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只有泡沫公司 沒有泡沫趨勢 P.76

只有泡沫公司 沒有泡沫趨勢 P.76

去年全球景氣逆轉,報章雜誌上不斷出現生技公司經營不善,或變換營業項目的消息, 陸陸續續也有人在談論基因體與 SNP 研究退燒的問題,也有很多人問我, 如果連美國的知名公司都要淡出 SNP 市場,台灣業者還有機會嗎?賽亞也在做 SNP,有什麼不一樣嗎?

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本談起,不管是什麼產業,產業正在發展的時候,最怕「過熱」的氣氛,一些時髦的名詞應運而生,很多人拿來大作文章,隔了幾個月之後,大家發現沒有什麼新消息,就又開始說「退燒」。

時髦的名詞大多才剛從學理上發展出來,離產業化還有一段距離,從實驗室到產業面,從一個學理的產生到創造出經濟效益,通常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這樣的時間是必須的,也一再地在各產業中被驗證。

像這幾年大家常聽到基因解碼, 其實檢驗 DNA 的技術,二十幾年前早就已經存在,基因解碼計畫從一九九○年開始推動,到二○○一年才發表初稿,光是理論層面的研究,就花了十幾年的時間,直到人類基因圖譜解碼之後,才算慢慢開始進入產業面。

而最近很流行的奈米科技,也才剛在學理上被證明可行,如果你去問那些專家,他們都會告訴你,奈米科技現在還只是探討技術應用的階段,奈米科技要在生技產業上發揮效益,大概還要再等十年。

又例如之前講過的基因治療,專家也都認為,基因治療要能夠量化,能夠評估,能夠成為治療主流,至少還要十年;同樣地,複製人也是,雖然很多單位都發表驚人的成果,但事實卻可能是──科學家必須在實驗室裡嘗試三百次,才成功一次,而且還無法控制複製人的品質,真要能夠應用在對人類有幫助的治療上,十年都還是很樂觀的說法。

將學術界發展完成的理論,透過技術移轉進一步商品化的產學合作模式,是很典型的生技公司創立方式,不過從成熟的學理到能夠有實際的產品出現,也還需要相當的醞釀期,對於這些正在育成的產業或產品,不宜有太好高騖遠的期待,更忌因缺乏了解而失去耐心。

SNP 已經「不流行」的講法, 主要是因為美國的 Orchid 有意削減 SNP 部門及停止研發技術, 退出 SNP 的發展, 不明究裡的人, 因為 Orchid 此舉而喊衰SNP,但若把整個產業攤開來看,退出 SNP 的豈止 Orchid 一家,沒沒無聞被淘汰的公司,更是不計其數。

不管是 SNP 的公司,或是其他生技公司, 會發生倒閉、購併、減碼,是因為大環境的因素,景氣不佳使得產業發展步調進行調整,但是真正驅使生技產業發展的原動力還是不變的,只要人類對健康的追求沒有改變,生物技術就能持續發展下去。

要講 SNP,得先從基因解碼講起,基因解碼之後,接下來要問的問題就是「人與人之間有什麼基因差異」,基因差異分成很多種,有的是大片段的差異,會出現在不同地方;有的是小片段的差異,兩、三個鹼基重複很多次,通常是二、三十次,有些重複已經被證實,如果重複五、六十次,某些疾病的發病率就會變得很高。

第三種差異則是單一位點的差異,單一位點差異大概占所有基因差異的九○%以上, 所以其分布最為廣泛,也最容易被拿來當標誌點,這就是所謂的「 SNP 」,由單一核●酸(鹼基)多型性所造成的基因差異,平均每一千個鹼基對就有一個會發生突變,所以基因解碼之後,科學家就先從兩、三個人的基因開始進行比對,把所有的差異都找出來,然後再比對更多的人,以便尋找差異度較大的位點。差異度大於一○%的 SNP,目前粗估大概有一千萬個,其中約七百萬個已被找到,現在 Celera 已經做到九十二個人的基因比對,一半白種人,一半非白種人。

