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陳瑞聰:郭台銘頂多是隻小貓 P.98

陳瑞聰:郭台銘頂多是隻小貓 P.98

今年七月,鐵口直斷明年面板產業會出現「虧損百億俱樂部」的仁寶總經理陳瑞聰,再次預言,鴻海進軍NB產業,二○○五年可以說是「嘸代誌」,○六年則是「過街小老鼠」,○七年出貨量可能會多一點,但三年內仍不成氣候!

日前統寶宣布調降財測,原定第四季上市的計畫也隨之延後,不禁讓各界聯想,是否統寶董事長陳瑞聰對於面板產業的「鐵口直斷」,已經料中了統寶明年的命運?!

令人意外的是,在本刊專訪時,旗下事業橫跨NB、液晶面板與手機三大產業的陳瑞聰,對統寶明年的表現依然信心十足,並且誇下「統寶明年一定賺錢」的誓言。

同時,向來與鴻海郭台銘王不見王的陳瑞聰,也對於筆記型電腦產業未來的競爭態勢加以分析,強調鴻海在筆記型電腦(NB)產業的影響力還看不到,他並直言,三年後在NB產業中,仍然是廣達與仁寶兩隻老虎的天下,郭台銘最多只是一隻小貓,仍然不成氣候,外界不必過度憂心郭台銘的影響。

不過,對於組裝代工業毛利下滑,以及大陸本地企業的崛起,陳瑞聰則表達了他的憂心,以下是專訪紀要:

談NB
「前四大業者已有一家沉淪」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台灣的NB代工毛利率已經到了「保五」、「保六」的階段,明年毛利率還會再降嗎?

陳瑞聰答(以下簡稱答):今年,前四大NB代工業者裡,已經有一家沉到水面下,出現虧損,有一家還在水面上載浮載沉,明年的NB毛利率下滑速度會減緩,因為已經沒有空間再殺了,我只能說,要靠每家公司自我覺醒,再殺下去,對個別公司傷害只會更大。

問:外界盛傳,向林百里承諾五年內不做NB代工生意的郭台銘,在布局多年後,終於還是進軍NB代工市場,鴻海挾著組裝大廠的優勢切入,會對NB代工產業帶來什麼影響?

答:承諾沒有用啦!隨時都能打破。不過,鴻海在筆記型電腦的影響力,大家都太高估了。

一般來說,全球一級大廠明年的訂單都在今年第二、三季就訂下來了,今年仁寶在參與競標時,都還看不到鴻海,因此明年肯定還看不到鴻海的影響,最快明年下半年,鴻海可能會出現在競標廠商的名單上,但是因為鴻海的NB團隊是沒有經驗的新手,大客戶可能只會給鴻海小單讓他們試試看,目前,據我所知,客戶沒有和鴻海談,或許要到二○○六年下半年,才有機會看到鴻海對產業帶來較明顯的影響。

總而言之,鴻海進軍NB,二○○五年可以說是「嘸代誌」,二○○六年鴻海則是「過街小老鼠」,可能連神達的規模都沒有,要和二級廠商先打一打,至於二○○七年出貨量可能會多一點,但也頂多是隻小貓,二○○八年才可能長成一隻大貓。

談鴻海
「現在不夠格進場打NBA」


問:如果郭台銘會變成大貓,那麼你要如何防堵他?

答:目前全球前五大NB廠都是仁寶的客戶,各分別有三至四筆大訂單在進行,手上總共有十五筆大訂單,交由七百多人組成的NB研發團隊負責,平均一五○個人負責一個客戶,業界現有的研發人才也被幾家大廠給鎖住了,鴻海的團隊沒這種規模,所以鴻海可能初期先拿到一至二個大訂單,最多只有一百萬台的量。

郭台銘沒那麼恐怖啦!他會是威脅,但是我們也會防堵它,我們一看到鴻海進來搶,價格報低一點就好了嘛!我有十五個大訂單,一、兩個報低一點沒關係啊,先蓋它個火鍋再說嘛!現在它可以說還只有打季外賽的資格,還不夠格進來打NBA,等到他進來,我們前幾名的公司再封殺他就好了,林百里和林憲銘一定也是這麼想啊!

