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台灣要敢玩國際市場的遊戲 P.74

台灣要敢玩國際市場的遊戲 P.74

/口述/楊啟航/整理/李喬琚

科技線上

15位老爸傳授的致富心法

2004-08-12 16:10

精英匯集矽谷。在全世界跑了許多地方,至今我還是認為,矽谷是最特殊且最值得學習和觀察的。許多人在台灣時,沒有機會深談,但是到了矽谷,反而多了交流的機會。最近,和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見面,他剛接任清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臨行前,他說了一句話,讓我有很深的感觸,他說,當年台灣需要的技術,可以用買的(指RCA計畫);但是,現在需要的不再是買技術,而是要建立一個足以吸收國際養分的平台與機制,也就是弄清楚遊戲規則,同時積極與國際接軌。

不妨用兩個例子來說明美國的市場遊戲規則。

一位來訪矽谷的科技界重量級人士宏碁總經理王振堂,他在一場美華電腦協會的演講中很大方地說,自己來到宏碁的傷心地,這個地方曾讓宏碁「血流成河」,過去他一直很不願意到美國來。席間有人請他舉例,宏碁在美國失敗的三個原因,幽默且機智的他則回應,「說一個就夠了,不用說到三個。」這個原因是什麼呢?王振堂認為,就是宏碁品牌進入美國零售的渠道(Channels),而沒有搞清楚美國零售市場的運作方式。美國保護消費者的模式之一就是可以在短期內無理由的退貨,不單是賣產品而是賣服務,而不是生產賣機器而已。這個遊戲規則讓宏碁來不及因應大量的庫存問題,吃了大虧。

我再來說一個親身體驗的故事,我兒子在將近一年前,買了一台戴爾的電腦,其中一個零件出了問題,他上了戴爾客戶服務的網站,要求修復,結果不多久,戴爾寄來一台全新的電腦,我兒子還特地打了電話過去,詢問要付多少差價?對方的答覆是:「免費。」因為這台舊電腦仍在一年的保證期間,所以就寄來全新的電腦。

戴爾的直銷策略當然是挾著網路時代扶搖而直上,短短幾年與惠普、IBM等大廠平起平坐,它捨去所有的經銷商,把省下的成本轉為消費者服務,這樣的作風換到在亞洲成長,歐美擴展市場的宏碁身上,是否要照單全收?當然,宏碁從施振榮開始,都明白從前進入美國品牌市場的疏失之處,宏碁在一九九七年退出零售市場,把主力放在加值型經銷聯盟,積極進入州府、中小企業和教育機構市場。若按照王振堂的說法,現在宏碁有意思重返美國零售市場,但是此次會是不一樣的陣仗。

戴爾是一家純美國式的創新經營行銷制勝的公司,還有一家則是台灣留學生創造市場價值的公司,就是被思科以五億美元併購的Linksys,創辦人是曹英偉夫婦。Linksys的網路設備以WiFi的中小型企業和家庭終端消費者市場為主,它利用台灣為製造生產基地,與台灣協力廠商共同推出技術,Linksys則把焦點放在美國打品牌,做服務。一次與曹先生聊,他做過很好的市場研究,對服務相當重視,若服務網做不到的地方,就不去,他先做市場調查,再衡量出客服電話中心的規模,以因應日後客戶擴充的需求,加上台灣能把它的產品做好、保證品質、能夠確實出貨,都是它勝出的原因。

無論是Linksys或戴爾都在市場上有創新的觀念,創造出某一類的市場商機,許多人把網路企業的失敗,歸咎於網路的泡沫,但是這兩個例子都證明他們利用網路的價值創造商機,他們身上的另一個共通的特性就是這兩家公司都不做生產,而是架起強勢的供應鍊,在全球分工的觀念裡,你永遠可以找到製造夥伴商,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定位自己的公司,你要創造出什麼樣的價值。

這不禁又讓我想到施振榮先生談的「微笑曲線」,台灣的產業就要像戴爾,像Linksys一樣,不再以製造生產取向為主,而是附加價值高的產品。台灣產業在這條曲線的底端已有很長的時間,也可以做得很好,甚至創造出很高的經濟價值,但是現在中國大陸來接替這一段曲線底端的時候,台灣就必須要往曲線的上方去走。

我姑且稱曲線的下方是產業鍊的「後段班」,當台灣要擠進前段班的時候,要如何跨過這條鴻溝,找到優勢?不妨再回到史院長談的,七○年代,一場發生在小欣欣豆漿店的早餐會,開啟台灣半導體發展之路,當時台灣的優勢是什麼?是有一個很清楚的產業政策,是一群有大魄大力的科技官僚,經過評估,買進技術,加上一批技術精英努力研發與執行,現在台灣所享受的科技經濟成果有許多是過去產業政策開花的結果,但是,現在已不是買技術的問題,而是你要如何建立最先進的國際平台,與引進國際尖端人才,落實國際接軌,才能讓產業「微笑」。

也不可否認,已達到產業「微笑」效應的,當屬矽谷,它是如何建立起來?又是如何執行的?的確,也有不少人稱新竹園區是亞洲的矽谷,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形容沒有真的搞清楚「矽谷」是個什麼地方。仔細去想,他們有許多根本上的不同,前者是以生產、設計為主的產品聚落,後者則是知識的聚落,為什麼?就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回答,台灣和美國都在進口「Labor(勞工)」,但美國進口的是全世界頂尖的頭腦,為什麼這些頂尖人物都要聚集到史丹福、MIT、柏克萊加大、哈佛?因為在這樣的環境裡,頂尖人才可以因著互動,而有更深層的學習,這就是良性的循環,所以矽谷可以藉著人才知識的積累,快速地做出訊息的交換,創新不斷。
台灣可以高談國際化、全球化,但絕不是強迫小孩去念英文,找幾位國際級學者做一場演講,或者是派幾個團來考察,而是敢於向外延伸,用一個更大的格局來看國際接軌這件事。

像矽谷的英特爾、甲骨文敢在世界各地建立研發據點,把全球人才掌握於其中,用更開放的態度來做全球的佈局,不是擔心技術外移,擔心喪失優勢,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不得不來合作的對象,成為一個知識交換中心,因為好人才,好技術都在你的手上。

談產業升級,談師法矽谷,不是專注著「兩兆雙星」就可以,而是台灣有沒有創新的格局?人才國際化程度?文官的效率?以及與國際平台接軌的機制是什麼?台灣應該要「敢」於開放,「敢」於創造吸引人才的環境,在已有的強大產業供應鍊裡,使得別人不得不來台灣尋找商機。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我想說的是,台灣過去敢,現在就沒有不敢的理由。

延伸閱讀

「我是糖尿病醫師,卻差點得了糖尿病...」60歲名醫親身實證:我如何甩肉24公斤,逆轉高血糖

2022-07-25

運動越喘消耗越多脂肪?運動營養師破解減肥5迷思:健康減重瘦身不該出現的3種情況

2023-03-23

「29歲前,減肥毀了我!」從暴食催吐到3個月去了6次急診...她花2年聆聽身體聲音,31歲瘦了20公斤

2023-06-28

6個月甩23.4公斤!41歲外食族改變生活4件事,體脂降了12%:營養師加碼16種助減重超燃脂食材

2022-10-21

體脂率只有10%、56歲心血管名醫親身實踐「史上最強減肥法」:甩肉15公斤、血管年輕17歲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