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工礦幫愈轉型愈艱困 P.110

工礦幫愈轉型愈艱困 P.110

老牌資產股及老牌重整公司台灣工礦及中信公司,在十一月底突然宣布已分別經公司董事會決議,將向法院聲請重整;由於兩家公司事前並沒有出現財務危機的徵兆,以致消息傳出後,令市場及債權銀行大為驚訝。

工礦與中信同為早年以「大法師」名號叱吒股市的俞宗元家族所掌控,近幾年股市生態丕變,電子科技當道,俞氏家族在股市的影響力日益降低,新一輩的投資人甚至不曾聽過當年工礦幫的豐功偉業。

這兩家公司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分別召開董事會通過向法院聲請重整的決議,當天中信便出現三四一萬元的退票;第二天資金缺口蔓延擴大,中信跳票金額雖然才一百餘萬元,不過工礦則達八五○萬元。接下來的幾天內,兩家公司仍分別有金額不等的支票存款不足;尤其在公司先宣布將聲請重整,隨後再發生跳票事件,也讓兩家公司的債權銀行反對進行重整,在與銀行協調的過程中,副總經理俞葆森疲於奔命。

在銀行團持反面態度之後,俞葆森這兩天對媒體的採訪顯得低調許多,直說講太多會有很大的後遺症,所以現階段說不得、說不得。而光是一個周末,就有「兩百多個人要找我」,忙得不得了。

在十多年前的那一波泡沫狂潮下,工礦與農林、台鳳並列資產股三飆客,農林、台鳳的土地面積雖然較多,但是工礦的資產卻多位於市區精華地段,價值更遠勝前兩者。十年過去了,昔日三飆客的台鳳已經畢業出局,農林股價也只剩下不到五元,如今連這幾年保守經營、未曾大舉投資、胡亂擴充,股本只有一三億元的工礦也不支倒地,空留大片帳上資產,成了資產價值的極端對比。

工礦在擁地自重的年代,本業經營比重過低,獲利全靠處分資產而得,近年俞家雖有心朝電子業發展,但是傳統產業轉型談何容易;尤其工礦、中信的招牌並不耀眼,因此轉型之路特別艱辛,甚至因而加速走上重整之路。

據一位友人表示,過去這幾年,俞葆森對新事業的發展非常投入,也十分用心,但是也搞得很累;雖然找來一批電子業的人手,但是整個公司仍然難改傳統產業的經營文化。這些年的電子事業,如導線架等,一直處於「有單子、沒利潤」的局面。尤其去年斥資六億元的新廠,更成為拖垮財務的元凶。

攤開第三季的財務報表,工礦的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餘額僅有一一二七萬元,而一年內到期的負債則高達十二億元之多,資金匱乏的窘境相當明顯;至於中信更糟,期末現金及銀行存款餘額剩下二六九萬元,一年內到期的借款有八百多萬元,也是捉襟見肘。目前整體資金缺口尚有四至五億元,至年底前將到期的票據約有兩億餘元,現正尋求銀行團的支持,並希望能以轉賣資產的方式度過難關。

不過,俞葆森也認為此時景氣不佳,土地處分不易,因此近期將積極與十五家債權銀行與債權人進行協商,希望能達到展延還款期限與降息的協議。

延伸閱讀

家裡欠債3千萬如何翻身?他帶刀找黑道剁手談判,7年還清負債賺上億:理債第一原則「不要急著還錢」

2024-05-16

星巴克買一送一「限時2天」,這次有3款星冰樂,12品項一次看…為何被說「不再是財富象徵」?

2024-05-21

她點花壽司驚見「蛞蝓」在爬!合點壽司致歉:絕不刪Google評論…到底怎麼來的?業者這麼說

2024-05-23

星宇股東專屬優惠來了!機票折扣1500元還不快去領…怎麼用?買零股也能拿?7大條件一次看

2024-05-20

一週天氣/要下雨了...梅雨「滯留鋒」下週二報到 雷雨掃全台要到「這天」才趨緩

2024-05-19