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創新科技的七年生命律 P.84

創新科技的七年生命律 P.84

最近, 我買了一副藍芽( bluetooth )耳機,用無線傳輸技術接聽桌上電話與行動電話,沒有被耳機線纏繞的困擾,而且功率低,只有行動電話的一%,非常方便和安全。只是,它現在的要價仍在一百美元(約新台幣三千四百元)之譜,還不夠便宜。等到一副藍芽耳機只需十到十五美元時,相信會大量而迅速地普及。

可是,當一項技術或產品到了有用、好用、普及的階段,就過了創投投入的時點。因為在創新科技發展的尾端,就是產品成熟時,也就進入了投資收割期。所以對創投業來說,投資無線或藍芽的時機,已是六、七年前(早期︶或三、四年前(中期)的事了。

經過了這兩、三年的產業修正與調整,益發地確定,一項科技從發明、應用到大眾化市場( mass market ), 它的生命周期( life cycle )大抵就是七到八年。最近,我們常在檢視過去一年、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來等不同階段的投資,無論是哪種產業,即使是革命性最強的網路,幾乎都不違反這個自然原則。

當所有的創新科技都逃離不了這樣生命周期時,創投也就必須依據這周期來決定投資策略。換言之,做任何一項早期投資,一開始若沒有打定要投資六到七年,那投入的錢等於白費。當然有些人不從第一年開始投入,而在第三年才切入,那就要準備支持三到四年才能回收;有些人則寧願在很末期的第六、七年才投資,這時因產品已經成形,early-adaptor 市場也出現,此時投資時點風險較低,但投資的價格會很高,報酬率則相對較低。

就以藍芽等無線技術為例,目前發展已經成熟, 屬於初創( seed/start-up )與初期( early -stage )投資的創投不會選在此時介入, 但一些後期( latestage )創投或私人投資機構還是會有興趣,只是此時投資的金額不會是五、六百萬美元,而是一千五、六百萬美元,甚至五、六千萬美元了。投資哲學、選擇階段不一樣,方法及結果也就迥然不同了。

再以網路來說, 亞馬遜( Amazon )、eBay 後來的股價升高、利潤浮現,投資人嘗到了甜頭。算算看,他們已經努力了幾年?不多不少,正好七年(亞馬遜和eBay 都創立於一九九五年),意思是,就是得撐到現在才能開花結果。 當初和亞馬遜同期的還有 eToys, 可是因為投資人和公司沒能堅持而後繼無力, 和eToys 一樣的零售網站不知凡幾,搜尋引擎也鮮有存活者,大都在第三、四年時放棄,反而 Google 成了後起之秀。

那麼,該如何將這樣的變化對照在我們的投資上呢?

這一、兩年, 我們常提到促成科技( Enabling technology )是近兩三年來創投該注重的方向。到底促成科技是什麼?正是那些已從發明發展到可應用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工具。同樣的,從某一技術的原創點到成熟,它也需要七到八年時間完成發展,促成科技雖是建立在某一成形的科技上,投資人仍要有足夠的投資決心,並準備足夠的銀彈,以應付四、五年的成長。

例如,隨選視訊( Video On Demand;VOD )是促成科技中的一項,現正處於七年周期的第三或第四年。換言之,你若有意投資,須有投資三、五年才能看到大眾市場的心理準備,如果沒有這樣的定見,最好就不要碰了,以免在公司需要加碼時收手,反倒讓別人撿了便宜。

有趣的是,創投業者應該是最冷靜的,但直到今天還是有人希望碰到一個好發明,然後在兩、三年內爆發成長而獲利。問題是,這太不符合消費者人性哲學了,不太能實現。如果投資人非要在三年內得到回收,那就不要在技術或產品發展的第一、二年時投資,而到第四、五年時再投入,才可能達到目的。

也許每個人所見不同,但攤開科技文明發展史,產品周期就是七、八年這麼長。在這個自然法則下,不太可能出現「今天才挖到的璞石,明天就變成美鑽」的情形。

在一九九九年、二○○○年發生的網路泡沫,就是因為大家都以為找到一個利基產品和市場,然後放進內容就可以在一、兩年內開花結果。但實際上並沒發生,網路還是得依七年周期的軌道運行。因為消費者有固定的行為模式,他們需要時間去消化和了解新技術、產品,製造者需要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定價,行銷人員也要花時間去教育市場,這樣的發展周期不可能一蹴可幾。

