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現在是技術更新的年代 P.32

現在是技術更新的年代 P.32

/口述/李廣益/整理/李喬琚

科技線上

北中南購屋完全手冊

2003-11-20 14:13

最近一、兩個月矽谷高科技的朋友出差到亞洲,尤其是到台灣、中國的頻率很高,一方面是要趕在感恩節、聖誕節前加快工作步伐,二來是 SARS 過後,冬季來臨之際,擔心 SARS 有再來襲的可能,而想多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業務上的聯繫;另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矽谷遭遇前所未有的不景氣,相形之下,亞洲的機會卻冉冉上升,矽谷業界欲把握住當前的亞洲機會,而兩方的互動也就更加積極、旺盛了起來。

出差返台,許多業界的朋友最關心的話題,就是矽谷的景氣究竟如何?這或許不是三言兩語能夠回答的問題,不過從言談中,可以感受到大部分的人似乎對「矽谷回春」並不表樂觀。雖然已有不少人在談論經濟大環境在復甦當中,美國政府也發布消息指出,領取失業救濟金的人數也在下降中。但是,以我個人從矽谷高科技的角度來看,復甦的情況並不算明顯,矽谷仍是失業的故事多於就業的故事,更有許多初創公司在資金籌措上不算順利,仍處在生存邊緣,有的遷往他地,有的亟思轉型,甚至也有結束營業者。

談到以上的種種現象,並不是悲觀,而是審慎樂觀,做出對景氣回升該有的觀察與準備。舉一個例子,在矽谷因為經濟微幅的復甦現象,創投界投資腳步似乎比以前快, 對於 A 輪(指第一輪的募資)投資腳步比前幾季都加快了步伐,也加大了幅度, 對於新創公司的價值( valuation )也顯現積極和提高,但我們仍看到不少公司在擴展期階段的 B 輪或 C 輪(指第二輪或第三輪)募集的資金價值仍受到很大的打壓。

這些都說明一個現象,在泡沫之前的一九九九到二○○○年的一段期間,資金市場非常活躍,創投募得許多的資金,而過去二、三年,資金猶如凍結,按照創投市場的遊戲規則來看,創投募來的錢若在前三年仍是冰封不動,就必須對投資人做合理的交代(這將會減少創投公司的管理資金和未來的投資分紅);所以現在創投界的投資動作並不能代表景氣回升指標,或者是創投的信心大增,總之這些現象都必須小心觀察。

另一個值得觀察的現象是企業在資訊技術( IT )的支出回升情況如何?從市場分析家以及 IT 設備管理執行高層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大企業在 IT 上的支出仍是「脆弱」的。的確,我們現在看到表面上 IT 支出在攀升,但是仔細研究後不難發現,IT 支出上較為積極的反而是中小企業,而非大型企業。

這一、兩年消費性產品成長較穩定,寬頻應用也快速成長,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上的應用擴張比大企業來得快,他們也幫助消耗了不少頻寬的應用。但也不可否認,網路基礎設施過去的過度建設,讓通訊業的回暖速度將比其他的產業更為緩慢。

許多人也關心新的技術走向是什麼,創新技術在哪裡?雖然有人認為數位電視和無線網域通訊是帶領下一波產業復甦的科技領域,但業界仍難預測出什麼是帶動下一波高科技經濟起飛的創新技術。所以我以為,當前的年代是「技術的更新,而不是技術的革命」,包括思科在內的大公司,事實上都是在原創技術上做更新,而不以石破天驚的領導新技術為主。一方面是科技業者還不能清楚地看到新市場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和資源的運用有關,就算景氣緩步回暖,但是高科技受到的創傷仍不輕,現在做有把握的技術產品,開發容易掌握的市場,才能站穩腳步。

網路紅極一時,當時股市看的是公司業務成長的狀況,投資人以及市場對公司的評價是以營業額及其成長的速率為考量;泡沫化之後,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對公司營運成績的要求回歸到基本面──也就是對公司獲利能力作為第一優先要求,這對當時許多以不計成本,擴張市場為策略的公司是相當嚴峻的考驗。所以在市場萎縮,營業額無法提高時,又求獲利,最主要的方法就是節省開支,減少人事、間接成本的開支,這個現象多少導致高科技發展的創新動力延滯不前,諸如以上因素,現在的確不是一個革命性創新的年代。

