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做一個勇敢的經濟探險家 P.94

做一個勇敢的經濟探險家 P.94

2004-07-29 18:01

財富屬於勇敢的人,贏家只會產生在勇者身上。

最近讀了一本好書,不僅給我很大的震撼,也讓我沉思良久,它和個人所從事的創投工作正相互輝映,願在此與大家分享。書名叫《全球化:在拒絕與接受之間 —— 勇者致富(Fortune Favors the Bold: What we must do to build a New and Lasting Global Prosperity)》,作者是管理及經濟學大師梭羅。

無論是從數百年前的航海探險家到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冒險家,我們都能看到他們鮮明的共同性格,就是勇敢,他們以知識為後盾,也勇於採取行動。何以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回顧從航海術到工業革命的歷史,誰肯冒險、運用知識,誰便成為最大的贏家。

十四、五以及十六世紀偉大的航海探險家,例如哥倫布、麥哲倫…….等,一面我們佩服他們的勇氣,羨慕他們的成就,一面也不禁要問,為何橫渡大西洋沒能提早五百年發生?

因為維京人早在西元八百五十年就有此能力;而中國明朝的鄭和時期也有相當領先的航海技術及後勤補給,但卻都未能完成跨洋的壯舉。原因無它,因為這些人雖擁有良好的條件卻缺乏行動,反觀西班牙則不然,他們勇於冒險且能成功地運用航海技術,因此便成為十六世紀的大贏家,領先群雄兩百年。

其次是十八世紀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英國最了解蒸汽機的知識嗎?還是,他們是唯一產煤的國家,答案都不是,原因在于他們有意願作經濟的探險家,他們比當時的歐洲各國都勇敢。

再看第二次工業革命,關鍵在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美、德兩國,他們不斷有系統且持續性地投資學術界做各種工業研究,產生許多技術性突破,而開啟了另一次的工業革命。

這一再証明懂得分析應用知識、並付諸行動的途徑才是「致富之道」。而一向以「中土」自居的中國則反其道而行,除閉關自守,無視於世界發展外,更只求「本土化」,最終淪為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次殖民地。昧於世界趨勢發展的定然落後,國家、企業如此,個人亦然。

從此觀點來看現今的經濟革命,一樣鮮活。如今我們正處於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它是什麼呢?借用梭羅的話:「第一、知識經濟逐步取代工業經濟;第二、全球濟經逐步取代國家經濟;第三、資本主義逐步取代社會主義及準社會主義。」

看見這樣的趨勢,便極易瞭解整個產業界就是在這個趨勢裡航行。台灣之所以得天獨厚,除了它居於兩大經濟體之間(美國與中國),更在於它過去四十年來所建立堅實的基礎;相對於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台灣可說是相對成熟地經濟知識化、企業全球化、市場資本化。台灣在今後的經濟謀略中,若能善用美、中兩大翅膀,必能高飛,否則將停滯衰敗。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的經濟發展,不在於我們憑感覺來定論,以二○○三年為例,它的資本市場高達一兆七五七○億美元;對美貿易額為一兆五○○三億美元;國內生產毛額一兆八六一一億美元;外人私有資本投資為五六○億美元;外匯累積超越四千億美元。它是美國製造業最大的委外加工基地,同時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雙邊貿易夥伴。

回顧過去十五年,台灣先是傳統工業西進,之後資訊工業尾隨,最終台灣僅有的策略性工業也難逃外移的命運。台灣已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大中華圈的經濟體內。以中、港、台三地所有構成大中華地區的新航線,正是世界經濟探險家願意不斷耕耘探索的新寶藏。

台灣的得天獨厚也在於它一方面可結合中國的生產製造,同時又能利用美國資本市場、知識、智慧財產等歷年來所累積的豐厚資源。不可否認,台灣早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大中華區若是世界的主流,不投入這場趨勢順水流,勢必落敗。