問:但是鴻海已經投資志合電腦,是否會提升鴻海卡位的速度?

答:志合的月出貨量約十萬台,但是十萬台在產業裡是無法發揮影響力的,規模還不夠,只接小客戶的單,它的設計、品質與全球運籌能力要去接大廠的單,還有一段落差。志合後續的潛力如何,要看郭大哥如何培植它,鴻海進去,可以調整志合的體質,但是即使合併,出貨量不是關鍵,品質與設計能力能否同步提升才是重點。

談面板
「大尺寸仍有產能過剩疑慮」


問:今年下半年,面板產業景氣反轉,業者紛紛延後擴廠調整產能,你認為,產能過剩的情況會持續多久?

答:面板產業有所謂的「液晶週期」(crystal cycle),全球面板廠中,只有夏普(Sharp)的營運能夠避開液晶週期的影響,因為夏普不僅技術領先,而且中小尺寸布局的比重非常高,占其營收約五成,所以不受大尺寸面板液晶週期的影響。

大尺寸面板是大量生產的商品,規模大,等到供過於求時,價格往往下跌迅速,於是大家就稱斤論兩賣,客戶看誰家的便宜就買,以目前大家的產能增加速度來看,不見得可以消耗掉。有些面板廠還說要把大尺寸生產線調整到中小尺寸的面板,但其實中小尺寸面板一年要開發上百種機型及客製化的產品,客戶培養又需要長時間,與大尺寸面板一年只需開發三至五種尺寸的產品,即可填滿產能的特性不同,要很快的調整,哪有那麼容易。

問:所以,這陣子面板需求量回溫,並不是代表面板產業的冬天過去了?

答:據報載,韓商LPL將花五十億美元擴建全球尺寸最大的七代線,這顯示,往後又將引發各界對產能過剩的疑慮。大尺寸的市場大,但是它畢竟是商品化的東西,業者的產能一直擴,就必須承受供過於求的影響。

談統寶
「絕不會成虧損百億俱樂部」


問:今年中你提出明年面板業者產能若全線開出,可能會有很多公司進入「虧損百億俱樂部」,最近統寶又調降財測,預測是否會成真?

答:老實說,這句話被媒體寫出來,我覺得好像有被捅一刀的感覺,實在有點冤枉,那時是因為記者打電話來聊天,我沒有戒心,結果沒想到就統統寫出來了。

現在對這件事我不想再評論了,但是,我可以肯定的說,明年縱使會出現「虧損百億俱樂部」,也絕對不會是統寶!

對統寶來說,今年真正虧損的是大尺寸產品,統寶在這次大尺寸面板的跌價風暴中受到池魚之殃,若是九月份的大尺寸價格沒有跌到一六○美元,而是維持七月份一片二三○美元的水準,統寶早在九月份就已經賺錢了。

目前統寶的中小尺寸產能僅占總產能的二成二,其餘七成八的產能都是大尺寸的產品,但是中小尺寸的產品卻占統寶總營收的六成六,因此,若計算相同面積的產值,中小尺寸是大尺寸產品的七倍,如果統寶純做大尺寸會賠得更多。

統寶明年絕對會賺錢,因為統寶與其他業者的策略完全不同,我們會不斷增加中小尺寸面板的比重,預計明年統寶的中小尺寸將提高比重到四成多。如果明年的第三季,大尺寸的降價風暴再來一次,統寶的中小尺寸已經能夠彌補大尺寸的虧損,統寶一定不會再跌入風暴中,二○○六至二○○七年,統寶將完全不做大尺寸產品。

問:最近有人還傳出,統寶可能與同業合併,有可能嗎? 統寶決定延後上市計畫,預計何時再提出上市申請?

答:統寶和同業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我們也不要跟別人併!上市計畫大概會延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談華寶
「明年手機出貨量可望稱霸」


問:今年,手機市場需求不如預期,手機代工業也遇到相當大的挑戰,明年景氣如何?華寶如何因應?