在不談科技革命創新的年代,市場和通路就更形重要。前面談到資金市場以及初創公司的脈動,讓我想到當年在台灣服役擔任教官時的一名學生林聰來,說是學生,現在當然是朋友了。他是一個很用功的人,後來創辦了捷超通訊,做數據機、網路卡、交換器和路由器等網路通訊產品,今年是公司成立十年,而且也在今年上櫃,這家公司我個人也有一些投資。

看到捷超十周年慶又成功上市,昔日的學生、今日的好友能在景氣不好時有所作為,從個人情感上自然有很深的感觸。另一方面,我以此做個例子,目前台灣的科技發展環境似乎比矽谷更具優勢,一般來說,這樣商業模式的公司目前在美國上市非常不容易,但是在台灣就能實現。除了捷超本身一直很清楚公司的定位和產品方向,了解產業的環境,也懂得銷售;公司在初創時的團隊不能說是完美的「夢幻隊伍」,但是注入的新血和合作互助的精神,卻磨練出一個充滿活力、具一流效率的隊伍。

除了這些要素之外,我覺得他們的確善用了「地利」,所謂地利就是在台灣掌握市場的需要,以及廉價的電子零件和 IC ,在大陸則利用低成本製造,目標則是在世界的市場;捷超的例子,無形中體現大中華區華人此時的強勢,比美國、歐洲都更具發展的條件。雖然捷超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公司,但是也多少說明矽谷許多公司遷往亞洲,尤其是無工廠的 IC 設計公司,甚至系統公司都紛紛在亞洲成立,這都成為大中華區的優勢。

而台灣又是大中華區域重要的一部分,在這一波不穩定的經濟發展中,台灣產業生態也在調整,如果能夠把握住調整的方向與步伐,會有很好的機會,尤其是委外技術能形成一股很大的力量。另一個角度來說,無論景氣好與壞,都有一個不變的真理,好的技術產品若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就無法發揮市場的力量,而中國市場的崛起,讓台灣產業能夠更接近這塊廣大的市場,開發出具有優勢的產品,取得市場占有率,進而能進軍世界市場。這一步,對台灣來說不是一蹴可幾,而是許多年產業發展的積累,台灣應當可以掌握得很好。

說到「投資中國」,我想許多公司在內部都會出現不同聲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中國公布的產業發展資料是過度膨脹,一片榮景之聲會造成過度投資,還是一個很大的泡沫;另一派則剛好相反,認為中國的發展數據是低估了實際的發展狀況,因為過度的投資以及超額的信用膨脹,會讓整個經濟快速地泡沫化;還有一種說法則是認為無論中國成長如何,它已是未來世界發展動力的一個重要引擎。

我的看法則是不妨把以上三類所描述的現象,以及各方數據資料總合起來,再平均來分析,不可否認,中國是不可忽略的市場,但是,投資者仍要考慮其政策的搖擺不定,管理和財務制度透明度不高,中央到地方如何協調等問題都是挑戰。但是,我也相信,歷經這一波嚴重的不景氣之後,無論是創投、投資人、創業者都學到了很多,在等待景氣好轉的同時,冷靜分析市場、定好策略、產品方向,並整合資源,重回基本點,才有可能掌握住另一次產業高峰。

延伸閱讀

統一(1216)、00878、台積電(2330)...歐印200萬退休金,存股10年哪檔好?不是00878「退休領息首選這1檔」

2024-04-29

「若大家肯定台積電可以擴14個廠,周邊IC會有多少成長!」 為何力積電認為,供過於求只是市場雜音?

2022-04-26

力積電3千億蓋銅鑼12吋晶圓廠,拼3年完工啟用!黃崇仁打趣道「一定要在蔡英文任滿前完成」…2利多成未來動力

2024-05-02

獨家》台積電急Call經部,2個月喬到絕版地!900億封測廠落腳竹科銅鑼,創1500個就業機會

2023-07-25

地方經濟、傳統文化在拔河…力積電、京元電入駐讓苗栗銅鑼陷角力戰,老謝:在地新文化正崛起

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