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賀將波要藉昆仲創投完成父業 P.80

賀將波要藉昆仲創投完成父業 P.80

矽谷發展的動力火車頭──創投業已褪去一層光彩, 創投公司齊聚的沙丘(Sand Hill )路上不再綠意盎然,百花齊放;然而旁邊的史丹福大學大學路上(University Ave. ),一幢花園小洋房內,幾位昆仲創投的靈魂人物卻在羊年開年後,有一場合夥人會議,他們個個精神抖擻,創投的光環依然有光有熱。

的確,在不景氣的當口,昆仲卻網羅了多位合夥人,為創投事業布局,很顯然地,這一次的聚會,對昆仲格外重要。

昆仲共同創辦人賀將波、教父級的創業家陳五福、著名的半導體分析專家派克(Drew Peck )、知名的軟體投資家莫爾頓( Ian Morton )、在兩岸科技與創投界闖出名號的王財貴,以及曾為美國創投公司在大中華打出江山的林和源等人,是昆仲二○○三年擺出的新陣仗。

這場會議中,彷彿沒有不景氣的陰霾。其實「不景氣」三個字,對四十二歲的賀將波而言,真的不算什麼。在紐約出生長大的他笑著說,媽媽曾告訴過他,人生中的「波動」是必然,而且要能應付得來,所以取名「將波」,要他能熬得過風浪。母親曾經是中國首位念工程的女學生,她這番話卻也著實反映著賀將波的人生。十三歲那年,賀將波就經歷了人生無常的冷酷。

十三歲以前的賀將波喜歡各式球類,美式足球、籃球,他的夢想是成為美國乒乓球代表隊,學校成績只要 B 就滿足; 對他而言,「中國文化」不外是水餃、彩帶舞和幸運餅,是個標準的 ABC ( American Born Chinese );十三歲那年,父親賀邦庸遽逝,賀將波承受了人生巨變。


十三歲是賀將波的轉折年──從球場變為商場

那一年,他接掌家裡的投資事業,頓時間長大,生活從球場變成商場,從安逸到危難,身為獨子的他天天上圖書館,研究什麼是投資、什麼是房地產,「我連稅表都不會填,有一陣子,家裡的財產都是法院在管的。」說也奇怪,頓時成為「一家之主」的他,學業成績卻直衝向 A+。

「父親老說我是被寵壞的美國小孩。」賀將波記得小時候,每每他要求第二個冰淇淋的時候,父親就會這麼說他。父親常提醒他中國人的種種苦難,要他長大成才,幫助中國人。

他不再奔馳球場,也放棄曾有的作家夢,進入哈佛醫學院,曾有五年的時間不曾看西方電影,甚至不讀西方文學,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孔孟思想。他總以為愈了解中國,就和父親愈親近,他形容自己當時是充滿「反西方」思想。

就連念醫學院的想法也和中國有關。他曾在德拉瓦見過王永慶和他的女兒,當時王永慶到美國找好醫師回台灣加入長庚醫院,不過「我當時立下的心願是到北京當醫生。」進入哈佛醫學院之後,賀將波曾到台灣來過,他驚訝地發現,台灣社會過度地依賴美國,在精神上及物質上都一樣,「台灣朋友託我帶的美國名牌 T恤,我自己根本不穿,我反西化嘛。」


從反西化到接受西化──看清自己的優勢

他也清楚地明白,西方的經濟運作在亞洲是行不通的,「治中國人的身體,不如治中國企業的發展。」賀將波想通了,就從醫學院轉到企業管理,最後還以第一名的成績從哈佛的管理學院畢業。早在八○年代初期,他曾到台灣與當時的工研院院長張忠謀、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以及神達電腦董事長苗豐強等業界領袖見面。

談到年輕時的「反西化」,賀將波回憶說「反西化其實是一種缺乏信心的表現,若對自己有信心,應該是尊重西方文化,接受西方文化,這才表示你看清楚自己的優勢。」

成熟的賀將波顯然已看清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出了哈佛校門,賀將波成為高盛證券首位聘用的華裔主管。從高盛到昆仲,跨入創投這一行,賀將波一直以自己的山西祖籍自豪,「山西是做生意最鼎盛的地方。」他覺得自己身上流著的血液就是優勢。


落實大中華區概念──成為 IBM 的策略聯盟夥伴

如果把這樣的優勢用在創投事業上,那麼昆仲團隊傳遞出的就是落實大中華區概念。尤其從新團隊的成員,更可見概念的落實。新加入的王財貴是前致福中國市場負責人,普訊創投投資策略協理,林和源則是前英特爾創投大中華區投資策略經理;兩人都是台灣背景,又有豐富的大陸投資經驗。

