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數位資訊的「最後一哩」建設 P.78

數位資訊的「最後一哩」建設 P.78

現在電信業正熱烈討論的最後一波,就是固網的開放。固網,最常聽見業者遇見的難題,即是硬體上的「最後一哩」建設,目前在最後一哩還有很多問題,許多地方還沒有架構完成。在現階段,業者僅能提供語音的服務、國際電話的服務,若是想把固網拉到家裡,一些硬體建設如挖馬路、埋管線等艱巨工程,過去因為長期由中華電信獨家經營,所以一時之間,其他業者並不容易做到。


中華電信長期經營的優勢在先,新近固網業者後續硬體建設的困難在後,目前無法網網相連、和中華電信互通,則是固網業者的第二難題,因此最後一哩始終掌握在中華電信手中。不過,一邊追求盡快接通這最後一哩,業者還是可以一邊從其他服務著手,像是現在消費者能選擇各家的國際電話,享有更便利更價廉的服務品質,當然,大家未來的願景是能做到光纖到家( FTTH )。

硬體上的最後一哩有多麼困難,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但是,大家忽略了一件同等重要的事:如果談到生活品質的最後一哩,還有哪些需要努力之處?固網若能突破以上的兩個難題,就等於順利開通了,大家都很注意能不能享用語音的服務,卻忘了,未來最令人注目的該是數位經濟,以及數位資訊的傳播。我們應該想一想,除了語音之外,數位資訊的下一步該如何改善。

固網提供的語音服務,不外乎打電話、大哥大,大家都很注意,看看哪一家通話品質最好,價格最便宜,就選擇用誰的。有意思的是,我們熱切談論數位經濟,政府和相關單位卻始終沒有制訂這方面的政策法規,所有的關心和目光,都放在語音上面,政府對數位經濟的規畫,腳步實在應該加快。

舉例來說,前一陣子常發生系統台出現問題,手機收訊不良或斷訊,造成很大的新聞,消費者反應激動,錙銖必較地要求業者應該如何賠償。無論電信總局或是大哥大業者,都經常針對通話品質做調查評估,也常討論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加強手機的收訊。當然,語音斷訊的確很嚴重,但是數位斷訊時該怎麼辦呢?似乎就沒有人關心了。

倚天的傳訊王服務,提供全方位的理財資訊,線路連接至交易所、櫃台買賣中心、財訊文化的電腦等地方,還有國際匯率的平台。但是這些數位傳輸一旦斷訊,用戶也只會朝向倚天抗議,其實中間有太多需要大家配合的環節,卻沒有任何規章來約束,政府對這樣的機制並沒有投入像對語音服務一般關愛的眼神。數位資料的斷訊是非常嚴重的,許多人都是不分晝夜在觀察國際財經的脈動,況且,架設數位資訊傳輸所付出的成本遠比語音昂貴,租一條 T1 或電纜,價格比一般語音電話線高出不知凡幾。

台灣的數位經濟只能算是「追隨者」。過去台灣在各產業的角色,一直都是追隨者,只能跟隨國際的腳步,做 Me Too 的產品,智慧財產權相當貧瘠。第二代行動電話 GSM 的專利都在別人手裡, 第三大行動電話也正上演大家爭奪制訂標準,搶規格主導權,最終目的就是收取權利金。台灣的 CD-R 廠商,一半的成本都是花在付權利金上面。專利是很大的問題,台灣的狀況根本不算數位經濟,只能算是製造業的管理,下場只有陸續外移。

數位經濟應該強調創新,早點想辦法切入國際規格的訂定,領先創造全球數位的應用,這樣在相關商業談判上才能有較平等的地位。否則,有時候台灣要付權利金,老外還不見得肯接受,當初 PALM 好不容易才願意授權給宏碁,這就是追隨者的悲慘地位。過去台灣的製造業,因為到了一定規模,再加上垂直分工做得很好,具備彈性,所以才得以搶占商機。但是現在要談的是數位經濟,尤其是電信方面的服務,我想重點一定要放在創新,深度的應用才能夠成功。