所幸,因為有網路泡沫前後三年的強烈對比,使得我們更加體認到,創新科技的七年產品周期是不變的真理。個人電腦如此、軟體如此,網路也是如此,通訊、無線應用、寬頻,沒有例外。

如今創投業者會思考,如果在技術發展的第一年投資一家公司,就要準備六到七年的資金;如果是第三年投資,就準備四到五年的資金。大家會依各自所需做投資策略,而不是一窩蜂地同時投資初期公司或後期產品。

至於網路,雖然泡沫化,但並不因而消失或歸零。以內容來說,現在正要進入大眾化市場的階段,已經屬於後期投資了。因為早在九五到九八年間,網路內容的業者們將大量想像中的創意落實為產品,二○○二到二○○三年則要推廣到網路使用者的手上。中間九九到二○○一年期間,只能視為不正常的一段插曲。事實上,把這一段拿掉,那麼從九五年到二○○三年呈現的是一條很健康的成長曲線,正好與網路人口成長、技術應用與市場成熟同步。

以網路人口來說,從六九到九六年,全球從零成長到一百萬人;九六年到二○○三年間,暴增了三百倍,達三億人。但成長還沒結束,因為像南美、東歐這些開發中國家,與中國大陸、東南亞也還在發展中。

另外,在應用面也多有進步。 在網路連線速度只有 28Kbps 的時候,使用 RealAudio 是一大痛苦。但現在速度進步到 1.5Mbps,不只聽廣播,連影片都可以看了, 令人驚訝的是,有百萬人每月付台幣上千元訂閱 RealOne (讓消費者利用寬頻網路享受圖片、文字、即時新聞及影片)。拍賣則更不用說,有人上網賣飛機、戰艦,甚至連一個小鎮、英國女王早餐都能拿出來拍賣。網路發展到這地步,已全然不是高科技了。

再看北歐幾個高度開發國家, 他們幾乎已不再談網路了。 因為人們的手機就是IP、古堡裡也有無線網路, 連糖果機都用 Web 連線,網際網路已經從一個新奇事物,成長融入日常生活中了。美國、台灣和大陸的網路人口雖然多,但要達到北歐網路的狀態,還有得成長呢!

所以,我們還要找更多的促成科技。因為現在已有完整的基礎建設及很多的平台,但有趣、有用、簡易的應用還不夠。好比前天,我在家安裝一台新式的、可以印各種材質照片、卡片、投影片的印表機,本想花個五分鐘,但複雜的安裝程序,加上各式的驅動程式,又要與兩台麥金塔電腦、一台 XP 電腦連線,居然花了五小時,這是一般人無法忍受的事。如果不能把五小時變成五分鐘,再好的產品和技術也難成大眾市場。

身為創投,這些產業現況的觀察有助於挑選投資案,並協助判斷其正處於七年周期的哪個階段,以及該有的投資準備。投資必須看到市場的下一步,充滿挑戰,但我們樂在其中。這幾年大部分的投資案雖然尚未到收割期,但是整個投資過程中,我們第一手驗證了市場、技術與消費者的變化,完全符合上述的科技生命周期。所以我們相信,只要在對的時候,和對的人協力,做對的事,並加倍努力,未來的回收也是可以預期的了。

(曾煥哲現為華晶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jt@crystalventures.com。)


延伸閱讀

不只黃仁勳!AI四大天王Computex全到齊,台股催下去?台積電、華碩、技嘉…大摩點名14檔看俏

2024-05-27

今周重磅》AI旋風再起!輝達黃仁勳再訪台,AMD蘇姿丰馬上到...賴政府首份經濟預測出爐,能穩守GDP成長3.5%?

2024-05-27

想發財,別當公務員!一個辭職軍公教的告白:無論你讀什麼科系,進公家單位毀專業

2023-08-15

黃仁勳、蘇姿丰齊聚Computex!台積電、鴻海、廣達…電子股怎布局?專家:抓緊「這檔基金」,一表掌握績效

2024-05-29

看好台積電上千元「大家以為開玩笑」,謝金河:黃仁勳帶世界往前跑!輝達市值暴增,5台廠股價跟著轉

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