答:手機的變化性比較快,產品生命週期短,新產品初期的毛利率也較高,華寶剛好抓住摩托羅拉大量釋出中低偕訂單的機會,卡到一個好位置,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把營運規模做大。

但是台灣手機業者中,並非所有業者都掌握到類似機會,近幾年,大陸手機代工產業迅速崛起,他們挾著當地市場與品牌力量去開發自己的研發製造體系,而兩岸在手機技術方面差距也不大,此外,台灣業者與長年經營品牌的諾基亞、摩托羅拉還有一大段差距,台商很難抓住品牌市場的變化,以後會比較辛苦。

目前看來,華寶已穩居國內手機出貨量的前幾位,在第四季手機的單月出貨量屢創新高,及時趕上今年七五○萬台的出貨目標,預估明年出貨量上看一五○○萬台,可望坐上全年手機出貨量冠軍的寶座。

問:近兩年,台灣科技產業面臨品牌與代工之間的抉擇,仁寶集團目前還是以代工事業為重,未來是否考慮跨入品牌市場?

答:仁寶還是會持續經營代工事業,繼續強化設計與產品多樣化的能力,不考慮做品牌,因為仁寶的規模已經這麼大,不適合在此時改變策略做品牌。

做品牌要加強品質、設計、開發能力與後勤支援體系,品牌要有全系列產品去Support,唯有代工與品牌一刀切,做品牌的才能放手去找外部資源,補足所需的產品項,宏碁這兩年之所以成長那麼快,就是因為王振堂(宏碁總經理)意識到品牌與代工不能兩全的事實。

談挑戰
「大陸將進入資本密集產業」


問:台灣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由絢爛歸於平淡,未來十年內,台灣的業者將會面臨到哪些挑戰?

答:近幾年,科技業的毛利率直直落,是因為大陸的生產資源太豐富,又容易取得,大幅降低投資門檻,以往在台灣,擴充產能的門檻高,不但花一、二十億元資金,只能買到小小的地,建廠時間又拉得很長,反觀大陸,地大又便宜,花個幾億,就能在九個月內蓋好一座廠,業者能夠先蓋廠,再去搶單,不必擔心龐大的資金壓在那裡,對產業生態造成莫大的衝擊。

但是這種情況即將改觀,大陸中央對地方的土地管制日趨嚴格,地方政府不能再為了招商而祭出種種土地租售優惠政策,加上沿海地區的人力資源也愈來愈難取得,現在已經找不到月薪兩千塊人民幣的工程師,所以昔日大舉擴廠的現象會緩和下來,業者會謀定而後動,不再盲目投資。

不過以目前人民幣被低估的現象來看,最先受到衝擊的不是台灣,而是東南亞各國,因為大陸不斷吸走原先可能投到東南亞各國的資金,而這幾個也沒有做產業升級,連白領階級的競爭力也落後大陸,即使是新加坡,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但是,台商也要警覺,雖然我們在過去十年,充分有效運用大陸的資源,可是大陸的半導體產業已經起跑,兩年後,大陸的面板產業也將興起,對岸也會從勞力密集產業進入資本密集產業,就像台灣當年經濟發展的歷程一樣,只是時間縮短了。

此外,五至十年後,這些目前受雇於台資企業的大陸幹部,可能自立門戶,仿照台商的模式,建構起一家家的私營企業,以他們的資源來看,挖角的能力會勝過台商,所以不論他們做代工或品牌,一定會對台商造成影響,屆時,台商要留在大陸深耕市場,還是再移到別處?這是台灣政府當局應該深思的課題。

延伸閱讀

兩岸關係好、台灣經濟好?謝金河:競爭力最弱是這一年...兩岸千大企業117家入榜,點名7檔成贏家

2024-05-05

香港快速內地化,創業板指數恐歸零!逾60家財報難產、股價用「分」計算…謝金河:有點末日景象

2024-04-25

連躺地上30幾年的陳年老股,都出現井噴行情…改變台灣的力量哪來的?謝金河拆解數字給答案

2024-05-03

老牌企業能夠生存下來甚至變得更加茁壯,祕訣是什麼?

2021-05-04

陸港股市4月表現都優於美股,但不能只看月線!謝金河:20年來豐收的反而是台股、美股、印度及日股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