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網路四騎士力抗不景氣病毒 P.88

網路四騎士力抗不景氣病毒 P.88

想像一下,當人們談起科技類股,不再眉頭深鎖,不再哀怨無助,而是一掃陰霾,股價節節回升,前途一片光明。

「哪有可能?」相信多數的投資人不敢奢望這樣的場景。也許,股價終會反彈,但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繼續向下沉淪?股價回穩,是幾周、幾月,抑或是幾年,沒人有答案。去年年中,被華爾街分析師喻為「網路四騎士」的思科、甲骨文、昇陽與 EMC,便面臨了何時走出低谷的窘境。

思科購併績效不彰


以製造路由器起家的思科( Cisco ),在執行長錢伯斯的帶領下, 市值不斷壯大,一度曾超過五千五百億美元,股價也在去年三月二十七日,來到八十二美元的高峰。但自從去年九月,那斯達克一路狂跌,思科也就如坐溜滑梯般地迅速下滑,今年三月十二日,寫下十八.三七五美元的一年來新低。

正所謂「股價會說話」, 股價提早反映了思科的危機,逼使曾在 IBM 與王安電腦任職,歷經一波波痛苦裁員經驗,曾說過「剝奪別人工作是最傷心的事」的錢伯斯,無奈地在三月中下達裁員八千人的開鍘令。

思科的危機究竟是什麼?先就思科引以為傲的購併策略來看。

自一九八三年以來,思科共購併六十八家公司,單單過去兩年,就買下三十九家公司,「打不過就買下」的思考邏輯,在昔日滿袋現金的時代,也許是可行的作戰策略,然而,今非昔比,光從今年思科突踩購併煞車,今年至今尚未買下任何一家公司,就可窺出擴張版圖計畫已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令人憂心忡忡的是,這些購併案中,看得出具體「績效」的,實在不多。過去兩年中, 僅有收購思倫特( Cerent )與台灣企業家吳錦城的箭點( Arrowpoint),因開發出新產品,對思科整體營收有向上提升的效果,其他公司多停留在產品尚待開發的階段。

業者過度樂觀的獲利預期幻滅是影響市場主因

思科並非沒有現金。截至會計年度第二季為止,手上仍有四十八億美元現金,然而,另一個潛藏的更大危機是,思科的客戶籌資困難,積欠思科的應收帳款,高達二十億美元,即使思科產品市占率再高,也是枉然。

另外,積極轉戰電信業的思科,雖已投資了一百億美元在電信設備市場,但畢竟市場是嚴酷的,思科僅僅只是朗訊、北電等眾多競爭者中的一員,並沒有取得明顯的領先態勢,反落得遭系統業者採購預算大幅刪減的局面。

種種「壞消息」聚在一起,產生了加乘效應。思科高階主管便指出,第三季營收可能衰退五%,創下思科上市十一年來首度的單季衰退。投資人關心接下來,只怕還會有更慘的消息。

事實上,正如《經濟學人》雜誌所指,科技類股重挫,不單是景氣遲滯的關係,科技業者過度樂觀的獲利預期幻滅,才是影響市場信心的主因。

以思科為例,總宣稱是推動新經濟前進的引擎,即使那斯達克幾已崩盤,仍表示亞、歐市場已大有可為,錢伯斯在三月中才真正改口說:「對世界其他地方的銷售,已出現減緩徵兆,特別是亞太地區與新興拉丁美洲,情勢越具挑戰性。」

換言之,思科的接單情況,有每下愈況的趨勢,難怪,思科已計畫買回自家公司股票,不讓股價繼續動盪,敲痛投資大眾的心。

艾利森財富大縮水

不僅思科預估前景被評為「過於樂觀」,商用軟體大廠甲骨文,也處於類似情境。三月十六日甲骨文公布獲利,指出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二月底的第三季,淨利下降二四%,為五億八千二百七十萬美元,或每股十美分,低於原預估的十二美分,雖符合分析師在本月初調降後的預估值,但「由於經濟前景難料,下一季獲利可能表現平平」。

甲骨文的一席話,讓不少投資人搥胸頓足。美國聖地牙哥一家法律事務所,早在三月九日即對甲骨文與其執行長艾利森提出訴訟,指控甲骨文過於誇大未來銷售趨勢,致使投資人評估錯誤,荷包受損。

甲骨文已表示「這並非事實」,投資本來就有風險,但由此不難看出,不少人心存「受騙」之感。畢竟,甲骨文在三月十六日創下十三.五○美元的一年來新低,距離去年九月一日四六.四六九美元的高點,跌幅甚深。

科技類股持續探底,科技富豪身價也大幅縮水,根據《富比世》雜誌的最新排名,艾利森僅次於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以八百多億美元居亞軍,而艾利森在今年一月,以約八億九千五百萬美元出售甲骨文股票,外界對其釋股動機議論紛紛。

網路公司泡沫化,訂單下滑,讓甲骨文飽受打擊。雖然甲骨文指望藉由傳統公司來填補空缺,並運用甲骨文軟體,來開發新的電子商業應用程式,進而提升企業效率,但這似乎又過於樂觀,因為景氣低迷,預算縮編,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能力,且願意花錢改善商用軟體。