在二○○二年底, 昆仲已成為 IBM 大中華區策略聯盟夥伴( Greater ChinaCoalition ),也是極少數的創投業加盟者,在這項合作中,昆仲投資的公司可以與 IBM 全球一千家客戶、行銷、 財務等進行密切的合作以及技術資源分享,共同推展在大中華區的市場。

「大中華市場」對賀將波而言是一個很清楚的輪廓,就是把彼此的長處結合起來,沒有什麼孰強孰弱,孰輕孰重的議題。

「大陸是全新市場,台灣的鴻海、宏碁、明基、晶圓大廠等要往這樣的新領域去。」昆仲也早已朝這個方向來走。賀將波特別強調「委外」制度的建立,將產生莫大商機。


委外趨勢愈來愈明顯──大中華及印度兩地最重要

二月的一期美國《商業周刊》中,談到美國企業正逐步以委外方式,以期降低成本開銷,包括晶片設計業(委外主要地區印度、中國)、航空工程製造(蘇俄)甚至是財務分析(印度),他們服務的公司已是像德儀、英特爾及波音這樣五百大企業;而委外產業的技術層次也愈來愈高,不再僅是製造或單純的程式碼撰寫,而是更精密的網路設計、軟體程式設計等。質優、成本低是委外背後的動力,「大中華和印度將改變全世界的產業模式。」賀將波說。

在昆仲投資的幾家公司中, 已切中委外建立的上下游整合市場,例如,TimogenSystems ( Timogen 意即鐵木真, 目標要做到類似鐵木真的影響力)核心技術是企業價值鏈應用管理軟體,主要市場是亞洲為主的企業供應商,而這些供應商的客戶則是像戴爾這樣的歐美進軍亞洲的大廠。

Timogen 的三位創辦人是來自台灣的陳洋新、陳進福、沈鈺珩,昆仲是 Timogen最主要的投資人, 二月底正式對外宣布網羅軟體大廠 SAP 負責全球價值鏈前資深副總裁貝茲( Bob Betts )出任承智的總裁。 貝茲最近出了一本書《 Adaptor Die 》,該書的中心思想便是企業要如何接受今日全球化的市場趨勢。 賀將波對這個主題也特別有感觸,「就好像歐美企業也要接受今日大中華區的實力,把美國的創新帶進去一樣。」


抓穩美國龍頭──亞洲的龍身及龍尾才起得來

他預測,中國未來十年內,會有五十到一百家世界級企業,可能是高科技產品公司、汽車業、電子消費產品、玩具……等等,「昆仲只要現在能看中幾個就夠了。」賀將波認為,沒有所謂的夕陽產業,就看如何創造出新的營運模式,戴爾就是一個很好例子,當人們認為個人電腦走下坡的時候,它則逐步建立出全球性供應鏈,改變全世界的電腦市場。而玩具、百貨業利用高科技來控管物流,也可以是所謂的高科技產業。

賀將波強調,昆仲不做傳統的 VC,「不是專注在未上市公司的投資, 而是更大膽地創造出產業趨勢,新團隊王財貴、林和源、派克等就是一個證明。」挾二十多年的產業經驗,王財貴也看到台灣資金亟欲在美國找案子投資,其實冒了更大的風險,「台灣投資市場太競爭,美國案子又無法深入了解,這是最大的問題;有成功的,但燒掉的錢更多。」

王財貴看中昆仲在美國本地投資產業市場的分析能力,陳五福在光通訊基礎架構、派克在半導體、Fred Ayala 在委外架構、陳進福在製造……等等, 「龍頭(美國)抓穩了,龍身和龍尾(亞洲)才起得來。」

而台灣已掌握了委外製造的優勢,以筆記型電腦來說,全球有一半的產品都是台灣製造,台灣是很重要的關鍵零組件設計製造的地方,台灣有很好的產業架構,相對來說,台灣和大陸的研發成本低,吸引很多在美國有相當經驗的人開始在兩岸播種。

延伸閱讀

他遠傳(4904)中華電(2412)存股10年,今年光股利就能拿15萬:帳上獲利超過100%我該落袋為安嗎?

2022-07-07

著重現金股利,選金融股不如選0056或00878!雨果4理由:為什麼存股自己更傾向高股息ETF

2022-08-04

存股年領220萬股息為何還能退稅?他49歲股票市值突破6千萬:存股想節稅有6個選擇

2022-08-01

加碼富邦金(2881),帳戶只剩6千他不慌!49歲存股大叔:金融股進入除權息旺季,股息會一批批進帳

2022-07-26

存股是什麼?2023有適合推薦投資的嗎?學會看指標,包準輕鬆學會怎麼買!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