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旭電拉大與宏電的差距 P.94

旭電拉大與宏電的差距 P.94

最近美商旭電(Solectron)宣布接手日本新力位於日本Miyagi及台灣高雄兩地的生產設施,並計畫為新力提供一系列的電子器材專業代工(EMS)服務。旭電是全球規模最大的EMS廠,這項訊息沒有得到市場太多的重視,但在旭電資深副總裁蔡恭男接受本刊訪談中,卻提供了國內積極轉型的電子業許多思考空間。

美商旭電成立的時間為一九七七年,創辦人為出生於台灣的陳文雄,現任的董事長、總裁兼執行長為日裔美國人Koichi Nishimura,公司並已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元二○○○年會計年度旭電的營業額增加四六.二%,達到一四一億美元,過去五年營業額的平均複合年增率達到四三%以上。旭電目前在全球有五七個營業據點為客戶提供服務,其中有四五處擁有製造設施及生產基地。

旭電的規模到底有多大?若以國內目前營業規模最大的EMS廠宏電來比較,宏電最近調降年營業額至新台幣一○五○億元至一一○○億元之間,約在三十五億美元左右,旭電的營運規模大約是宏電的四倍。

宏電成立的時間在一九八一年,大約晚旭電三、四年,但是在全球EMS的競賽中,宏電的腳步顯然已經落後。五年前,宏電的年營業額是新台幣五七五億餘元,旭電當時的營業額為三二.三億美元,大約是宏電的一.七倍,但現在已成長到宏電的四倍,即使是被列為EMS廠中的第二大Flextronics,五年前營業規模只有宏電的四分之一,但是今年營收已逼近百億美元,規模是宏電的三倍左右,宏電是國內營業規模最大的EMS廠,也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龍頭廠,如今卻處於成長趨緩、後起之秀逐漸超越的局面。

業務涵蓋五大領域 產品線快速調整


旭電的業務相當多樣化,總計包括電腦、電信、電腦周邊設備、網路設備、其他(包括航太、消費性電子、GPS全球衛星定位、醫療、半導體設備、測試及工業控制設備)等五大產業,各產業的發展相當平均,客戶的領域就涵蓋各大產業。由於業務範圍多,和台灣偏重在電腦產業有所區別,在個人電腦產業成長已經趨緩的環境下,應是旭電得以維持相對高成長的主因。

不僅涉及的領域廣,生產線可以快速調整,也是旭電得以確實掌握各種商機的原因。蔡恭男說,旭電在全球的四十五處生產據點,可以依據接單做快速調整,像原來做消費性產品的生產線,可以迅速調整去做大哥大手機,甚至有些產品有季節性,生產線跟著逐季改變也很常見。旭電什麼產品都能做,而且很清楚知道只會做某些產品的公司會很慘,所以即使外在環境或產業出現調整,旭電都能維持本身的高成長性。

另外,不斷購併也是旭電得以保持高成長的原因。光以今年七月以後,旭電就在全球完成了四個大型購併案,除了新力的兩座廠房外,還包括購併北方電訊(Nortel)位於法國及北愛爾蘭的兩座工廠、購併澳洲主要EMS廠Bluegum Group、購併北電在美國加州、北卡羅萊納州,以及加拿大渥太華及多倫多等地的廠房及部門。過去幾年,旭電還購併過IBM、康柏、易利信、飛利浦、三菱等公司的工廠及部門,這些購併進來的廠房都成為旭電全球代工製造服務的基地。

支撐旭電可以持續進行購併策略的條件,高本益比的股價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美商旭電甚至新加坡Flextronics的本益比都可以達到五十以上,相較於宏電在台灣股市只能維持本益比低於十的情況,旭電當然更有本錢拿股票去世界各地換工廠,透過直接購併把人才及業務引進,旭電的業績成長要不迅速也難。

可是,蔡恭男強調,旭電從來沒想過要當最大的公司,而只是一直要求自己服務要做到最好。例如旭電要求每一周讓客戶打一次分數,而且還要結算每一周的盈虧情形(每周關帳一次),一有服務不佳或是存貨過多,就立即進行快速調整,絕對不讓錯誤拖到下一周。至於對客戶的服務,更清楚地畫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技術解決方案、製造與營運、全球服務,因此,製造只是一個環節,其餘兩點更加重要。

製造只是一環 技術及服務更重要 


蔡恭男說,很多人以為製造成本很重要,因此不斷地朝向降低成本做改進,但其實成本不應該是一般所指的單位成本,要算的是整體服務的成本,像現在你到西門町吃一碗牛肉麵,一定和到隔壁吃的成本不同,因為你還要坐計程車或其他交通工具去。什麼時候交給你,交給你的品質好不好,這些都是成本因素。旭電在美洲、歐洲及亞洲都有據點,就近服務客戶,而且還提供客戶在各區域性的加值服務,這種服務能力別人很難取代。

蔡恭男表示,光看製造沒什麼了不起,能夠把技術及服務做好,才是EMS產業的競爭關鍵。因此,旭電很早就開始轉型到以「強化供應鏈」為角色的企業,幫客戶打破科技及地域的彊界,並包括全球運籌體系的組織與管理,這些才是旭電提供的核心價值,同時,旭電的稅後利潤只有三.五%,沒有賺客戶太多錢,因此客戶樂於將業務交給旭電,並且和旭電一同享受成長。

旭電的成長策略值得台灣企業注意,即使是排在後面的Flextronics、Celestica、Jabil、SCI及Sammina等公司,成長性也相當驚人,總計這六大EMS廠過去五年的平均年成長率達到七七%,每一家公司的策略或有不同,但台灣企業同屬全球EMS產業大環境中的成員,對此消彼長的變化不能忽略,否則未來面臨競爭的壓力將會變大。

目前台灣很多企業面臨轉型時刻,大部分均面臨產品線偏重在某一個領域的難題,但是真正跨足創意新思維領域的公司卻不多,絕大部分的企業主做的都是把生產線移至中國大陸,不斷強調降低生產成本,但是每一家公司在大陸生產線動輒擴充數倍以上,未來台商彼此之間殺價競爭的壓力將不斷上演,對產業的幫助並不大。

還有更重要的是,過去台商重視製造,最強的是在設計及製造的相關能力,但是對於後段的全球運籌及服務著墨較少,能力也較差,很多企業成長到一個階段就面臨瓶頸。要提升這種能力,在現有台灣企業的組織架構、專注的業務及人才等條件下,會有一定的限制,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恐怕要有更大的變革及作為才行。

旭電買下新力位於高雄的生產設施,只是全球EMS產業面臨調整的一件小事,若這事不發生在台灣,很多人也不會注意到,只是旭電剛好買到我們家門前的公司,才引起大家稍微的注意,可是,從這件小事我們不僅看到一流EMS廠的策略,還看到台灣企業隱藏的危機,以及臨的挑戰。

延伸閱讀

亞泥(1102)無預警停牌,外媒猜這動作!股價短線修正1成、40元能守住?開記者會曝原因

2024-06-05

上班到一半「老闆跑了」!科技公司800員工見部門長官臉色鐵青 才知公司燒光277億「明天回家吃自己」

2024-05-30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

17所「黃仁勳大學」放榜,中正、政大2頂大為何變遺珠?這大學被老黃點到,不少人卻喊可能先倒

2024-06-03

自綠生活節啓動!響應聯合國10大即刻行動,你自綠的一小步,是永續地球的一大步

2022-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