硬體設備有二手貨市場在競爭

剛從美國回台的甲骨文台灣分公司總經理李紹唐,目睹了美國科技產業的「冰河期」,他說,過去由於網路飆漲,股價的本益比已沖昏頭,現今回歸基本面,反倒是件好事。

甲骨文雖未大舉裁員,但已從今年三月一日起宣布人事凍結。李紹唐認為,從資料庫起家,積極轉型為電子商務的甲骨文,仍大有可為,因為「硬體設備大廠有二手貨在競爭,近幾個月來,一堆倒閉的公司將硬體設備賣給二手市場,致使競爭越來越激烈」,反觀軟體,少了二手貨這個可怕的敵人,銷售機會增多。

李紹唐還說,甲骨文今年會將重頭戲擺在九月問世的新產品 9I 上,並極力促銷CRM、ERP 等既有的產品,在他的觀念中, 「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所以,他會要求同仁去努力拜訪更多的客戶。

不過,話說回來,「時不我與」也很難改變現況。李紹唐承認,就前兩季來說,台灣地區軟體販賣的營收成長率為二五%,但連同第三季,卻滑落到一一%。可見數字反映了最真實的市場聲音。

李紹唐認為,景氣復甦,「恐怕還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不景氣中,還是有商機,大家千萬別太悲觀。

和李紹唐一樣,昇陽台灣區總經理李大經,也認為至少需要半年,科技業的景氣才會回春。他說,資訊產業的特質就是非連續性,無法總是位居各個產業的龍頭地位,必須隨時尋找新的獲利模式,以免落入景氣循環中而遭淘汰。

昇陽毛利率大幅受損

相較之下,伺服器大廠昇陽股價下滑的速度雖然較慢,最近還維持在三十美元,離過去一年來的高點三十七美元,差距不算過大,但總體來看,趨勢還是向下,也成了那斯達克的「科技病號」。最關鍵的是,昇陽在二月底公布第一季獲利,每股是七到九美分,和分析師原先預估的每股十五美分,足足差距一半。

昇陽的問題還包括削價競爭的壓力,一名同業不客氣地指明:「昇陽的價錢殺得很低,生意總要做一輩子,往後呢?」顯然,昇陽的毛利率也會進一步受損。

李大經則強調,企業的競爭力,不應只看今天,重要的是,「應該在寒風刺骨的今天,培養免疫力,做好準備,迎接下一個挑戰」。 他希望在目前許多.COM 都變成.GONE時,台灣昇陽不但能助銀行業、證券業進行整合,也能使.COM 變成.NOW。所以,昇陽還正大舉招兵買馬當中,絲毫不受不景氣的影響。

同樣的,去年漲勢凌厲的儲存設備大廠 EMC,雖剛榮獲《財星》雜誌票選為全美最受景仰的公司,但驗證了「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的道理,股價從去年九月二十五日的歷史新高一○四.九三八美元,順勢滑落,今年三月十二日寫下二九.九六美元的新低。

EMC 年初已裁員


EMC 雖然對儲存系統的需求持續看好,認為占整體資訊產業的比率,將提升至二○%到三○%,但營收預估值的修正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的預估值,將從原先的三三%至三八%降到二五%至三五%間,並透過削減庫存與延後招募七千名員工的方式,來提振獲利。

年初,EMC 已進行一波裁員行動,儘管公司強調這是例行性針對表現不佳者所做的組織調整, 但多少已顯現出 EMC 飽受科技股「寒冬」波及,無法再大力擴張。

競爭對手的威脅,也使 EMC 更加步步為營。 Network Appliance 開發出的 NAS技術,就和 EMC 具備的 SANS 技術, 形成強大的競爭局面,NAS 同樣可以使儲存設備連接到網路和路由器上,且隨著時間改變,兩項產品的相容性指日可待。

若要問科技類股還有沒有春天,分析師通常會建議幾個指標當作參考,第一,先期的跡象是科技公司會宣布庫存下降,好提高公司的利潤;其次,公司如何支配資金,購買什麼樣的技術,或投資哪些行業,都值得注意。但最能振奮股價的,還是在於一筆大額訂單的公布,最能替公司注入一劑強心針。

不少分析師認為,每當股市擺脫低谷之際,都會出現新的領軍人物,尤以市值五億到三十億美元的中、小型公司最有機會。所謂的「網路四騎士」,市值已相當龐大,能否重振士氣,再寫下歷史新頁,相信股價會做見證。

延伸閱讀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黃仁勳來台高喊「台灣是國家」,國台辦18天後終於說話:希望他好好補課…中國有多需要輝達晶片?

2024-06-12

他花31萬買輝達,抱10年「如今飆破8400萬」!身價跟著黃仁勳翻倍,曬一圖爽喊:謝謝NVIDIA

2024-06-09

輝達黃仁勳掀AI熱潮!家長憂「該讓孩子提早學嗎」…葉丙成給建議:先讓自己成為願意使用AI做事的人

2024-06-10

賣掉鴻海(2317)改買月月配、老爸捶心肝!00915、00919、00918...3檔完全填息的高股息ETF,達人首推這1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