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台商要有下「大棋盤」的決心 P.78

台商要有下「大棋盤」的決心 P.78

這陣子,「大陸熱」當頭,無論是一般投資大眾,還是企業界人士,談論的話題都不脫大陸,彷彿大陸遍地是黃金,處處有發財的機會,就連十二月中旬剛落幕的亞洲電信展,各個論壇裡討論的焦點,還是以大陸為主軸。

大陸的電信市場到底有多大,讓外商急著搶進去卡位?想要吃下大陸市場,又必須付出什麼樣的計畫與代價?而站在台灣立場,面對大陸這塊「處女地」,要如何行動才能既看得到又吃得到,不致讓嘴邊的肥肉跑掉?

先談談大陸整體的市場規模。眾所皆知,全球經濟版圖分為三大塊,第一,是以中南美洲與美國、加拿大為主的美洲市場,第二,是以歐洲、中東、非洲與東歐為主的歐洲市場,再來則是包含日本、韓國、印度、澳洲與紐西蘭的亞洲市場。

美洲以美國掛帥,歐洲因歐盟統合的關係,連貨幣都進行了整合,目前僅剩亞洲尚未一統,從商業的角度來看,亞洲是真正還未開發完全的處女地,潛藏無窮大的商機。

在眾多亞洲國家中,撇開已開發中的國家,如日本、新加坡、南韓等不談,大陸是亞洲的中心點,也是典型的開發中國家。特別是在前幾年亞洲發生金融風暴時,大陸扮演了非常吃重的角色,官方積極干預讓人民幣不貶值,最後不但安然度過了這次金融風暴,也證明了大陸市場的既深且廣,具有一定的支撐力量。

就如同其他開發中的國家,大陸是以計畫經濟為主,和資本主義國家中盛行的市場經濟截然不同。在這個社會主義下所執行的計畫經濟,除了能系統性地、持續性地去推動相關政策與方案,還具備了以下幾個特色。

首先,計畫經濟特別重視基礎建設( infrastructure ),無論是海港、公路、機場、水電,還是煉油廠,一切按照計畫推動,也遵行時間表去落實,只要上頭政策決定了,立即全國總動員,因此,一條高速公路,別的國家可能要蓋上五年,大陸卻可能在一年內搞定。

大陸基礎建設的速度之快,除了因遭逢六四天安門事件,進度遇到一些難題,大約延遲了大約五年之外,其他的建設計畫,大多按部就班地在進行當中。

在制度方面,計畫經濟下的大陸,雖然司法、訴訟制度相對於落後新加坡、香港等地,但這幾年,積極改善的腳步不停歇,越來越步上正軌;在資金面,大陸更是不遺餘力,各式獎勵措施傾巢而出,吸引外資進入,不但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還利用 BOT 的方式,注入更多的資金,解決地方政府資金不足的窘境。

至於在人才方面,儘管大陸有十二億人口,堪稱人才濟濟,但從底層技術人員,到高層管理人員,在在都缺乏優秀的人才,人才不足已是許多企業在大陸面臨的嚴重問題。

由此看來,大陸的每一吋土地,確實是充滿了各種機會,無論是發財的機會也好,功成名就的機會也罷,都像是一股強大的磁性力量,吸引著無數人忙著投身、跳入。

無論是任何產業,全世界都很期待大陸的成長。我認為,大陸的成長會以二次曲線性來呈現,所謂的二次曲線性指的是大幅成長到某一階段之後,將遇到瓶頸,成長幅度稍微停滯,接下來,才再展開另一個階段的成長。

眼前的大陸,正處於第一階段的成長,也就是成長才剛開始,說位於「底部」一點也不為過,也因此,讓所有投資人引頸期盼今後的成長,即使「大陸熱」已熱了好些時日,但仍有一堆人繼續搶進大陸。

大陸熱,熱翻天,回過頭來看大陸電信市場現今的發展,及未來的潛力。目前在大陸,電話普及率還不到一○%,和台灣高達五、六○﹪的情況相較下,差距可以說非常大。

依我觀察,未來十年內,大陸電話的普及率極有可能竄升至五十﹪,且成長的速度只可能更快,不會更慢;雖然傳統的電話市場依舊在推動,但先進的寬頻市場,也不會放棄,極有可能兩方面一起並行成長。

大陸現今寬頻的普及率不到一%,未來十年內,預計可成長到二、三○%,簡直等於是從零到有,商機非常大,且隨著技術的進步、成本的降低,可預見的是,寬頻設備的價格一定會逐漸往下降,更有助於寬頻被一般民眾的接受程度。

再看看無線市場,大陸目前普及率為一○%,也就是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有手機,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相比下,手機已不再是什麼新奇的玩意。不過,科技在進步,手機款式與功能也不斷推陳出新,對許多民眾來說,價格高高在上的手機,仍舊有些「高不可攀」,最近,就傳出大陸年輕人流行向朋友借錢,或是到當鋪質押借錢,好買到最新型的手機。

手機如此受到大陸年輕人的喜愛,我保守估計,十年左右,普及率會到達四、五○%, 以五○%為一個頂點,但若想要向手機製造大廠諾基亞( Nokia )的祖國芬蘭一樣,到達七、八○%的普遍率,還要有一些配套的軟、硬體共同來配合,並非一蹴可及之事。

由此看來,傳統電話市場、寬頻市場與無線市場這三塊領域,未來十年的成長空間相當驚人,非一般產業可以比擬。我曾經約略地以大陸十二億的人口,來進行估算,算出十年內,大陸傳統電話市場的商機,至少有兩百四十億美元,寬頻有七百二十億美元,無線則有一千零八十億美元,總和起來,超過了兩千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還只是保守估計,再加上周邊的相關產業,例如:網路推廣服務業者、系統整合商、收費系統商,及廣告、公關業等相繼的興起,只會互相帶動更大的商機,如滾雪球般地將市場越滾越大,越炒越熱。

兩千億美元看起來已經夠嚇人的,但其實基礎建設的市場,大約只占了整個電信大餅約二三%,不到四分之一,想要估算整塊餅,納入管理、人才培訓等等一系列的費用,兩千億美元可以乘以四,也就是八千億美元,想想看價值兩千億美元的商機攤在眼前,有誰會不心動呢?