許多人會擔心,眾多產業或資金都「移往」中國,會使台灣空洞化,與其說「移往」,不若說是把中國、台灣和美國三地的資源整合起來。

以半導體為例,中芯國際從打樁、建廠、試產、投產、量產,甚至到上市至今,它結合了各地的資金、國際的人才和德州儀器(TI)、東芝(Toshiba)等公司的先進技術;公司的架構、客戶群、公司文化、公司治理、投資人等.等都一再說明它不是一個純粹的中國本土公司,而是一個結合各地資源的國際性公司,您可以說它是中國晶圓代工的先驅,也可以稱它為資源整合者在這個大趨勢中第一位風險承擔者,以它短暫的發展歷史,正可呼應梭羅所說的 —— 勇者致富。

正在我接受這次訪談時,由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組織美國西岸及波士頓等地知名的二十五家創投公司負責人及八位銀行家,六月中旬的中國之旅才告結束。此團包括有名的創投公司,如Sequoia, Klein Perkins, May Field, New Enterprise, DCM-Doll Capital等,響噹噹的人物如Don Valentine, John Doerr等知名創投家也參加了。

他們所訪問的公司,例如,中芯(SMIC), CSMC等,早在1998年TAMC成立時,我們就已涉入這些公司的經營,而我們現正在籌組的大中華風險基金也完全以Pipeline的投資渠道模型,整合美、中、台三地高科技領域內的資源,落腳於中國大陸。

我且引用幾位創投家的話與大家分享。矽谷銀行的Harry Kellog說得好:「從創投或高新技術投資的角度,中國大陸迄今尚無發展過熱的問題。」這些在半導體、通訊、網路領域內的公司,隨著其快速發展,將持續吸引海外大量資金的注入。

Accell Partners的Jim Breyer則說:「未來十年內,許多在此領域內的新創公司將在中國產生。」矽谷銀行之所以籌組訪問中國之行,正是因為「那裡所傳聞,所發生的故事,都是真實的。」

G&H Capital的Terry Garnett也說:「面對如此巨大、潛在的發展力,G&H今後所做的投資,都必將此因素考慮在內。」Com Ventures 的Cliff Higgerson則認為:「以通訊,網路業為例,華微的製造成本低於美國同業的百分之五十,這將迫使矽谷所有在這領域內的創新公司必須與中國同業結盟。」

當然,許多人會問在大中國地區做什麼產業投資最好?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半導體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TAMC會第一個專注投資的產業,其中包括與半導體有關的材料、設計、晶圓廠、儀器設備等,其次是電訊類,包括服務供應商、無線通訊語音與數據技術……,電訊業的市場就是在中國。

世界的潮流究竟在那裡?答案很明顯;市場經濟永遠都有上下,大膽一搏的人,可能成功,也或許會失敗;但不放膽往前的人,則注定失敗,真正的「勇者」不是匹夫之勇,需要許多謹慎的分析與布局。

當然,凡事不可能沒有風險,在這經濟探索的旅程中,絕不會是風平浪靜,極可能是驚濤駭浪,但不前進就是失敗,正如七月廿二日華爾街日報意見欄中,Christopher Cox所說:「Change is now Inevitable.(改變已無法避免)」勇者「哥倫布」已經進入新大陸了,您能不跟進嗎?

/小檔案/
康潤生小檔案:
康潤生現為德恩創投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兼執行總經理
曾任職經濟部,為八0年代新竹科學園區管理投資組組長
曾任台灣漢鼎創投執行副總經理及德和及德恩創投共同創辦人
電子郵件:andrewk8588@yahoo.com

延伸閱讀

存3千萬才能退休...這輩子只能工作到死?工程師47歲提早退休、10年後分享心得:存600萬也能安穩退休

2024-04-18

敦陽科、中華食...他48歲靠「配速持股法」月領10萬提早退休,7檔存股名單曝光:最高獲利124%

2024-04-12

存股00929、台新金(2887)...省下養1台雙B車的錢,10年後月領6萬股息:晚10年耍帥,換提早退休

2024-04-29

0056是高股息大財主!她存股162張0056、季領息12萬、42歲提早退休:3個理由,我從第一金改存高股息ETF

2024-04-02

40歲不婚住家裡,存款1千萬靠存股領股息,可以提早退休嗎?理財教練:500萬就夠了,揭退休3大迷思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