從傳統擁抱高科技,得從三十年前說起, 當時因父親過世,普里吉不得不放棄美國的學業,回印度接掌家族企業,並且在一九七七年將公司名稱改為 Wipro。普里姆吉是個十分講求專業管理的專業領導人,他不僅懂得分工還洞燭機先地看透時代趨勢,在許多保守的家族企業中,稱得上是改革派與現代化的實行者,Wipro 就在普里姆吉一邊固守舊有陣地、一邊開闢新疆域的情形下茁壯。

一九九一年,Wipro 正式進軍軟體業, 因為發展資訊軟體之故, 短短六年內,Wipro 已成為印度前三大軟體出口公司,堪稱從傳統產業轉型為科技新貴的成典範。雖然今年各國皆因網路股價慘跌,損失嚴重,可是因應電子商務以及通訊產業的發展,軟體設計的需求不降反升, 反而讓 Wipro 去年的股價成長近六倍,而且面臨今年的休息回檔下,仍舊逆勢勁揚十一%,Wipro 顯現出的潛力與爆發力,不僅讓競爭對手讚嘆,居高不下的股價,也讓不少投資人望而興嘆。

Wipro 三一.四億美元的市值雖然只在印度排名第四大,可是普里姆吉個人卻擁有四分之三的持股,在去年股價大漲之際,他的身價與財產淨值也因而翻了好幾番。不過,大方的老闆不忘嘉惠員工,去年普里姆吉在公司內實行員工配股,結果這二千多名的幸運兒,也一躍成為印度的百萬美元富翁。

Wipro 軟體事業的目標, 主要鎖定在電子商務、企業資源整合( ERP ),並為企業提供電子化的轉型諮詢。由於這塊領域的邊際效益高,自然成為公司獲利的主要來源,不過為了將市場擴大,Wipro 也跨入硬體領域,發展新型的個人電腦與企業使用的伺服器。

延伸閱讀

重大訊息待公布,京元電明日停牌…受惠 AI 晶片需求熱絡,第一季營收逾82億元

2024-04-25

中國新能源車嚴重「內卷」,比亞迪賣贏特斯拉後、瞄準歐洲、東南亞攻擊!殺戮戰場誰能全身而退?

2024-01-05

京元電退出中國半導體封測業!全數出脫蘇州事業股份 投資台灣加碼至122億元

2024-04-26

地方經濟、傳統文化在拔河…力積電、京元電入駐讓苗栗銅鑼陷角力戰,老謝:在地新文化正崛起

2023-03-28

美國封殺中國半導體產業 「中國芯」恐成台股下一個未爆彈!

2021-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