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生技產業苦撐度冰河 P.84

生技產業苦撐度冰河 P.84

沒有掌聲,沒有問候,更重要的是﹁沒有錢﹂。一些認真研發技術與服務的生技公司,正在努力想辦法撐過台灣生技產業的第一個冰河期。

颱風天剛過,台北的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顧德生物科技董事長邱義能站在國家圖書館外仰望著天空,似乎在期待著什麼。實在很難想像前一個小時他才剛剛微笑走上頒獎台,從衛生署署長陳建仁手上,拿到﹁第二屆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的藥品類金質獎的獎牌,卻無奈地說:﹁在台灣,做生技真的很辛苦。﹂

頒獎典禮過後,邱義能捧著剛領到的四十五萬元獎金,苦笑著說:﹁得獎只是一種肯定,對於能不能讓這個研發成果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沒有什麼幫助。﹂這段話,彷彿才是他真正的得獎感言。

顧德孤軍奮鬥成本控制得宜

沒有海外經驗的移植,一路自己打拚十幾年的顧德生技,在南部一塊六五○坪的土地上,養了幾百隻鴨子,經過四年的努力,終於研發出﹁新世代鴨蛋蛋黃抗體﹂,也就是讓他得獎的新發現。這種抗體,可做為預測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標記,並已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 510 K 許可證,可直接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然而,人體臨床試驗的龐大費用哪裡來?邱義能說:﹁台灣的創投大都看外不看內,很難從創投募到研發經費,國內不理我們,只好到國外找機會。﹂他也認為,由於國內的生技創投發生過太多被騙錢的事嚇到了,再加上無法判斷生技公司的優劣,所以偏好投資國外的生技公司。

讓他訝異的是,反倒是國外的藥廠對他的研發有興趣,顧德生技目前正在和兩家美國排名前十大的藥廠洽談合作,﹁而且是這些大藥廠主動找上門的。﹂邱義能說。

其實, 業界普遍認為顧德生技不善於﹁ present ﹂,不是很會﹁推銷﹂公司的優勢,因而得不到投資者的青睞,也比較少和其他的生技公司往來,甚至連送件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全部一手包辦。

雖然人體臨床試驗還無著落,不過,公司還不至於倒閉。邱義能有點得意地說,幸好自己擁有十幾年藥界經驗,成本抓得很準,一年的損益平衡控制在三、四千萬元,以資本額二億五千三百萬元來說,算是很低的,所以,錢才沒有燒得太快。

除了希望引進國外資金,邱義能也積極尋求政府的補助。當天他領完獎後,邱義能還要趕到中研院,看看其他的同事向中研院的﹁ SARS 專案研究計畫﹂報告得怎麼樣。這次的定期報告比得獎重要,為顧德生技在這場學術界非正規的意外競賽中,拿到了八百萬元的研究經費。

看著邱義能搭上計程車趕往中研院的背影,耳邊彷彿迴盪起︽亞細亞的孤兒︾歌詞中所說的:﹁…孤兒,在風中哭泣…﹂。

誤判產業文化資金短缺成夢靨

常常被媒體報導財務狀況出問題的微晶生物科技,成立三年半以來,一直追著錢跑。總經理曾驥孟坦承,由於誤判台灣生技產業文化,所以在資金上不時面臨短缺的情況。

辭掉美國藥廠的工作,曾驥孟信心滿滿,帶著熾熱的理想回台創業。一心以為可以仿照美國生技公司的模式──研發有成,便能得到投資者的青睞,接著與下游廠商接軌產品化,所以一開始不必太多錢,於是,他只拿了一千兩百萬,就成立了微晶生技。

但是,結果似乎印證了﹁美國的東西移植到台灣來就會變樣﹂的詛咒,曾驥孟沒想到台灣根本不走美國那一套,當微晶生技的研發團隊一一開發出廣用型﹁生物晶片載體﹂︵ EasySpot microarray slide ︶, 以及﹁超快速雜交反應液﹂︵EasyHyb hybridization solution ︶,並相當難得地取得了國際專利後, 卻沒有得到太多資金上的挹注。曾驥孟的理想逐漸變成了一個夢,微晶生技開始了和﹁本夢比﹂的痛苦競逐。

﹁三年以來,微晶都是靠技術在撐。﹂曾驥孟說。這些讓他引以為傲的技術與產品,在去年替微晶生技賺進了一千一百萬元,大部分是賣給學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室,作為進一步研發的工具。

微晶懷才不遇 考慮回美發展

雖然有營收,但是要維持營運,還是很困難。為了生存,微晶生技辦過幾次增資,目前的資本額是一億元三千萬元,預計今年九月還要再辦一次。而微晶生技的公司人數也從二十八人減到十五人,公司的同仁也很配合,管理階層自動減薪七成,行政人員減薪兩到三成,星期一到五,包含周休二日都在加班,一切都是為了實現當初的理想。

由於植物性藥物篩選分析平台這項技術,在研發的過程中,有豐碩的衍生成果,於是曾驥孟把念頭轉到這上面,作為貼補之用。另外,還幫統一和台糖等公司做保健食品的確效,希冀能增加營收。

一位資深生技業者長期觀察後,認為微晶是有心做研發,在技術面值得肯定,只可惜財務槓桿不靈敏,所以撐得很辛苦。

曾驥孟面對挫折,沒有太多的怨言,他只感嘆,微晶生技擁有六項專利、五篇國際論文、受十二場國際知名學術研討會指定邀請,是台灣少見的技術研發指標公司,卻一再為錢所困,如果九月募資再不成功,他便要好好考慮﹁回美國東山再起﹂這件事了。

相較於二○○○年,台灣所掀起的生物科技熱潮,今日的寂寞和無奈令人欷噓,當年或胸懷大志,或風光成立,日後卻因沒有明確的規劃與執行能力,加上對市場的誤判,使得理想與實際之間產生相當大的落差。在尚未成熟的生技大環境下,許多公司學到了慘烈的教訓,生技產業在台灣,怎一個﹁撐﹂字了得?!

延伸閱讀

曾以為這輩子就是考公職,當個安分公務員直到退休...他38歲財務自由:錢的味道引誘我踏上投資之路

2023-09-07

星巴克內用「自備環保杯」卻被趕?店員頻關切有原因 「這些人」被點名:造成他人困擾

2023-08-19

星巴克「隱藏優惠」講了店員會嚇到!12/31前都有效卻「沒人用過」 前員工:離職了才敢跟大家分享

2023-08-07

50歲勞保年資滿25年,老年給付可以領多少?2張表無腦看:一次領還是月領好?年金改革有什麼影響

2023-09-05

星巴克耗10年打不贏越南咖啡,為何攻不下市場?2原因不受當地人喜愛:花的錢沒那價值

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