思科在大陸電信市場有些涉獵,我也曾來來回回大陸長達十八個月,對外商在大陸的情況頗為了解。以思科為例,前進大陸之前,其實,對大陸投注了不少心血,所投入的資金也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由於大陸電信人才缺乏,思科只得從基礎的人員訓練開始著手,教導他們專業知識,並盡速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思科人」,而不僅僅是為了順應大陸市場,臨時隨便找急就章的職員來充場面。

對於代理商等夥伴,也是思科重視的合作對象,再加上當地廠商的輔助、配合,都使思科得以在大陸市場衝鋒陷陣,而為了要讓代理商、當地廠商能與思科合作愉快,思科當然也必須投資一些教育費用,作為前段的投資。

儘管思科已積極培養人才,但畢竟大陸市場太大,有點緩不濟急。現階段思科採取的策略是,高層管理人才先從思科總部調配過去,等時間久了,再逐一擢拔當地人員,徹底「本土化」。

管理人才從思科總部調配過去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加位階的流動性,在高層位置粥少僧多的情況下,不少人大嘆「升官難」,如今大陸市場耀眼,思科在大陸的布局只會越來越緊密,所需高層位置也漸日增加。

這些原本在各個分公司處中層主管的人,到了大陸之後,搖身一變為高層主管,不僅增加了個人在工作上的歷練,視野更為開闊,同時也因總部給予一整套的福利,包括:高薪、紅利、宿舍等等,使得過去大陸的員工,大多有了另一番的體驗,對公司整體體質來說,也有向上提升的作用。

既然人人搶著進入大陸市場,那麼,對台商而言,面對包括美商等眾多競爭者,擁有什麼樣的利基,又該把握什麼樣的機會點呢?

我一直認為,台商是非常驍勇善戰的。一般企業主面臨到「究竟要不要去大陸」時,通常會有兩種思考方式,一種是正面思考,除了看到眼前龐大的商機之外,還會去仔細評估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一一設法去解決,排除所有障礙。

另一種是負面思考,也就是雖然大陸大餅看起來實在可口,但一想到背後的種種風險,乾脆停滯不停,放棄前進大陸。有趣的是,長久觀察下來,多數台商的個性都屬前者,亦即習慣正面思考,這也就是為何政府一直在喊「戒急用忍」政策,但台商卻不加理會,檯面下如鴨子划水般,動作頻出,依舊勇敢地深入大中國。

同為中華民族,台商在大陸擁有許多機會點,像是語言上就占盡優勢,想融入當地的文化也比較容易,更重要的是,台商的彈性都很大,能接大企業的單子,也可以只做中、小企業的生意,無論情勢如何惡劣,台商那股打死不退的精神,似乎永遠能夠存活下來。

不過,另一方面,台商的草莽性格過重,常常不懂得重視專業,有的甚至不帶會計師、律師一同過去,一人單槍匹馬的,總以為只要會走「後門」,打好關係,一切困難就能迎刃而解,卻不知背後往往潛藏了許多危機。

幸好,這個現象已有改善的趨勢,自從不少大企業開始在大陸深耕,像是鴻海,非常重視專業,以專業人才來面對、解決問題,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也帶動了台商尊重專業的風氣。

台商在大陸最大的顧慮,便是沒有台灣政府的支持,再加上兩岸政策的不確定性,有如一顆不定時的炸彈,使得台商常常提心弔膽,卻苦於沒有一套可以完善解決的方法,這最大改善的力量恐怕還是得仰賴政府。

在現今國家界線越來越模糊的此刻,台商無論是進大陸,還是挑戰全球市場,最根本的關鍵,還是在於必須尋求各方智庫的意見,找到屬於自己的利基點,而不是盲目地一窩蜂跟進。

很多台商做生意眼光很淺短,只看到前面的利益,忽略了身後廣大的市場。做個簡單的比喻,就好比下棋,台商習慣下十九乘以十九的棋盤,但競爭對手下的可能是一百九十乘以一百九十的棋盤,就算台商拿下了這十九乘以十九的市場,也就不過是在小小的棋盤中稱王,但又如何?

所以,回到關鍵的問題,台商進大陸,不僅止要思考大陸市場,還必須要有企業的願景( vision ),能夠看到全世界的市場,才不會輸了一點點,就頹志喪氣,也才不會贏了一點點,就志得意滿。

台商一定要有下「大棋盤」的決心與意志,如此一來,大陸市場可能只是個跳板,在大陸成功了,將來就更有資源與實力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總之,敲入大陸市場的大門之後,挑戰才真正開始。

延伸閱讀

為何力積電跨足日本 不像台積電自己蓋廠 而是走IP授權模式?黃崇仁今天在東京「這麼說」

2024-04-02

存股該買0050,還是台積電?從20年前「台灣最強50大集團」榜單找到答案

2020-06-08

存股是什麼?2023有適合推薦投資的嗎?學會看指標,包準輕鬆學會怎麼買!

2023-09-22

45歲才學存股,他存200張玉山金,退休後月領18萬股利:一條「算股公式」讓他永遠買在低點

2020-06-08

為何「中階主管」大多不聰明:笨不可怕,可怕的是又笨又勤勞,把1件事變5件

202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