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有沒有市場最重要 P.76

有沒有市場最重要 P.76

每到年底,必定會開始討論明年的景氣,由於目前大部分人都預期明年資本支出(capital spending︶及資訊支出(IT spending︶都會增加,因此大家對明年資訊業景氣的看法開始轉好,但我的看法卻比較保守。

過去兩、三年,由於獲利不佳,景氣也不好,許多公司都進行大規模的調整,並且大量降低投資;現在外在環境已經沒有那麼惡劣,加上許多新技術也逐漸出現,因此投資金額又開始增加。但是,資本支出增加,並不代表經濟一定就會那麼快好轉。

美國在一九九○年以後發展出來的榮景,其實不是只有資本支出成長或其他一、兩個因素所造成,而是包括生產力、效率、競爭力、創新發明,甚至完整的教育等眾多長期因素累積而來。同樣的,過去兩年股市的崩跌,也不僅僅是因為資本支出停止所造成,資本支出增加或減少不是原因,只是現象之一。

經濟要好轉,速度不會那麼快,所以企業還是不能鬆懈下來。景氣要全面回升,不僅需要多方面的提升,例如生產力、生產效率、創新發明、教育及新需求……都發生,景氣才可能全面轉好,在這些條件都具備之前,企業的獲利無法好轉,景氣也難恢復原來的面貌。

事實上,目前股市的表現也正在反映這種現象。在過去六個月間,股市曾兩度好轉八到十周,但之後又面臨修正,紐約證交所的許多股票本益比(P/E ration)都還在二十倍以上,那斯達克的股票本益比更高,這些不是因為「P」太高,而是「E」太小了!獲利實在太少,所以本益比才會居高不下。

如果企業的獲利無法提升,經濟就無法全面回春,股市還是會上上下下修正好幾回,只有獲利開始明顯增加後,投資人才能樂觀,股市也才有機會創造更大的漲幅。

以創投業來說,過去兩、三年,判斷不正確的公司都已陸續結束,而目前情況也沒有兩、三年前糟糕,但是投資時還是要非常小心,尤其是經濟行為不同了,客戶行為也變了,我們觀察,現在創投業最應該重視的,除了團隊的建立、執行長(CEO)以及核心技術之外,就是要先問這家公司的產品到底有沒有市場,而且能否在一年或兩年內達到十億美元的市場,才是有潛力的標的。

過去,很多所謂「技術」很好的公司,花了幾千萬美元做出來的產品,營業額卻出乎意料地低。我們在評估技術及產品的市場,一定要先問:到底有沒有這個市場(What)?市場在哪裡(Where)?什麼時候會出現(When)?

例如有公司要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的功能內鍵到手機內,做「LBS」(Location-based service,位向服務)。這個LBS市場到底會不會出現在美國市場?我們可以從技術及成本的觀點來設想,目前GPS的成本約二十美元,未來可降低到五美元以下,消費者會不會接受?如果從市場的觀點來看,答案是明年絕不可能,最少也要三、四年後才有可能達到,因為美國人現在連簡訊(SMS)的使用率都不高,要推出類似的產品,恐怕得再等三年才有機會。再者,三年之後,是否會有其他更尖端或成本更低的技術占有市場,或形成主要競爭對手呢?

不景氣時,企業很難憑空創造新的市場,比較常見的都是在既有基礎架構或平台上,提供具有強化技術及應用(enabling technology)的產品,如果產品的行銷定位(market positioning)做得好的話,往往能夠在一、兩年內就有營業收入,如此才能在不景氣中逆勢突圍。

以媒體及內容產業為例,由於播放內容的管道提供者(access providers,例如有線電視業者),以及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s,例如製片公司)很多,這兩者間的供需就是個複雜的關係,因此產生一種專業的廠商,專門把不同的內容集合起來,再利用技術平台把這些內容分銷給媒體,這種商業模式就很像是以前的電腦通路商(如TechData,IngramMicro),把零散的零件或電腦產品分銷到各個終端通路上,這些企業目前都已獲得相當大的成功。

對於有線電視等媒體而言,他們本來就從客戶處收取費用,並且提供好的內容給消費者,因此他們會花錢買內容;至於製作內容的業者,他們本來就在尋求各種通路,除了好萊塢及戲院外,他們也希望再製作成錄影帶或影音光碟片,到百視達或是網路等做各種利用,只要彼此不衝突,當然是讓內容以更多管道傳送出去,一魚多吃,也可得到多重收入。