目前比對一個 SNP 的價格約為一美元, 若要比對兩個體間所有的差異非常昂貴,而且可能沒有必要,因為大部分位點差異可能無害,對基因「功能」沒有影響,所以還要和由更多人組成的基因資料庫比對,才能判斷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之處在哪裡,例如為什麼這個人會得癌症?那個人對某種治療反應不如預期?現在科學家努力的方向,一是降低每個位點檢測的價格,一是從眾多的位點差異中篩選出有意義、必須檢測的位點。

而這樣的位點可能只有幾千個,也可能有上萬個,大家都還在摸索,還需要很多實驗才能知道真正數字,因此,檢測的樣本人數要再繼續擴大,才能夠透過生物統計的原理,鎖定必須檢測的點,讓需要檢測的 SNP 點更少卻更精確。

將來 SNP 發展到某一程度後,會使人類疾病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例如憂鬱症,有人說是環境因素,也有人說是遺傳因素,但答案可能是兩者皆有,兩個條件並存, 複雜地交互糾結、互相影響,利用 SNP 技術就可以歸納出那些一致性的差異,事先了解某些人即使在高度壓力下,也不容易得到憂鬱症,而某些人只要一點點壓力,憂鬱症就發作得很厲害。如此一來,對後者的憂鬱症就能提早做有效的預防或控制。

目前 SNP 公司大概分為兩類,一種是掌握技術的公司, 一種是掌握臨床樣本以尋找有意義 SNP 的公司,賽亞便屬後者; 賽亞設法找到好的技術,即使用授權的也沒關係,用來檢測位點,縮小檢測範圍,每家公司都掌握一些與特定疾病相關的 SNP,才能夠和其他單位交流、交換經驗,算是「買門票」,通常這樣的工夫需要一、兩年,賽亞已經做了一年,已漸漸成熟。

而前面提到的 Orchid,則是第一類的技術型公司,Orchid 技術的市場接受度比其他類型的技術低,無法為 Orchid 帶來績效,在競爭力不足的情況下,Orchid才宣布放棄這個市場。 但是 SNP 只是 Orchid 的一部分,在其他領域的投資也依然繼續。

不管是什麼技術,共通的優勢應該都是比別種技術便宜、快速、好用,即使不是三項優勢全數具備, 至少也該有一、兩項,但 Orchid 的 SNP 技術卻三樣都付之闕如。 而且這個領域目前競爭得非常激烈,包括在聖地牙哥的 Sequenom,每年投入數億美元的研發經費;Celera 的前身 Applied Bio System,也是投入上億美元搶進這個市場; 生物晶片大老 Affymetrix 也希望 SNP 的檢測能用晶片來做。

在 SNP 的基礎上,另一個基因體研究趨勢則是 HapMap (單體型圖譜), 同一條染色體上的 SNPs 是以區塊的方式代代相傳, 這些區塊的分布就叫做 HapMap,科學家與其一次找一個 SNP,當然不如用 HapMap 來得方便省事。

去年十月,美、加、英、日、中五個國家共同組成「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譜計畫」( the International HapMap Project ),這項國際計畫的經費高達一億美元,將耗時三年。 所以 SNP 不但沒有退燒,而且還在如火如荼發展中,只要產業趨勢是對的,那就只有泡沫公司,而無泡沫產業。

延伸閱讀

做在地永續漢堡!台灣小麥、水耕菜、人道雞蛋…嘉義起家打造速食品牌,「穿短褲享優惠」開展綠色行動

2024-05-23

蛋價「降3元」創2年新低!市場機制發威,蛋商稱「雞蛋多到賣不完…」6月端午節前會再降?

2024-05-21

抓到!2款雞蛋被驗出禁藥殘留 連全聯也中標「這款切塊雞肉」檢出違規用藥,吃過量有什麼副作用?

2024-06-03

麥當勞、全家都它客戶!只賣雞蛋,竟賣到掛牌上市...大武山靠3招孵金蛋,登首家上市純蛋商背後盤算

2024-04-24

早餐店加蛋還要20元?蛋價再跌3元「破盤價」創2年新低…雞蛋越積越多,公會喊話:餐飲要有感降價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