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創業十大教戰守則 P.72

創業十大教戰守則 P.72

在高科技領域裡闖蕩多年,也累積了不少經驗,覺得如果能把自己在高科技創業的心得,摘集成一些簡要的結論,對有心創業的人應該會有助益。

以下是我歸納的十個結論:

一、 創業應以實踐創造理念為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認識自己,才能及早未雨綢繆。

與其說是創業,不如說是創造,因為高科技創業是一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藉著創造出來的產品價值,提升個人的財富回報與社會的生產力。惟有真正熱中創業,才能在最艱苦的時刻,仍然勇往直前。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情況下,就創立微軟,因為他從小就立志要當個劃時代的創業家。

優異的創業家都是從他們職業生涯初期,就對日後創業的理想有了全盤的構想,並深有自知之明,知道如何截長補短,以強化自己的弱點。

創業名人陳五福先生在美國研究所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不是當時人人嚮往的貝爾實驗室,而是選擇去了一家小公司,做與客戶直接接觸的產品售後服務的工作,他之所以會如此,就是為了加強他對客戶需求的了解。思科總裁錢伯思從小就有閱讀的困難,但他日後不僅克服了自己的缺陷,還成為網路的權威之一。

二、大膽尋求改變現狀的「變源」,小心求證實現的可行性。

人必須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許多真正偉大的成就,最初看起來都似乎不可能,但最後卻出乎意料,傑出的策略通常來自直覺,有時單純得令人驚訝。

張忠謀先生在他創立台積電時,許多國際半導體大廠,包括英特爾與德州儀器等都不看好,但他憑自己數十年的產業直覺,依然勇往直前,終成大業。蘋果電腦創辦人喬布斯 (Jobs), 看準了數位音樂必將改變傳統的音樂購買及傳播模式,所以搶先發明了 iPod,為蘋果電腦創造了第二春。

三、信心與毅力可以扭轉乾坤。

絕大部分成功的創業家都有失敗或挫折的經驗,我自己第一次嘗試創業時,也曾經有三個月不得其門而入,最後無疾而終。聯電副董事長宣明智在加入聯電前,也有創業失敗的經驗,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先生更有數度改造宏碁的經驗。

在開路先驅的血液裡,流著探險的基因,對未來的好奇勝於恐懼,心裡沒有失敗,只有遲來的成功。失敗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從失敗中學到教訓。

四、創業成功的神髓如同求學,是在日積月累不斷的自我充實之中求進。

創業的能力猶如求學,是一步一步累積而成的。微軟曾經步過多年篳路藍縷的創業生涯,一直到得到IBM的青睞,贏得IBM PC操作系統合約後,才平步青雲。

所以,選擇把自己放在一個可以提升自己視野的工作環境裡,細心觀察別人的成功經驗,這是最好的學習途徑。

五、創業者與投資者本應一體,但若兩者不能合一,則應力求合作無間,相輔相成,猶如同體。

患難見真情,創業的風險在所難免,所以重要的不是在你還有錢的時候,希望給你更好價錢的投資者,相反地,創業者最應珍惜的,是在最艱苦的時期,還能堅定支持公司的投資者。創業者與投資者應相輔相成,創業者更要有讓創業團隊充分分享技術股權的雅量,因為讓每一個團隊成員能夠同心協力,這才是成功的保證。

六、真正成功的產品,往往繫於其改變市場的創意,而非純技術的創新。

強大的競爭者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參與競爭的遊戲規則要改變! 如何即時應變新的市場狀況,遠比守成不變來得重要。美國有一家非常成功的上市公司叫Salesforce.com,就是看準了網站技術可以被用來幫助企業。

因此,透過Salesforce.com提供的網站,企業可以直接發展出自己所需的 CRM(客戶關係管理)軟件,而不須付昂貴的軟件費用,因而一炮而紅。 而Google 的 GMail電子郵件系統,未發表先轟動,最主要就是因為 Google 計畫把搜尋的技術,應用到電子郵件上,這讓許多新的商機因而衍生出來。

七、創業是團體遊戲,成功的因素不在於明星成員的多寡,而在於團隊成員是否同心協力,合作無間。

創業固然起始於創業者的靈感與探索的勇氣,但要能創業成功,卻全都是因為在創業者的背後,有著一組堅強互補,能在一起同心協力的創業團隊。換句話說,這是一種團體遊戲,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協調與融合,也就是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八、沒有好的市場策略,好比一顆未經琢磨的寶石,無法顯現它亮麗的本質。

產品的市場策畫,是在公司開創前就已經勾畫的,而不是在產品發展出來以後才開始想的。有遠見的純市場主管難求,所以成功的公司,往往在於是否有一個文武全能的創辦人,既懂技術,又有縱橫商場的謀略。所以,創辦人的培育應專才與通才並重,再者,推銷公司的願景本是市場策略的第一課,因為愈是有深遠影響力的產品,愈需要有卓越的市場策略。

九、行銷掛帥勝於技術掛帥。

每一個公司的行銷策略,都要依照客戶對象與產品特質等因素量身訂做,一般而言,產量大的產品,走代工路線的可能性遠比高檔的產品高,因為這些產品附加價值度不高,又是以量來彌補被壓低的利潤,因此上游廠商與下游代工廠商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兩者息息相關,這種現象在代工高度發展的台灣尤其明顯。

十、創辦人是公司拓荒者,但卻不一定是擁有者。

創辦人與公司經營團隊,應該要抱持永續經營的心態,惟有把眼光放遠,成果才能達到最高。原創者應有面對「有朝一日公司的成功超越自己經營能力」的心理準備,因為成功的公司務必經歷許多轉捩點,而每一個轉捩點所需要的領導專才可能很不一樣。

最後,一個真正的創業家對於創業有無限的熱情,財富不是成功的指標,只是在助他人圓夢的同時,多了一份灑脫。願每一個有心創業家的夢想都能成真。

延伸閱讀

上班到一半「老闆跑了」!科技公司800員工見部門長官臉色鐵青 才知公司燒光277億「明天回家吃自己」

2024-05-30

17所「黃仁勳大學」放榜,中正、政大2頂大為何變遺珠?這大學被老黃點到,不少人卻喊可能先倒

2024-06-03

00878、0056、00919…從18歲到80歲如何配? 專家解讀:配息型ETF,7%以上我才能接受!

2024-06-10

必勝客聯名「庫洛魔法使」員工崩潰 背後的這男人發起披薩革命,為何各國難模仿爭討食譜?

2024-06-03

勞工們注意!勞保、勞退外滿足2條件再領「第3筆退休金」最高6萬 資格條件、金額計算一次看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