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我對工研院的改造及期許 P.34

我對工研院的改造及期許 P.34

2003-11-13 14:42

工研院雖然在台灣,但是我們的研發要有世界水準;工研院雖然不是政府機構,但是我們要有國家的格局,對工業產生長遠的幫助與正面的影響;工研院雖然不是企業,但是我們要有企業的高效率,這就是我在接任新職之後的一個很大的感想。

■編按:工研院新科院長李鐘熙在就任新職之後,首訪矽谷,並與多家矽谷高等研究機構進行會面,他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提出對帶領工研院未來的研發之路的自我期許,與對台灣未來高科技及生物科技的發展方向。

長期以來,台灣在科技產業上所創造出的價值主要不在於單純的研究發展( R&D),而是在運用科技創造出商業價值,是利用研發成果來創造機會的科技中心,台灣提供給世界一個高品質、低成本的製造中心,但是我們也很明白這樣的角色需要調整,若無法創造出高附加價值,台灣就會被取代。台灣在世界經濟價值鏈中要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而責無旁貸的,工研院是這塊版圖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相對來說,高附加價值的東西,風險也高,工研院的角色之一就是承受台灣在產業升級當中可能碰到的高風險,也就是說,工研院要冒一般企業不敢冒的險,或不願冒的險,要為產業打先鋒,為產業製造機會,創造商機。工研院旗下的「創新投資公司」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雖然工研院過去大部分以研發為主軸,現在則要「超越研發」( beyond R/D ),所謂超越研發就是要結合企業發展、創投機制、結合國際人才與技術;我此次來訪矽谷,也向工研院位在矽谷的美西公司強調,過去這個辦事處一直是支援的角色,現在是要能主動出擊,找到一些國際合作項目,發揮它在矽谷真正的優勢。

現在,幾個國家研究單位,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工研院共同成立種子基金,計畫籌集三百億元台幣,就是要鼓勵一些早期的研究項目,創造出高附加價值的東西。在二○○八年以前,我希望能從工研院獨立出三百家公司。

我認為,當前台灣適合發展的高附加價值領域包括:行動通訊、奈米技術、生物技術,以及利用科技創新所開發出的新型態服務業。在台灣有些研發創新的觀念可以改變, 所謂研發不單指製造業的科技進步, 而是趨動產業改變的技術(enabling technology )。

舉例而言,高密度的海鮮養殖技術結合運送海鮮的物流技術,可以讓內地的人享受到新鮮的海產,這就會刺激一種商業模式的改變,也是服務業最有競爭力的地方。要做好海鮮的生意,就必須開發出新的蓄冷技術、全溫層物流服務,也就是結合冷凍技術、無線通訊、網路連繫的運送服務技術,甚至是新鮮疏果、飯糰、藥物等運送,都可以利用科技建立完整的運送服務,產生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另外像是 SARS 期間,許多人不願意到市場去買菜,這就是新型態物流服務的商機,現在有許多便利超商正朝這樣的服務業來進行。

我們看到台北新地標一○一大樓,蓋大樓出勞力的是外勞,台灣的人力主要是在工程方面,但是系統技術則是日本的熊谷建設。系統往往是台灣較弱的地方,我們要加強系統的整合,許多創新技術才會做得更好;而工研院願意承擔創新之下的高風險,這樣才能刺激民間朝這方面努力。

我們也得正視台灣市場小、爆發力不夠等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和國際做整合。以生技發展為例,美國在制度、法規和市場的成熟度上都很高,但是,台灣也不必妄自菲薄,若台灣的生技發展能夠與資訊電子緊密結合就是很好的優勢,以台灣在資訊、電子、光電以及精密機械的基礎,再結合生技來發展醫療設備及醫學研究工具是事半功倍,像基因晶片就是很好的方向,如監視心臟功能的微小化心血管診斷治療儀器、光動力治療等利用微積電以及光電技術的生技發展,都是台灣可以著力的地方。

很多人都知道,今年台灣舉辦了有史以來亞洲最大的一次生技展,我們特別取名為「 Biobusiness Asia 」,是把「 Biobusiness Taiwan 」的涵意擴大,讓參展者體會到台灣生技大展在亞洲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也試圖傳達一個訊息:「台灣一定要向外結合,才能彌補市場小的缺失。以台灣當前的生技發展程度,未必能夠吸引到國際級的創投機構到台灣大筆投資生技領域,畢竟台灣的案子有限,現在大多是台灣創投把錢帶到美國去,跟著美國大的創投投資;我對亞洲發展生技很有信心,相信有一天,情勢會倒轉,美國的資金會流入亞洲,跟著我們投資亞洲的生技公司,前述的種子基金就會產生這樣的領導作用。

除此之外,台灣在藥物醫學的研發上也會以亞洲常見的疾病為主,目前台灣在肝疾病方面已有相當的成就,現在研究的範圍包括:肝的基因晶片、肝癌基因研究、肝蛋白體變化、幹細胞分化成肝細胞等,目前台灣已超越羅氏藥廠,成為全球最大的肝基因資料庫。工研院並已和中研院、台大醫院共同合作,在肝病的診斷工具以及藥物上做突破,甚至連治肝病的中草藥研發也在進行,我深信台灣不久會成為「世界肝病醫療中心」。

此外,創新就必須和國際學術界和科學界做密切結合,我們建立客座教授制度,目前在工研院就有二百位來自國內外的教授,在園內進行各種研究;我們也積極在全球一等一的學術研究機構建立 ITRI LAB (工研院實驗室),還有很多延續性的計畫都可能發生。

工研院是一個單純的環境,也因為研發工程人員單純的本質,是可以讓人腳踏實地做事的地方,也是科技人最能發揮所長的地方;同時,我也鼓勵他們多多往外走,接觸社會不同的層面,去關懷外界的人事物,甚至以實際行動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組織,這樣的社會互動,我相信是工研院生命力、創新力的來源之一。

我相信除了開放的管理之外,建立一個結合人文色彩的環境,也會刺激同仁的研發創意。另外,我們和哈佛大學的設計中心、麻省理工學的媒體實驗室一起合作,建立「創意中心」,顧名思義,這個中心不是硬綁綁的科技,而是結合藝術、文化、數位多媒體的應用。這個中心能夠創造一個未來科技的情境,讓人發揮想像力,未來五年、十年後,生活中的產品應用會是什麼?將對我們的未來的研究會更有幫助。

台灣在發展半導體時,是一個「跟隨者」,跟隨國際的技術,把技術引進到台灣來,現在台灣要有做「領導者」的決心。創新產業當然不是工研院能夠獨立完成,但是,我們願意承受高風險,做先導,開創性角色雖然不易,但是我希望能夠讓工研院保有熱情,建立起有世界水準、國家格局、企業效率的工研院。

李鍾熙目前是工研院院長,生於台灣雲林,為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博士,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在返國加入工研院之前,曾在美國阿岡國家研究院及美國強生美西公司擔任研究員及研發主管職務多年。回國後擔任過工研院化工所副所長、所長及副院長,並一手策劃推動成立工研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
e-mail: Johnsee@itri.org.tw

延伸閱讀

台灣創業者的出場途徑設計

2023-06-28

針對潛在收購方的創業策略

2023-07-26

賣產品與賣公司的差異

2023-09-20

矽谷為何難以複製

2023-08-23

創業者的溝通力與求助力

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