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股市生態變化的醒思 p.112

股市生態變化的醒思  p.112

近期台灣股市電子股表現不佳,相對跌幅普遍高於指數及其他產業類股。此一現象,對多年來慣於享有高股價、高本益比的電子業及其投資者,已構成相當程度的壓力。從張忠謀先生等電子科技大老近期的對外發言,可以充分感受到極度的焦慮氣氛。

這一波電子股大幅向下修正,主要原因大致是:(一)美國那斯達克及全球主要股市的高科技電子相關類股普遍走疲。(二)部分國內電子產業已走完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跡象日益明顯。(三)政府振興傳統產業的政策,對電子股產生排擠效應,股市的交易生態,從高度集中於電子股,轉而有部分資金投向優質的傳統產業股。


電子股適度修正有助資源合理分配


由於資源的有限性,政府振興傳統產業的政策及一些動作,引發高科技電子業者的不安。張忠謀先生在八月二日行政院高科技產業座談會中,以不尋常的嚴厲口吻批評政府財經施政。內容雖只限於爭取科技電子業的員工權益及開放赴大陸投資,但背後真正問題的根源,其實是資源應如何分配。

十幾年來台灣發展電子高科技產業,確實獲致舉世欽佩羨慕的傲人成果,而最近十年能維持穩定的中高度經濟成長,電子業也是居功厥偉。這種成就,除了歸於張忠謀先生這一類的高科技專業人才,大量回國投資效命外,政府的大量資源補助及獎勵,也是今天台灣電子高科技得以成長茁壯的相輔相成因素。政府的獎勵及補助是哪裡來的?其實就是犧牲其他部門的資源,全國納稅者十幾年來也多繳了一些稅,讓高科技電子業者擁有相對較優勢的資源發展。發展有成後,資源分配是否仍須獨厚電子業(如營所稅免徵、員工配股維持現行課稅規定)?這已是問題之所在。

高科技電子業發展初期,政府扶植獎勵絕對是正確的,就國家整體資源的運用效率來看,此一正確的政策,奠定了台灣十年來經濟得以維持中高度穩定成長的基礎。問題是最近一兩年,資源分配不均衡的現象愈演愈烈,影響層面由單純的產業投資獎勵,擴及到金融面、社會就業及人力資源,政府政策若不及時修正,過度不均衡的後遺症一旦爆發,台灣幾十年的發展成果可能毀於一旦。

不患寡而患不均,台灣的就業人口,電子高科技業畢竟只占少數,雖然他們對台灣經濟的貢獻遠高於平均值,但相對的財富回報也是其他部門就業者的數倍乃至十數倍。而高科技電子業目前已是擁有最大、最多資源者,自行發展綽綽有餘,其他占有多數就業人口的產業在金融面、稅負面、人才資源面卻是相對極為劣勢,難道政府政策在資源的分配上,應該繼續「扶強而無視弱」嗎?


成長性股票具有不尋常的魅力與價值


沒有效率的邊際產業及廠商是應該被淘汰,但是今天台灣的部分傳統產業,並不是那麼差勁,反而在弱勢的資源條件下,創造了令股東欣慰的投資效益。比較最近五年一些優質傳統產業股及高科技電子股的每股稅前純益(不比較稅後純益,因為稅負不一致),可發現諸如台塑三寶、中鋼、中華汽車、部分金融股等優質非電子股,在弱勢的資源條件下,還能創造傲人的經營績效,而享有的本益比,卻只有電子股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

市場經常以「成長性有差異」解讀此一現象,但是如果以連續五年的數字比較分析,可以發現此一解讀是言過其實。成長性股票有其不尋常的魅力與價值,但是在投資實務上,一般人經常犯的錯誤卻是在成長階段的末期,也就是即將成為成熟產業的前一波最後高峰,才高價投入。最近兩年筆記型電腦及主機板的產業及股價變化,正是最鮮活的例子。

影響人類生活及經濟發展的重大產業,其生命歷程大致如附圖所示:

其中 A 是萌芽奠基及導入期,B 是高速成長期,C 是成熟停滯期。 今天的傳統產業,大多也曾有過 B 階段的黃金時光。所謂成長性股票,就是處於 B 階段的產業或企業股票。 整個 B 階段當然不是直線上升的,其間也有高低起伏波折,但是在這一階段, 複合平均成長率將遠高於處於 C 階段的成熟產業,也因而享有較高的本益比。至於能高到什麼程度?理論上決定於兩個因素:


電子股修正壓力有如過去十年的金融股


(一) B 階段的持續時間:持續時間愈久,本益比愈高。如果能在 B 階段的初期長抱投資,報酬率極為驚人。一九八○迄一九九○年的國壽,及一九九○年迄今的台積電,就是最好的例子。

(二)處於 B 階段的哪一時點:這正是投資實務上最困難的地方, 也是投資成長股最大的陷阱所在。一九八○迄一九九○年是國壽的高速成長期,但是在一九八七年以後投資國壽者,長抱迄今大多仍處於虧損狀態。此中陷阱,在於成長股處於 B 階段的中末期時,由於已近成熟停滯期,合理本益比應逐漸接近 C 階段的股票,但是市場的形象及評價,卻仍停留於黃金時代的高成長及高本益比,很少有人警覺階段性的大轉折即將來臨, 等到進入 C 階段後,股價及合理本益比大幅往下調低,在 B 階段末期高價套牢者,其慘況可想而知。

近期台灣電子股往下修正的壓力,其實就是肇因於市場對成長性的疑慮。更可慮的是,如果大部分電子主流族群皆已進入 B 階段末期,甚至已是 C 階段初期,未來長期股價向下修正的壓力,將如過去十年的金融股。

很多投資大師都有一個相同的警訓:貪婪與恐懼是投資的最大敵人。在實務上的現象就是價格意識在激情時刻甚為薄弱,逐勢忘價的結果,就是買在多頭市場的高峰,賣在空頭市場的谷底。所謂的合理本益比,絕對是有意義的,它並不是所有股票本益比的齊頭式假平等,而是價格意識的理性評估。

國內的股市生態,最近一兩年可能又將發生結構性的大變化,投資者的因應之,要漸漸跳脫多年來的思考及行為模式,回歸原點。多一點理性、務實,少一些激情、想像。投資組合不宜像以往過度集中於電子股,可分散到一些質優而股價正處於五年甚至十年谷底區的非電子股。就國內股市長期發展而言,量價不再過度偏頗集中於電子股,應該是健康而可喜的現象。

延伸閱讀

沒有偷呷步 她一板一眼榨出回甘苦茶油

2014-12-25

國5改變坪林命運!到金華飯店「鱸鰻兩吃」...真正好手藝是苦茶油拌麵線,謝金河:吃出老闆幾十年功力

2023-08-21

讓風土調味農產品

2023-07-05

來自雲林斗六的他,把台灣茶賣到全球12城市!台灣僅1間「紅磚老屋」概念店,謝金河:一泡好茶的堅持

2023-06-01

苦茶油小小一瓶賣千元,為何那麼貴?義美老總談台灣食安:經常為好蛋傷腦筋

202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