過去網際網路開始在商業應用上熱門起來時,許多人,例如ABC及迪士尼、ISP以及WAP portals……等等,希望把中介者完全消滅,但由於許多錯誤的決策,彼此互踩對方的腳,沒有創造出應有的價值,最後當然宣告失敗。如今經過兩、三年的整合,大環境成熟了,因此這些新的定位者也都有些成績出現。

最近相當熱門的隨選視訊(Video On Demand,VOD),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好例子。十年前有關VOD的討論就已相當多,但當時雙向網路的建置還沒完成,現在網路環境已經成熟,應用也逐漸增加,VOD的環境逐漸建立,因此現在投資VOD的成功機會當然比較大。

要評估到底有沒有市場,需要很理性地分析,並且要從「質」與「量」兩個方向著手。所謂量的分析,例如最近華晶的投資團隊在評估和VOD有關的公司,我們估計美國目前有六千萬個有線電視用戶,如果要推動隨選視訊的市場,合理推估約有兩成的消費者願意付費使用,平均每個人每個月看三次,再以平均一個人願意繳費十五美元計算,然後推算出這個市場一年有五十億美元的規模。

至於為什麼會以兩成的消費者來估算,要花多久的行銷努力才會達到二○%,或者是為什麼每個月看三次,還有為什麼收費是十五美元,這些都要經過合理及仔細的分析評估,這就是屬於量的分析。

至於質的分析,則是要從大量的分析報告及預測數字中,推估隨選視訊市場到底會在一、兩年內就會發生,還是要再等四、五年,這種判斷又比量的分析要困難許多,牽涉到的是更多的專業知識及決策判斷。

如果以目前台灣或大陸的情況來看,想要推動VOD,因為環境還不成熟,會面臨很大的困難。目前有很多人的預估數字都言過其實,台灣目前也沒有比較正式的統計,很多業者的推算都太過樂觀而且不實際。

大陸的情況更是特殊,不僅每個地方不同,例如有些地方政府特別支持,但有些則不然,而且中國有很多城市的有線電視建置,都集中在某些獨立社區(所謂的「小區」),發展狀況相當不同,當然不能把美國的數字套到台灣或大陸。

現在看起來景氣最壞的時候大概已經過了,展望未來兩、三年,仍然會有創投把一些公司關掉,但這些公司關掉的原因,可能已經和一、兩年前的情況不同。過去兩年被關掉的公司,可能是因為本來就不應該開、或者是沒有獨特的技術、或是沒有商業模式、或是沒有好的CEO及團隊、或是燒錢太凶,但是當時資金實在太浮濫,才會隨意地創設公司……,但未來兩、三年會被關掉的公司,則很可能是因為產品錯誤,市場需求還沒形成,因此要關掉。

我深信未來所有新創的公司都要注意,如何在對的時間、推出對的產品,才能由卓越的CEO所帶領的團隊、資金可以維持的情況下,創造出足夠的營收及獲利,並且在大傢伙如IBM、惠普、微軟及昇陽進來之前,用兩三年達到一定的市占率,創造出足以抗衡或甚至被購併的價值。景氣還沒完全復甦,大家仍然需要相當謹慎。

曾煥哲(Joseph Tzeng),華晶創投(Crystal Ventures/ CIVF)執行合夥人,歡迎讀者來信交換意見:jt@crystalventures.com,若您要給華晶您的創業計畫書,請寄至:submit@crystalventures.com。

延伸閱讀

藍白凍漲電價案立院59:50通過!韓國瑜要政院檢討政策,經部喊尊重決議、政院:仍須調漲

2024-04-30

藍白提案電費凍漲、送交協商進入「1個月冷凍期」!4/1新電價會如期上路實施?

2024-03-29

防詐教戰〉3C原則、四不口訣 幫你躲過七成詐騙 五大經典詐術起手式全破解

2023-06-19

停電議題被政治操作,台電總經理王耀庭一度請辭被慰留...光電五大公協會聯合聲明表態「三挺」

2024-04-22

經典案例》連廣達董娘也被 「黃金報酬率」打動  年息八%、延遲贖回 都是高息詐騙案共同特徵

202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