談到深度應用,台灣有個最好的例子,就是精緻的 KTV 文化。 我們到日本、美國都會發現,他們 KTV 的系統很爛,畫面與文字很單調,和台灣差距甚多。 因為台灣民眾非常喜歡唱歌, 所以 KTV 能夠在各方面都深度應用,做到盡善盡美。此外,台灣的流行音樂能夠風靡東南亞、新加坡、大陸,也是因為深度應用,不斷創新而吸引人。

相較於固網的有形建設,數位資訊的最後一哩是無形的,能夠做好無形的最後一哩,才得以誕生創新和應用。這裡面相當複雜,不再只是固定的一條線,而是必須深入完整地解決各種問題。例如我們提供裕隆汽車的服務,在他們的車子裝置一個衛星導航系統,當車子需要找停車場時,系統可以告知附近最近的停車場在哪裡。但是這樣的資訊仍是不足的,我們無法預知,停車場有沒有停車位,這就叫做服務的最後一哩。很多服務就差這麼一點點,卻是最重要的關鍵,端上一盤好菜,如果沒有刀叉終究無法享用。

我再進一步假設,若是知道有停車場,我能不能先定一個車位?甚至告訴我哪一個停車位可以停?完備的電腦系統建置完成之後,還牽涉到數位資訊的傳遞能否順暢,斷訊能否處理。還有付停車費的問題,如果小額付款的機制能夠架設在電信服務上面,直接從電信帳單上扣款,就更便利了。這裡面包含很多金融法律、商業運用的問題,這樣的最後一哩建設,是未來發展的重點。

有很多台灣的政府官員或媒體會問我,國際上有沒有做得很好的例子,有沒有人已經制訂出相關的法規?我要誠摯呼籲,其實我們不應該等。等別人訂定了,我們就只是追隨者,而且也不可能別人做了我們就不做。耐吉領先做籃球鞋、慢跑鞋、氣墊鞋,背後都是台灣的寶成在幫它代工,但是價值是在耐吉身上,售價也能賣得比同業貴。

硬體建設垂直分工,是過去台灣製造業的成功模式,而電信服務也需要垂直分工。電信服務的特色是,不夠好大家就完全不用,差一點就沒有用。就像很多網站很好,但是網路塞車就發揮不出效果。電信服務業者可大略分成三大類,第一類電信業者應該提供高品質的通訊頻寬,這是它擁有政府特許執照第一件該做的事。另外也應該建立可靠的收費機制,像是過去大家很關心大哥大的收費,究竟可不可靠、合不合理,業者要給消費者信心,也應該要有公權力定期去查。第二類電信業者一般指的是電信的加值服務。而一般的手機廠商,提供電信終端用戶設備的產品製造商,可以視為第三類。

現在特許執照業者什麼都想做,從第一類做到第三類,漸漸的他們應該判斷哪些東西要垂直分工,外包出去。不過,製造業會因為商業的供需,產生自然分工,電信業卻有法律的問題。通常拿到特許執照的業者,不願意把權益讓給別人,也連帶減緩外包的速度。最簡單的例子,可以看去年的簡訊開放。

簡訊本來是不互通的,因為大哥大業者開台時,政府並沒有規定簡訊一定要互通,所以一直拖到去年才通。其實各個系統間的簡訊互通,讓商機變大許多,但是業者一直懷有通包的心態。有些第一類的業者,除了兼做收費,還想自己做手機,當然不是說它不准做,而是應該想清楚,今天拿到這張特許執照,究竟重點要放在哪裡?其他的是不是應該開放給別人?

日本的 i-Mode 之所以能夠成功,而成為全世界無線數位通信的取經對象,原因正是它們領先提供各式各樣數位化的服務, 也就是做到創新的條件。 此外,i-Mode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願意開放。 台灣雖然去年簡訊開通,讓商機變大,但是商機仍是掌控在第一類電信業者手裡,它們還是沒有開放給外界。但是在日本,有一家公司只因為做 i-Mode 資訊內容的服務,藉由 DoCoMo 代收代付收費機制,就能夠賺錢成為一家上市公司。

這家公司, 是典型的第二類電信業者, 它專心開發使用者喜歡的內容服務,由DoCoMo 代收服務費並抽取一成的佣金後, 其他收入則歸內容服務業者,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分工模式。收費是個麻煩的機制,消費者上網下載資料,通常款項小又瑣碎,第二類電信業者做起來吃力不討好,消費者也不喜歡。若是交由第一類業者去全權處理,可以做到更完備的服務,這樣的方式非常成功。



台灣電信業垂直分工不足,最近的例子就是 WAP,WAP 一直沒有起色,因為第一類電信廠商都只想自己推自家的 WAP 服務。 過去網站不流行收費,現在的網站都已經體認到唯有收費才能永續經營,如果收費機制不順暢,內容服務業者自然無法提供收費的內容服務,但是如果只找不收費的內容服務,導致提供的內容不夠好、不精采,消費者也不想去用,顯見分工的重要性。

第一類電信業者,如同做道路建設與收費站;第二類電信服務加值業者則是旅遊景點;第三類應該提供百花齊放的終端產品,就像車輛,這三者缺一不可。 WAP早期因為缺手機, 現在因為收費太貴,所以無法成功,GPRS 也是因為手機太貴,無法普及。此外,即使有了道路、收費站和車子,駕駛人沒事也不見得願意開上高速公路,一定是為了要去某個有吸引力的地方,所以業者還必須提供有吸引力的內容。

其實,就連日本 i-Mode 在這部分,仍沒有做到完全開放。 i-Mode 只和一部分網站簽約合作,很多網站根本上不去。就像是有很美的旅遊景點,但道路卻不通。日本現在也在檢討,這樣的情況是否也對消費者不公平,第一類電信業者不應該主觀限制消費者取得其他內容服務的權利。

台灣的第一類電信業者,就好像經營百貨公司,只限定專櫃加入,而不准精品店成立,或是非得等到迫不得已才開放。第二類電信業者應該走精品店的路線,讓整個資訊環境完整健康,但是機制不開放,精品店要誕生就很困難。在電信這個特殊世界裡,一旦通路受到阻礙,產品再好也沒有用。

前幾天我才去找電信總局副局長談這個問題,消費者得不到好的資訊,資訊提供者也不敢花成本去提供,這樣下去服務將呈現惡性循環。唯有突破這個狀況,台灣才有機會變成領先者,創新的事物才會顯現。倚天的傳訊王已經申請了三、四十個專利,這大概是全球罕見的,不要小看台灣兩千多萬人口,其實這已經算是小具規模,可以認真提供服務了。

數位資訊服務的最後一哩建設,並不是像有形的固網最後一哩建設那麼明顯,但是它所能帶來的卻是巨大的服務變革,對於提升一般民眾的生活品質,有相當好的美景。我希望將來能做到「上馬路前,先上網路」,利用網路就能把各項便利服務全部搞定,如此一來,資訊與電信的創新才能真正帶給我們更高品質的生活。

(黃杉榕為倚天資訊董事長, 也是 WAP 聯盟理事長, 電子郵件信箱為:
simon.hwang@eten.com.tw )

延伸閱讀

馬斯克認了「中國電動車會摧毀多數對手」...它真的很強!特斯拉削價競爭到了極限、各國靠1招保命制衡

2024-01-28

不到80萬!平價電動車快來了,特斯拉宣布2025新款將亮相生產,與比亞迪一較高下

2024-01-24

史上最大規模!特斯拉召回全美220萬輛電動車,這次又出什麼事?安全機構:「小問題」恐藏致命風險

2024-02-03

從英雄變狗熊,特斯拉被中國比亞迪吞噬!無償借地、無息貸款...謝金河:印證「不要錢的最貴」

2024-01-31

為何日本人不買特斯拉?馬斯克狠嗆這句話…市值一夜蒸發2.5兆,她「這價位」下車被讚先知

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